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汩罗,是爱国诗人屈原流放过的地方。汩罗江畔,曾留下过诗人上下求索的足迹;汩罗江水,曾洗礼过诗人忧国忧民的忠魂,汩罗江整整鸣咽了两千年,今天却仍在为一个又一个投水身亡的妙龄女郎而叹息。 1984年,在湖南汩罗县古培乡,集体或个人自杀的农村女青年就有二十三人,有十一条年轻的生命被死神吞噬,她们大多系投水身亡,因此,古培乡被人们称为“投水之  相似文献   

2.
看到街头小吃摊摆上了粽子,不由得又想起那位投进汩罗江的屈原。当学生的时候,听老师说,刚直不阿的屈原是带着满腔悲愤投江的。后来读《楚辞·卜居》,方知道屈原还是带着满脑子困惑离开人世的。那上边讲了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3.
何永超 《侨园》2012,(3):29
青浦县坐落在上海西郊,境内河港交叉,湖荡连片.青浦人常用“开门便见河,上路就动橹”来形容自已家乡的独特风光.一天,天气晴和,我们乘船从县城出发,前往朱家角和淀山湖游览.船行至朱家角镇东面的三分荡——三条河、江的汇合处,河面陡然开阔,在明媚的春光照射下,闪耀粼粼抖动的金光.再过十分钟,横跨漕港的一座五孔联拱大石桥——放生桥,像一条绚丽多彩的长虹耸立在眼前,各种船只在桥孔下往来穿梭.船停,我们登上放生桥.此桥全长九十余米,宽近三米,全由块石砌成.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2,(6)
屈原是战国时代伟大的人民诗人,约生于公元前三四○年,卒于公元前二七八年。屈原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但不受楚王信用,受到佞臣排陷,晚年过着流放生活。他有时也想出国,但舍不得祖国和人民。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将白起攻陷楚国的郢都,屈原绝望之余,在五月初五(端午),自沉汩罗江,以身殉国。他留有《离骚》等二十余篇作品,表现了爱祖国、爱人民的深挚感情。 人民同情屈原的遭遇,两千余年来,一直纪念着他。每年端午节,人们划龙船以示要打捞他的遗体,投粽子以饲蛟龙,让它们不要加害安息于江底的屈原。  相似文献   

5.
辛江 《瞭望》1991,(19)
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主编的《人民的好干部》系列书,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人民的好干部》所遴选介绍的人物是全国各条战线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岗位不同、特点各异、贡献不一,但是都展露了共产党人、人民公仆高尚的精神风貌—— “一切为了群众——除此以外,共产党员难道还有什么?”这是湖南汩罗市委书记彭亮根写在《自勉》笔记上的话。他曾一度从县委书记岗位上退下,但他不愿过清闲日子,主动请缨协助县委、县政府抓林业。他和林业部门的同志跑遍了全县的主要山头,摸清情况,提出造林规划,下乡蹲点,上山踏察和劳动,一年出勤326天。他和汩罗的干部、群众用三年的苦战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领导实践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然而人类对领导活动科学规律的自觉研究和科学认识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后工业社会的产物.人类社会的领导实践经历了由朴素到理性、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类对领导活动规律的认识也同时经历了由经验到科学、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揭示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明确领导科学的历史使命,使领导科学成为推动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学术力量.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是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阶段性特征之一,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共性再生产所处的主要社会背景。因此,笔者先后考察了"消费社会"中作为消费者和作为公民的个体行为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在逐步向"消费社会"转型和过渡的过程中,代表公共利益、具有批判反思精神的公共性再生产的路径选择问题。进而提出了"由经济人到公共人"、"由经济自主性到政治分权性"、"由经济和谐到政治和谐"等多条主线同时推进的公共性再生产路径。  相似文献   

8.
快乐的哲学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英国船舶博物馆收藏了一条船,这条船自从下水以后,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27次被风暴折断桅杆,13次起火,但是它一直没有沉没。这个故事给人一个启示:世界上实际上没有不受伤的船。同样,世界上更没有不受伤的人。人生来就有很多不快乐。或许有人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事业辉煌,但令人艳羡的表象下隐藏的苦水只有他自己  相似文献   

9.
我是中国人     
张毅航,46岁,上海海运局客轮船长,曾受雇于日本船航运公司,任船长。远航途中,还曾遇到海盗。无论他驾驶的船走在哪条航线,泊于哪国港口,他时时不忘的是——  相似文献   

10.
一批又一批的“采金客”带着诸多的疑虑从四面八方走进张家港,经过考察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答案:张家港名不虚传!60年代初,这里还是一片贫瘠,由邻近常熟、江阴两县的“边角料”拼成的无名小县——沙洲县,在当时的苏州地区所属八县里倒数第一.而今,由沙洲县改制成的张家港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比例居全省64个县市的第一位,上交国家税收名列全国县(市)第三位,综合经济实力跨入全国百强县第四位,并一跃成为屹立于长江之滨的现代文明新港城.张家港是怎样崛起的呢?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6,(9)
正20年的风风雨雨,20年的采金淘金,20年的血雨腥风,铸就了张瀛勃先生的坚强意志,劳心劳神及体力的严重透支,拖垮了他强壮的体魄。十几年前,当他历尽艰辛开采金矿收获颇丰时,他的身体已经严重透支,他患了结肠癌,体重也由170斤骤降到110斤,坐下后很难站起来,就连走路也需要人搀扶。睡不安、食无味,迷茫、恐惧天天缠绕着他,曾经与死神打过几次"交道"的他,自问人生该谢幕了吗?  相似文献   

12.
第一根软肋是人在名利的追求上没有止境。不管是古是今都是如此。乾隆曾问金山寺的老和尚,每天江上来来往往有多少条船,答曰两条,一条是名,一条是利。也就是说,求名求利的心永远不会断绝。所  相似文献   

13.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稳定会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转型期的不稳定由多种原因构成且有其明显的特点。处在转型期的当下中国,应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之路:深化对转型期社会稳定问题的理解,实现由控制型稳定向流动型稳定转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社会治理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维护稳定中的作用;深化对社会矛盾和国情的认识,实现由富国到富民的转变;加强社会信息通道建设,使网络管理实现由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唤醒沉睡的河谷——西藏“一江两河”农业综合开发巡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皓 《瞭望》1994,(39)
登上世界屋脊,好客的主人就会告诉你:雅鲁藏布江是藏民族的母亲河,拉萨河和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两条最大的支流,藏族的先民就生息繁衍在这片人们称之为“一江两河”流域的狭长地带.尤其是其中部流域地区,更是藏族文化的发祥地.以这段流域为中心的藏南农区,向来是西藏的“粮仓”,也是西藏人烟最为繁盛的地区.“一江两河”流域面积近6.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3%,包括拉萨市、日喀则市和山南地区  相似文献   

15.
1991年,我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访问,这时的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北亚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热点越来越清楚地摆在了人们面前,这将是一场经济实力的竞争。在珲春的时候,我乘车经过夹在俄罗斯和朝鲜两国之间一条窄窄的小路,到达边防哨所访问。这里离日本海仅有15公里,边防战士说,晴天能见度好的时候,在瞭望塔上,可以看到茫茫的日本海。而图们江就从瞭望塔下流向大海,那里就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入海口。我国人民在图们江通航有着久远的历史。清末民初,当地居民一直可以通过图们江出海捕鱼、通商,清政府还在珲春设立商埠,设海关总管。后来,在与俄国订立的北京条约的划定边界中保留了我国从图们江的出口  相似文献   

16.
陕南汉江、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两江”流域人民为实现“一江清水送北京”做出了巨大贡献.破解陕南两江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两难困境,实施生态补偿是一项重要的路径.要实现生态补偿科学化,必须从由谁补偿、长期补偿、向谁补偿和补偿标准、补偿渠道、如何监管以及常规制度建设等六个方面入手,进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7.
黄骏 《理论探讨》2012,(2):28-31
当代中国民生政治建设的提速,呼唤着新一轮制度创新的到位跟进.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邓小平和今天的中央领导集体一直都在为中国社会主义民生问题的解决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当代中国民生政治建设提速的制度创新,必须着眼于由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政府职能重新定位,在政策制定制度的创新中强调多元社会主体的真正共同参与,同时也要更加注重政策监督和纠偏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王永贵 《侨园》2013,(6):72-73
<正>现旅居朝鲜华侨的早先移民是在朝鲜沦陷为日本殖民地后来到这里的,当时日本为了掠夺朝鲜的地下资源和财富,在朝鲜大搞土木建设,霸占农田,又为对外扩大侵略在朝鲜征兵迫使朝鲜百姓背井离乡逃往国外到中国,朝鲜一些土地因此荒废,需要大批的劳力。当时中国处于军阀混战,到处兵荒马乱,尤其山东省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百姓成群结队,拖家带口到外地逃荒,有的闯了关东,有的到了国外,也就是到朝鲜等地谋生。他们从山东烟台乘船在海上颠簸7-8个小时即到如今韩国口岸釜山、大丘、仁川等地,有的山东人闯东北然后通过鸭绿江、图们江来到朝鲜。他们初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又不懂朝鲜话,找工作遇到了许多困难,加上当  相似文献   

19.
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从"划桨"到"掌舵"再到"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三十年来政府改革的反思,改革的历程经历了由政治整合经济和社会,到由经济整合政治和社会,再到由社会整合经济和政治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认识这一变迁的突破口,经历着由"划桨者"到"掌舵者"再到"服务者"的转变.对于"政府能做什么,政府不能做什么"这一政府职能的核心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政府的定位也更加准确,对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的认识也更加到位.我们不仅要看到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的现象表现,还要进一步挖掘现象背后的理论根源,从而为政府职能的恰当定位找到理论依据和更具合理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精辟地概括了十二条原则。本文就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去理解和把握十二条原则,谈一些初浅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是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智慧结晶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我们党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