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1978—2009年我国产业和就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发现第一产业产值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Granger原因;第一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交叉弹性很大;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限,但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第三产业对就业具有很强吸纳能力,是拓宽就业渠道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和第一、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衡量一个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一般主要看两个指标:一个是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个是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整个国家就业人员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是密切联系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是同步的。因此,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第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主要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来吸纳就业人口的。长株潭城市群尚存在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机制尚未建立、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等不利于发挥城市化吸纳就业的问题。长株潭城市群化解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采取新型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4.
李腾娟 《学理论》2013,(16):39-41
介绍了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内涵,阐述了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意义即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动力源泉,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能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分析了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现存问题和原因,如: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发展缓慢与支撑产业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影响了两化的协调发展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措施,如:促进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强化产业支撑等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的不协调局面,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原因是就业弹性系数大幅度下降.就业弹性系数下降的主要原因,又在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阻碍了第一、二产业的过剩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因此,要解决我国就业问题,要害之点是要提高就业弹性系数,着力点则是要大力发展城乡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发展需要产业支撑,二者应该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我国很多地方的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产业支撑不强,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水平。政府应该在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好城镇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产业带动战略,为城镇化发展构筑支撑体系;坚持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推动城镇化和产业协调发展;围绕构建城镇化战略格局,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应该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农业的现代化构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坚实基础动力;推动增强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为城镇化发展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姜国祥 《党政论坛》2002,(11):29-31
农业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严重滞后带来的问题我国当前的农业人口非农化和城镇化进程严重滞后,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1978年到2001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4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城镇总人口由1978年的17245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4806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7.7%。但是,与我国工业化的进展相比,城镇化的水平依然大大滞后。如2001年,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95933亿元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61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906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2254亿元。其中,第…  相似文献   

8.
一、近年来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从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以及其他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比较看,近年来我国就业规模扩大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非公有制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已成为促进就业的主导力量。从全国各类法人单位的所有制形式看,近几年新增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法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2004年末,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全部法人单位就业人员达到21460万人,比2001年增加近600万人,年均增加约200万人。其中,国有、集体法人单位就业人员8896万人,比2001年减少3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200多万人。股份制企业及其…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就业困难: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成因可分为两类:一是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制约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就业制度不完善的限制;二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缺失的局限。为此,化解失地农民的就业困难,需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完善就业制度,同时要发展、完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0.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共十六大从中国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内外工业化的经验所提出来的,既坚持了工业化的一般道路,又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市场化、城镇化、就业扩大化和持续化的五个结合上。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就业压力难以缓解,资源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力差,增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难度。所以需要从认识、激励机制、政策引导、体制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如何妥善安排劳动力就业,特别是有效解决初级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在简要回顾我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及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从三次产业视角探索了促进劳动力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陕西省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及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非公经济发育不足.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及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扶持政策执行不力等是造成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新时期工人阶级队伍构成的新特点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中,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第一产业——农业劳动者开始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职工增长幅度相对下降,第三产业劳动者人数迅速增长。第三产业的兴起特别是高新科技产业和信息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结构的高技能化和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当前职工队伍素质的多元化结构状态还表现在:一是新生就业人口的数量以每年一千万的速率加入到就业队伍中  相似文献   

15.
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乡协调理论出发,运用中国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协调的影响出现扭曲效应。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不协调和城乡就业增长差距受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影响显著,指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系统影响,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稳态式城镇化需要协同推进进城农民工就业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发现,产业演进、农民工就业转型和城镇化稳态之间存在协同统一性,产业升级不会必然造成农民工失业。协同推进进城农民工就业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构建基于主体间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DLM治理机制,即以大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的科学决策机制、以利益公平分配为导向的动力机制、以交互影响为主体的动态学习机制。为提高协同治理成效,应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展前置性技能培训,完善城市经营管理体系和农民工工资发放制度再设计等。  相似文献   

17.
沈香  孙建丽 《党政论坛》2010,(11):28-29
一、上海经济转型的实质与目标 2000年以来,上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基本不相上下,相对于90年代的30.9%,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但是很长一个时期,第三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占比没有明显的突破,直到2008年第三产业的占比才超过50%,达到了53.7%,仍距一般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占比70%很遥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湖南就业形势总体趋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趋于完善,企业自主经营、个人自主就业机制逐步形成.但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就业需求增长放缓,农村人口比例居高不下,就业困难群体持续增加等问题.湖南省实施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为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我们要调整和完善现行税收政策,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鼓励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实行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等.  相似文献   

19.
任力军  杨军 《理论探索》2014,(2):101-103
近30年间山西第一产业投资比重变动平缓,始终未超过全社会投资比重的10%,基本徘徊在5%左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波动较为显著。山西产业投资结构变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在1981~1985年间最佳,在1986~1990年间最差。山西产业投资结构优化已经不仅仅是各产业间投资规模结构的简单变化或调整,更应注重产业投资结构效益的优化。可以通过适度增加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继续加大第二产业投资结构调整,控制第三产业投资比重等举措,整体提高山西产业投资结构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近郊区。失地农民就业观念落后,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缺乏,就业竞争力不强。其就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区第三产业和简单加工业,就业质量和效益较低。要统筹规划,加强教育引导和就业技能培训;要健全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增强服务实效;要加强政策扶持,拓宽就业渠道;要健全社保体系,完善征地制度,创新经营机制,促进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