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父亲第一次见到奶奶写给他的遗书,是在1954年东北烈士纪念馆里。父亲看完大哭一场,手抄了一份留作纪念,多年后,又将他手抄的这封遗书交给我。回到家后,父亲用钢针蘸着蓝墨水在自己手臂上刺下三个字‘赵一曼',也刻在了心里。"●"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要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以后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记住,奶奶是奶奶,你是你!否则,就是对不起你奶奶。"  相似文献   

2.
梅寒 《各界》2011,(5):90-91
2000年7月的一天,河南郑州某医院,一位已经进入弥留状态的老人把自己的4个孩子叫到病床前,挣扎着给他们做最后的交代:“你妈累了一辈子,爸爸要走了,你妈我可就交给你们了。我走之后,你们要把老娘保护起来,不要叫她生气,不要叫她受罪,这就算你们疼爸爸了……”病床边,头发已经花白的常香玉轻轻摩挲着老伴那双瘦弱的手,泣不成声:“你为我操了大半辈子的心,都成这样了,你还操我的心……”  相似文献   

3.
<正>(1949年10月9日)杨开智先生: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毛泽东十月九日毛泽东还致信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王首道,指出:"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当毛泽东得知杨开智、李崇德夫妇服从组织安排,工作较出色,又于1950年4月13日写信给他们说:"你们在省政府工作,甚好,望积极努力,表现成绩。"  相似文献   

4.
沈农夫 《侨园》2011,(11):20
长久以来,每当威尔顿从厨房门前经过时,总觉得有一种东西在深深困扰着他。那是一个放在灶台上方的金属罐。如果不是索菲亚一再叮嘱他千万不要去碰它的话,他可能还不会像现在这么在意它。"为什么不让你去碰它呢?"她说,因为那里面放着一些"神秘的药草",是她母亲留给她的,而且,因为它用完了就没有了,没有办法再补充,所以,她担心如果威尔顿看那个金属罐会不小心把它打翻,而使里面珍贵的药草洒落到地上。说实话,这个金属罐其实很陈旧,有什么值得看的?  相似文献   

5.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说,同职工谈话是其最常见的形式。这里介绍三种同职工谈话的适当角色。 同情者的角色。基层干部的谈话目的是为了说服人、教育人,在这个过程中最常遇到的困难是“逆反心理”。“你不说还好,你越说我越不听。”此时如果坚持与之对立的角色,越是不听我越要说,或干脆以权力压服,则有可能陷入僵局,弄不好还会激化矛盾。假如政工干部换个角度,从同情者的立场出发,先动之以情,后晓之以理,则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当时在是否同意以长安君为人质这个问题上,赵太后已与群臣闹僵。左师触龙此时面见太后,显然时机不好。但触龙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换了个角色——以老太后同情者的身份来谈话。他先是“入而徐趋”,完全是一副老人的姿态,接着同太后谈起了饮食起居,最后又把话题扯到了父母爱子之心上面,于有意无意之中把臣子对君主的劝谏变成了老人对老人的交流,终于找到了共同点。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房山区五届党代会第一次会议把"弘扬龙乡文化",作为全区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之一,在房山的发展史上是个创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努力实现房山区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对"龙乡文化"进行探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龙乡文化",打造"文化名区"品牌,从而提升房山区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房山区的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食无忧"不再是食品品种、数量意义上的保证,而是对食物安全的严格要求,要求与我们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行业不要再出现掺杂使假、以假充真、偷工减料、不按标准组织生产、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的问题。 2004年的"毒大米"、"地沟油"、"农药菜"、"肉精肉"等食品曾经让普通百姓发出"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无奈感慨,让中央电视台的  相似文献   

8.
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一等,比如,一朵花的开放,一树翠绿的长成,生活的美好,是在我们的等待中一点一点接近我们的。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急性子,希望不要苛求生活为你变成急脾气,请让它在慢条斯理中,为你孕育美好。  相似文献   

9.
浅析"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新公共管理"在西方的兴起是官僚制寿终正寝的结果,而在中国,实际情况是还没有真正的官僚制,科层制并没有发挥出其真正的优势,本文并不反对把"新公共管理"应用到中国政府的改革中来,但却提醒大家在用"新公共管理"改造中国政府的时候,不要盲目崇拜"新公共管理"理论,把它当做救世良药,就我国目前形势来看还要充分发挥官僚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周末晚上聊天,谈起北京某县机关干部下基层,要乡村干部让他们吃"敲门饭",就是工作到哪儿就在哪儿吃饭,碰上什么就吃什么的话题.有人情不自禁地伸出拇指连称"好!新鲜事"! 吃"敲门饭"本来不是什么"新鲜事".记得在编写某市军事志的时候,见到一份材料里就记载着,解放初期的干部下乡都是吃"敲门饭".当时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首打油诗:"事先不把招呼打,饭时碰啥就吃啥,加双筷子加个碗,不是一家胜一家."采访一些老人,他们都记得:"那时候,老百姓管干部吃饭是件光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2月15日,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受中共贵州省普安县委和县政府的邀请,专程从北京赶到普安,参加在那里举行的智力支边座谈会暨捐赠仪式。普安县地处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州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民进中央在普安县支边扶贫工作中办了许多实事。2001年,民进上海自强  相似文献   

12.
知止     
李叔同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足",我觉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然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相似文献   

13.
1988年以来,中国的城乡刮起一场"龙卷风"."龙灯会"、"龙舟赛"、"龙之歌"、"龙杯奖";"龙宴"、"龙餐"、"龙菜"、"龙点",还有遍布在旅游系统饭店的房顶、门廊、大厅、圆柱上的金龙、银龙,怒日圆睁的龙,巨口大张的龙,飞腾着的龙,盘踞着的龙,因接上了电灯泡而一亮一灭的龙……龙正被80年代末的中国人奉为传统中国文化的象征. 但是,龙究竟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呢? 张牙舞爪,金碧辉煌的龙的形象给我的直觉仍然是皇帝权威或不受限制的权力的象征.就算把它说成是象征了中国文化,也是传统中属于糟粕的一部分.把一个以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为目标,正在奔赴现代化的共和国比作龙,我感到很不恰当.中国的形象不应是披金挂银、珠光宝气、咄咄逼人的龙.中国的形象,应当是谦逊  相似文献   

14.
偶思     
宋志坚 《党政论坛》2009,(14):53-53
这个世界上骗子太多,你不要因此否认真诚的存在;你身边拥有仁义的朋友,也不要由此忽视奸诈与虚伪。 真话不中听,假话悦人耳。真话往往是治病救人的针剂,让你痛苦却还你最终的恬适;假话常常是美丽迷人的罂粟,使你陶醉却致你结局的险恶。  相似文献   

15.
<正>(1956年1月21日)亲爱的允若:……你写来这封信,当然又暴露了你的一些思想问题,这很好一既然有了问题,向我,向同志们说出来,总比不说要好。因为不说,不等于没有问题,问题还是存在;说出来,你的同志,你的亲属,才好帮助你。你说,你在写这封信以前。"仍然犹豫要不要写这些",你"感到写这些没有用"。你写这些,不是没有用,而是很有用。我欢迎你写这样信给我,  相似文献   

16.
<正>父母可能已经告诉过你,不要相信陌生人。然而,当你投资的时候,你将车放在修理厂或者从餐馆订食物的时候,你已经在信赖一个陌生的人。学术界早已提出信任这个问题。1992年,研究者进行了一个名为"投资游戏"的试验,在试验中,第一个参加者(或者第一个送出者),会收到一笔数量较少的钱,他可以选择将一些钱给第二个人——陌生的回应者。他给多少,第二个人会翻3倍得到,比如说,他给出10美  相似文献   

17.
在声势颇大的评比"文明街道"、"文明村"、"文明楼"的活动中,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然而,它有警醒的意义-某个新村曾耗资十几万元建起儿童乐园、雕塑水池、小花园等设施,于是理所当然评上了"文明村".但是这里缺少敬重老人的风气,虐待老人的行为不断发生,致使老人寻短见的事接二连三.终于,"文明村"的牌子又被摘下了. 牌子摘下是对的,可是当初怎么会挂上去的呢?问题就出在种种文明评比中不  相似文献   

18.
按理说,表扬应该是别人主动给予的,可现在却有许多人伸手要表扬:旅馆的服务员热情服务,帮你指路,向你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本来心里高兴遇上了好人,不料她却递过来意见簿让你把表扬写在上面,于是满心的高兴变成了不滋味,一民警把一位摔倒在路上的老人送到医看病,还通知家属,家里人都很高兴,不料这位助人者却要求给单位写封表扬信……  相似文献   

19.
娄岩 《侨园》2013,(7):33-33
<正>我刚锁好公司的大门,这时从楼道里走出来一个瘦弱的老人,弯曲的身子重心几乎都在一根拐棍。出于礼貌我冲他微笑了一下,正转身准备离去,他却用一种遗憾的口吻对我说:"我想买彩票,又来迟了。"我犹豫了一下,但想到晚上和朋友的约会,就又硬起心肠说:"你真的来晚了,明天吧!""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老人一脸失望地转过身去,蹒跚向楼道里走去。"好,我卖给你。"我动了恻隐之心。"当真?"老人很费力地回过身来,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混浊的眼神向我这边散来。  相似文献   

20.
"木兰"故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花木兰的飒爽英姿还在眼前不断浮现,那缕"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乡愁还在心头萦绕。来到木兰的故里--武汉市木兰湖旅游度假区踏上她昔目的习武之地,不禁也被这眼前的青山绿水和湖光山色给震撼住了。这就是荆楚明珠木兰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