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知》2013,(4):62-62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今年3月5日《经济观察报》撰文指出,当前应确立社会转型的新思维。可以说,30年前我们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框架。今后30年,要在这个基础上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经济缺乏活力是因为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社会矛盾突出是因为老百姓缺少说理的地方;体制脆弱是因为无法提供公平正义:甚至道德滑坡也与缺乏公平正义的支撑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要有公平正义才能有和谐稳定。社会建设的整体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框架,而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创新,本质要求就是维护公平正义。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加强创新管理必须有以下几件事情要做。  相似文献   

3.
树立科学的公平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首先需要树立一种科学的公平正义观。因此从三个部分对科学的公平正义观进行基本分析:一是确立对人类社会一般公平正义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论;二是在确立的基本方法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辩证、理性地看待当今中国的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三是着眼于中国未来的发展,确立追求公平正义的基本方向与原则。  相似文献   

4.
《求知》2014,(11)
<正>宋玉波、陈仲在《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1期撰文指出,政治认同感是增加政治制度正当性、巩固民族统一性和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恒久动力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全国各民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对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等有高度的认同。中国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途中取得新成就,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由大国变成强国,实现民族伟大的中国梦,亟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感。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从总部署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才能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迟福林 《求知》2006,(11):12-12,2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而且还指出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这对新时期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什么是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研究。我认为,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是最重要的制度保障。特别是政府转型,在解决建设和谐社会五大基本问题时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就是要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价值理念。共同富裕与部分先富是统一的,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共同富裕是部分先富的目的。在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下,要采取切实措施遏制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要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使谋求发展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要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通过强化法规调控和政策引导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是推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行动指南。习近平从政治哲学的高度,把公平正义看作价值观、原则和制度等三者的辩证统一。公平正义首先是价值观,是人们关于公平正义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诉求;其次,作为原则和规范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价值平等享有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规则平等原则;最后,公平正义是制度的正义,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政策以及各种社会经济安排必须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时时刻刻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协调,是中国社会建设保持均衡态势的一大瓶颈。本文首先明确中国社会建设的概念和内涵,这是分析问题的基础,进而从协调发展的本质要求入手,对中国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强调公平正义在推动中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就如何更好地在中国社会建设中协调利益关系、实现公平正义,提出了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8)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和永恒追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需要。探索公平正义的理论渊源,深刻理解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意。要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首先需要解决好公平正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是把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在当代中国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加强制度建设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保证。当前我国存在的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多与制度设计、安排的缺失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需要健全和完善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只有整个制度真正蕴含和体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才能确保以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平等,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正参加"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收获巨大,特别是李鸿忠书记的报告,为我们"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做了非常深刻的辅导,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落脚点,社会公平正义是价值指向,二者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改革开放30年来,诸多的社会建设实践活动主要可以概括为渐趋完整的公平正义的价值体系、构建一个总体性的法制规范体系、新社会组织出现、民生质量提高四个方面。尽管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对社会建设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不仅有利于总结经验,拓展思路,为和谐社会建设进行更多的制度创新,而且还对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有提升价值。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平正义认知状况包括感受和观念两部分,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当前我国民众社会公平正义认知状况的调研表明,民众普遍认为公平正义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价值,并认为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结果的合理性要比过程的合理性更为重要;民众对社会总体的公平性是基本认可的,对于义务教育、高考制度的公平感要高于社会总体公平感,同时也普遍认为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城乡和部门差别是不公平的;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来看,民众公平正义观念不同维度的内容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现代化程度有高有低,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城市化等因素在推动民众正义观念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社会公平感和住房政策偏好为例进行的社会公平正义认知状况整合性分析表明,主观和客观因素都会对社会公平正义认知状况产生影响。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健全公共政策体系,加强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平正义体现政府良心与责任的最终目标,政府良心与责任是社会得以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实现社会公平主义必须以行政体制改革为重要手段,要从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大部制改革;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方面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推进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平正义体现政府良心与责任的最终目标,政府良心与责任是社会得以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实现社会公平主义必须以行政体制改革为重要手段,要从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大部制改革;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方面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推进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与新时期经济和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相适应,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一项重大的新课题,需要从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厘清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20.
王立峰 《求知》2014,(12):9-1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法治建设至关重要的内容。欲提高司法公信力,需要加强司法正当性建构。这不仅是因为司法是法律实现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因为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司法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