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意紧跟形势阅读1997年第5期以后《党政论坛》,总的印象是内容紧跟形势,倾向性好,政治性强,作为党校的政治理论刊物,作出了良好的业绩,可喜可贺。具体的感觉是:一、在宣传“香港回归”这件大事方面是尽力的。据统计,第5、6期各有两篇文章,第7期有一篇文章,另在《广采博闻》栏有三篇短文,分别从“一国两制”的决策和香港问题历史的角度作了阐这,内容比较丰富,有吸引力、有可读性,其中杨小佛、王传一两篇文章更具价值。二、在宣传“党的十五大”这件大事方面是态度鲜明的。从第8期起,就注意宣传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  相似文献   

2.
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浙江日报社以《之江新语》的书名,将这些短论结集出版。本刊今年第1期选登了其中的四篇文章:《树立五种崇高情感》《文风体现作风》《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和《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今年1月27日,人民网理论频道在首页头条位置转载了本刊刊发的这四篇文章,引起读者和网友热切关注、一致好评。本刊继续选登《之江新语》四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虞丹 《瞭望》1988,(34)
武汉出版的《春秋》今年第二期中,发表了《陈伯达与其前妻》。读毕这篇文章,始知当年道貌岸然的陈夫子,原来也是一个今天同这个接吻、明天同那个拥抱的角色。 陈伯达婚外恋纠葛,属于私德问题,不值得公议,令我愤慨的却是这篇文章中所记载的“上面来人”同陈妻的一场谈话。  相似文献   

4.
王守山同志在《马克思何时开始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一文(见光明日报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科学社会主义》专刊)中认为,应当把马克思恩格斯正式开始使用“无产阶级专政”概念的时间,确定为一八五○年四月中旬,即“世界革命共产主义者协会”的协议的发表。我认为这个判断欠妥。实际上在此之前,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就曾两次提到无产阶级专政。一次是在这部著作的第一篇文章《一八四八年的六月失败》中,公开发出了“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的著名口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7页),时间是一八五○年一月。另一次是在第三篇文章《一八四九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后果》中。在这里,他不仅再度使用“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喻权域同志,1935年出生于四川省荣昌县(今属重庆市),1950年参加革命,1954年入党,先后任新华社记者,《半月谈》杂志主编,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经济参考报》总编辑,《人民日报》编委、总编室主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秘书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院教授。 喻权域同志是党的宣传工作战线上的一位老同志,曾长期担任中国职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他的专著《论三个时间差——与两代人谈社会主义》(曾获1993年四部委“优秀图书奖”)和《人权问题纵横谈》(曾获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读者中引起过强烈反响。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际,本刊记者约请他就宣传技巧问题谈点意见,他专门撰写了这篇文章献给广大政工干部。文中涉及的熊蕾同志为党的十五大代表。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本质要求 ,通过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 ,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一、“三个代表”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同志在论述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时 ,曾把二者比作是内容不同、关系密切的两篇文章 ,指出 :“两篇文章 ,上篇与下篇 ,只有上篇做好 ,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 ,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毛泽东选集》第 1卷 ,第 2 76页 )历史…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年已70岁的退下来的农村干部,贵刊第27期“热点观察”栏目刊登的《谨防农村出现“政治空白”》一文,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及时,很有针对性,是一篇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好文章。这篇文章实事求是地报道了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财政上的实际困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怎样?它们是不是一对矛盾?对此,毛泽东同志有过明确的说法:“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68页)陈延政同志在与周抗同志辩论的两篇文章中则提出,民主与集中不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特别是在第二篇文章中针对毛泽东同志的论点,公开指明“‘民主是对集中而言’的说法不对”(见《社会科学》1983年第9期第12页)。那么这两种观点究竟谁是谁非呢?毛泽东同志的论点是否就站不住脚了呢?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是正确的,而陈延政同志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他想推翻掉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正确论点是不可能的。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陈延政同志用否定毛泽东同志论点的论据、思维方法及其后果究竟能否成立。  相似文献   

9.
读秦岭同志的《区别开两个“对象”》和恽重同志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对象究竟应该是什么?》(见本刊1992年第6期,以下简称“秦文”和“恽文”),颇受启发,不过,对于两文的结论,笔者不敢苟同。秦文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工作;而恽文则主张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此外,还有人把人的思想、心理、行为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始终强调要防止和反对错误倾向的干扰。“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就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一、右可以葬进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认为,搞社会主义,搞四个现代化,有“左”的干扰,也有右的干扰。因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5页)所以,我们既要反对从“左”的方面来干扰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又要批判从右的方面来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现在“左”的东西,主…  相似文献   

11.
本刊今年第三期发表了李俭同志《党要管党不是“党只管党”》一文后,有的同志来信谈了不同意见。光生同志在这篇文章里提出的观点和李文针锋相对,有一定的代表性,现予刊登。对“党要管党”的理解,实质上是对党政分开后企业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欢迎大家结合学习和领会十三大精神,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黄金华、漆良燕两同志在《理论探讨》1988年第5期发表题为《也谈“五四”运动领导者及性质》(以下简称《性质》)一文认为:“五四运动自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上述两同志在科学上勇于探索、勤于开拓的精神,颇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但对文中的观点,我们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3.
严秀 《瞭望》1988,(35)
今天下午,广东《当代诗词》季刊主编李汝伦同志过京见访,随赠该刊1988年一、二期(总13、14期)。走后,我照例先读两期中的《雏凤新声》这一栏。原因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形式的诗词究竟能否存在发展下去,并不决定于现已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百年之后,就要看有没有“雏凤”来继承,这些“雏凤”能不能发出“新声”,而这些“新声”又有没有“雏凤新于老凤声”的新声新调了。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好: 近日阅读贵刊2013年第8期电子版,61页《有用是个大智慧》这篇文章中有个错误:鲁迅在文章《落花生》中写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落花生》的作者是许地山而不是鲁迅,希望编辑查阅一下。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以后,组织上给了我一次集中一段时间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深深感到,“邓选”的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理论武器。在这篇文章中,谨就小平同志“压倒一切的是稳定”这一思想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影响当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能否在稳定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大局。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5页)自1993年以后,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中国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这一方面说明了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强烈关注,同时也说明目前我们的农村发展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一、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1.农民增收速度减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收入曾有过大幅度的增长。但从1997年…  相似文献   

17.
一、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1、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党建理论。1993年11月,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两件大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党的建设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如果从广义的党建概念讲,《邓小平文选煤三卷(包括第二卷),讲得最多的是党建(他讲经济也是“从政治角度讲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标志的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18.
吉林大学张维达同志在其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论述第五部类内部的交换时说:“第Ⅱ部类在价值上和实物上补偿可变资本5O0V和剩余价值500m部分,通过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卖给本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费资料就可得到实现。”(张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教科学》1981年8月第1版,第135页)这一论述有两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举报立功”可减刑──与沈泓、李宏科两位同志商榷项成斌《理论探讨》去年第3、5期分别刊登了沈泓同志的文章《反腐促廉新法:行贿者举报不问罪》(以下简称沈文)和李宏科同志的文章《“行贿者举报不问罪”不足取》(以下简称李文),从行贿、受贿两个角度提出了反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经济》杂志1997年第3期发表了孙中华、李少华两位同志的文章《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问题的论述》(以下简称《学习》),给人以启发之处颇多。比如,文章的第四部分从邓小平的大量论述中概括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科学技术问题”的正确命题,对讲了几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