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政党”本系外来政治词汇,在近代“合群救亡”声中传到中国。人们在对它的接受理解过程中,经历了由“群”而“党”而“政党”的转变。清末民初的中国人认为,它是由精英分子自愿组成的、具有高度政治道德规范的、长期稳定的政治组织。这种解释,一方面吸收了西方近代政党的公开性原则,另一方面又承接了中国传统“君子之党”的公义精神,并对两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一时期革命党人对“政党”问题态度和认识的转变,反映出“政党”在中国社会最初得到认同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2.
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专门就政党制度发表白皮书,也是继2005年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后,又一次围绕政治文明建设发表白皮书。  相似文献   

3.
政党社会的分析范式:一种理论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社会是相对于公民社会而言的、以政党组织为主要利益表达渠道的那部分社会。国家制度因素、政党结构和政党意识形态、政党政府因素等会对政党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党社会由意愿聚合、利益实现和结果反馈等三个领域构成。政党社会的实证模式可以粗略整理出三类:西欧的紧密共生模式、北美的有限合作模式、东亚的政党主导模式和双重虚弱模式。  相似文献   

4.
陈文明 《党政论坛》2012,(19):39-42
当代中国,研究政党问题的大多是政治学者和党建理论专家,从宪法角度规制政党的研究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与一些宪法学者不重视政党研究有关系,这些学者认为,政党不属于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政党乃派系斗争之工具或纯粹的市民社会组织,不在宪法学研究的“专业槽”之内,政党问题仅仅属于政策性问题,甚至属于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问题,归属于政治学或党建理论的研究领域。本人认为,相关资料的缺乏导致的研究难度,以及中国语境下该问题的敏感性和复杂性,也是学者不敢轻易涉及的原因。政党不同于普通社会组织,可渭是宪政秩序的关键性要素。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与议会制度和选举制度被认为是共同构成宪政的三大支柱。从西方国家宪政的发展历程看来,宪法与政党属于一种共生关系,二者紧密联系、彼此依赖。在中国,政党制度则可谓整个政治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政党所处环境的改变,不仅影响政党组织的嬗变,而且是导致政党文化嬗变和转型的根本原因。政党政治研究中"群众性政党模式"、"全方位政党模式"和"卡特尔政党模式"等三种先后替代的研究模式,恰恰说明了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政党文化变迁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后,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迅速转变、社会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政党纷纷进行政党文化的革新。在中国社会双重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也在与时俱进地创新政党文化。党的创新理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正是党适应社会变迁推进政党文化创新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之治彰显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新型政党制度是以多党合作为显著特征的政党制度,旧式政党制度是以多党竞争为显著特点的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相对于旧式政党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表现出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实现了在社会发展形态和国家治理效能上的双重超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优势突出表现在具有强大组织动员力、利益整合力、民主科学的决策力和秩序保障力,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管用、高效的民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传统的依附性社会,当下中国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主体性的新趋势,为我们分析党社关系演进的新逻辑、新景观,提供了不同既往的现实性基础。无疑,现代政党是实现政治民主的一种组织形式,更是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政治工具。之于以交互主体性而不是主客二分为本质的新型党社关系的构建,执政党应当持守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理念,立足于社会及其根本利益,并以此为基本视点,观察和评判自我的作为及其成败得失;而不是相反,以政党为本位,从政党自身利益出发,观察和评判自我的作为及其成败得失。应当改革与完善政党建设与社会建设的机制,将政党建设纳入民主化与法治化的轨道,将社会建设纳入主体化与自治化的进程。与之相得益彰,"服务型政党"的长久生命力即孕生于此。  相似文献   

8.
李金河 《团结》2007,(4):12-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模式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在引进政党和政党制度后,在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模式的实践失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政党制度模式。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政党制度模式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澄清社会上存在的盲目崇拜西方政党制度的错误认识、挫败  相似文献   

9.
论政党的社会基础与政党功能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社会整合及意识形态影响等。政党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这对于政党功能的发挥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获得公民最广泛的支持和认同;有助于实现公民参政的理性化和制度化;有助于增强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弹性和张力;为利益整合提供信息、思想、人才和交往方面便利等。因此,政党有必要增强和扩大自身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权威是政治的必然要索.社会转型期,一个稳固的政党权威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党发挥双重整合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政党必须承担起推进政治成熟的责任和使命.借由政党权威通往政治成熟,不失为一种社会成功转型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团结》2009,(2):22-23
中国政党制度的政治参与功能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关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参与功能,杨爱珍、顾文浩在《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撰文认为,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拥有巨大包容力和整合力的政党制度。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以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协商民主的形式来提高政党制度的包容力。  相似文献   

12.
王芳艳 《学理论》2010,(13):36-37
政党是当代最重要、最活跃、最有力量的政治实体,它对一个国家政治过程起着决定作用。政党政治指政党影响国家政权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的政治类型。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本文主要从政党制度的基本形态、作用和功能、特征等方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完善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提供了有意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齐卫平 《党政论坛》2008,(11):17-19
改革开放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党如何适应社会转型的要求,塑造执政党的新形象,成为一项重大的战略课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思考和探索,伴随着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创新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党的提出,就是在这一思考和探索中形成的新的建党目标。  相似文献   

14.
宋雄伟 《政治学研究》2023,(4):112-125+152
社会形态的变迁具有内在规律性,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也不是机械的线性演变结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政党基于历史与现实联结而构建和选择的结果,明显地体现了“政党中心主义”的理论特征。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以及理性与情感的互动中,形成了以“政治判断力、政治认知力、政治引领力、政治整合力与自我革命力”为主要内容的强大政党政治能力,实现了国家建构、制度建设,以及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有效地规避了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国家失败、政府失效、市场无序和社会涣散的弊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能力是在总结党的政治优势经验和世界各国发展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创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政党中心主义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5.
张美娥 《理论导刊》2006,1(7):53-5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世纪、新阶段,研究、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政党理论,发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也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政党是近代社会一种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在现代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扮演着主要角色。政党力量的强弱决定着社会的稳定程度。政党成立后特别是执政后都千方百计地发展经济,以赢得更广泛民众的认同。政党对于推动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从不同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可以分为对称性政党制度和非对称性政党制度.非对称性政党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的普遍现象,有着不同于对称性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实行的多党合作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可以称之为非对称性政党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就在于其非对称性.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张旺 《学理论》2013,(2):28-29
在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政党的角色是政治生活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政党体制是政党活动的基本规范,政党体制影响着政党的行为逻辑。非洲国家的政党体制形式多样,并且不断变化。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政党,它们不成熟的体制在应对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诸如政治权威的合理化、政治结构的重组和政治参与的扩大等要求方面,在功能上是欠缺的。对非洲的政治发展问题中的政党体制原因分析,一国的政党体制要与其特殊社会情况相适应,复杂的社会中需要制度化的、自主性的、凝聚力的政党体制。  相似文献   

19.
薛奋飞 《团结》2012,(2):9-1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力上升,中国政治制度模式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表明,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在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的同时,也正在获得自己对政治文明和民主政治的话语权。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探讨中  相似文献   

20.
徐艳 《学理论》2010,(11):29-30
政党执政是指政党通过一定方式进入国家体系并通过国家体系实现政党意志的政治行为,所反映的是政党外部的政治关系及其运作;在法治条件下,执政党要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行使执政权力;政党执政权力来源于社会,是社会权力的一种实践形式;政党是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状况与政党执政权力的实现有密切关系。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给国家与社会关系带来的新变化,向政党执政权力的职能定位和实现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