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强弱与其话语方式为广大民众所理解、接受和认同的程度息息相关。近年来,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不断扩张使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面临新的挑战,为此,要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话语表达方式,使之契合民众的认知结构、话语结构。当前,应注重从三个维度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大众话语方式,即主体维度,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能在众多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不仅在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要紧贴民众生活:创新贴近民众切身利益的诉求方式,创新贴近民众的文本表达方式,创新贴近民众的传播方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要突出时代特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反映时代特征的理论创新,凝练具有时代特色的大众话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大众化需要相应人才队伍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大众话语是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与必然要求。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大众话语领域面临主导地位动摇、影响力减弱的边缘化风险。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众话语体系,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大众话语的构建路径,坚持时代性与创新性、竞争性与开放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价值诉求,防范化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被边缘化的风险,在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共生与交锋中建立和保持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作为抽象的理论体系,必须通过感性化传播才便于广大民众理解和认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意识形态传播规律,在传播内容上关照大众感性心理需求,在传播方式上契合大众感性认知习惯,有效推动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和大众认同。回顾梳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发展历程,总结反思其经验教训,对于推进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落地生根和广泛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话语整合是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及大众话语的力量博弈。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和表述的载体,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必须重视话语整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着诸多新课题,其中话语力量的分散是重要方面,这主要体现在:政治话语力量的弱化、学术话语力量的滞后和信息时代大众话语力量的崛起。从话语整合的角度看,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必须注重话语建设,通过提升政治话语影响力、推动学术话语的协调作用和促进大众话语的理性回归,增强对社会生活的说服力、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落后腐朽的意识形态在网上传播,西方国家加紧意识形态扩张,全媒体渗透成为新形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面临严峻挑战。直面现实,必须强化意识形态主阵地,建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努力做到:强基固本,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积极转型,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方式转换;主动出击,拓展意识形态话语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表现出话语主导权的弱化、话语解释力不足、吸引力不够等多重困境,诸多困境的存在源于多元文化与社会信息化的挑战、话语内容的滞后与不适及话语方式手段的传统单调。意识形态工作者应努力研究话语发展和传播规律,积极探索破解话语困境、提升话语能力的有效路径: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话语内容供给、优化话语方式与手段,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  相似文献   

8.
何理 《理论导刊》2012,(5):43-4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以人民大众为主要话语对象,以实践需要和大众需求为导向,以贴近生活的话语内容为核心,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为辅助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书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从话语对象、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情感、分析框架等五个维度来建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理论读物话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有赖于塑造理论权威,使其在与政治权威的结合中确立在国家及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并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的加速,多元意识形态的挑战、理论供给的滞后及诊断力批判力的"缺席"等使其理论权威遭遇挑战,致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遭受威胁。基于此,亟需实现有价值的理论创新并向意识形态转化,重点是加强意识形态生产的复兴和意识形态话语的重构,以重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权威,从而支撑和强化其政治权威,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的根本制度。但是基于意识形态所涉及范围的宽泛性,很多意识形态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在怎样坚持这一根本制度的问题上陷入“不知所措”的窘境,而且在判断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时也不得要领。意识形态虽然纷繁芜杂,然而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离不开“五大支撑”,即意识形态所坚守的理论基础,所憧憬的理想信念,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所秉承的道德观念以及所使用的话语体系。这就为辨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了五重维度,即在理论维度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在理想维度上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在价值维度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维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念,在话语维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其中“理论”是意识形态大厦的“奠基石”,“理想”“价值”“道德”是意识形态大厦的“擎天柱”,“话语”是意识形态大厦的“外装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民众信仰方面却陷入了相对边缘化的处境。马克思主义宣传必须从其自身的特性出发,改变原有陈旧的宣传观念和宣传方式,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属性,使之不仅是一种政治观念,而且成为一种价值观念;不仅是一种官方主导意识形态,而且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而有效地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和价值感召力。  相似文献   

12.
刘方玲 《理论探讨》2006,(4):171-173
政治典型是以话语系统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存在,意识形态通过其话语霸权操纵政治典型的建构。在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之下,政治典型的建构往往被归入模式化的理解轨道之中,导致了政治典型的单调乏味和意义超载。由于政治等级结构之下存在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等级结构,使得政治典型也存在着权威分等。人们通过对政治典型中话语的解读与评判,可以使政治典型的意识形态性自我展现。当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政治典型再也得不到一般社会的认可和合法地位时,也就意味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崩溃。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是考量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维度,而日常生活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寓所。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日常生活化的隐忧是:世俗化、理性化日常观念削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虚拟化、物化日常交往遮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符号化、审美化日常消费挤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应对以上隐忧,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回应日常观念中的合理诉求,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现实的契合度;批判日常交往的物化倾向,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揭示消费主义本质,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向日常生活的"灌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由话语主体、话语主题和话语载体构成的,具有解释、规约作用的话语体系,它随实践变化而不断更新其内在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从革命、建设向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调整其内在形式的困境。邓小平审时度势地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中的主体地位,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题,更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方式,从根本上维护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邓小平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经验,为当前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话语与生俱来地嵌入意识形态的运行机理之中,话语创新也因而成为意识形态关切的重大理论问题。可以以话语从属并服务于意识形态的事实为理论基点,通过全面检视意识形态生成发展实现过程的多种矛盾,进而证成话语创新的三重动力。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矛盾构成第一重动力,旨在以话语粘合意识形态特殊利益与普遍形式相统一的内生结构;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矛盾构成第二重动力,旨在以话语平衡意识形态维护历史连续与关照实践主题的发展策略;主导性与大众性的矛盾构成第三重动力,旨在以话语达至意识形态理性内涵与感性表达相统一的实践样态。三重动力统一于意识形态内在矛盾运动全过程,共同指向塑造意识形态及其统治合法性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周田田 《理论导刊》2021,(4):95-100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意识”具有三维价值。本体论维度:马克思主义破解了意识形态的“伪全民性”,指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真正的彻底的革命意识,从而揭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核心要义。实践论维度:“阶级意识”的阶级性与“人民立场”相呼应;内涵的革命性与“思想批判”相照应;内在的现实性与“问题意识”相融通,彰显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精神内核。方法论维度:坚守“阶级意识”,做到不弃初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守好核心,坚持和完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谨持惕心,科学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秉持本心,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全人类解放情怀,筑牢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根基。  相似文献   

17.
法治应是在国家推进与民间呼应的双向互动格局下展开的,而民众话语权的实现无疑是一个重要命题。法治维度下的民众话语权呈现着权利性支撑与权力化拓延的二维属性。其与法治存在着依托和相随的逻辑关联。当前,法治中国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普通民众的话语权获得空前的突破,但因话语表达能力及内源性动力不足导致的民众话语失声及民众话语表达秩序的纷乱亦应引起关注并做出必要的回应。要建构顺应法治中国化进程的民众话语秩序,应以夯实主流话语的主导性地位、完善官民之间话语沟通机制、消解话语权力的不均衡性为突破,注重社会中层组织的培育,发挥其对零散民众话语表达及诉求的集合与导向作用。此外,提升民众话语表达素养水平理应也在考量之中,以在民众话语权的圆整性实现与法治中国的顺畅推进之间寻求最大的契合。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符号化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与现实表征。符号的背后不仅潜伏着丰富的语义信息,隐蔽着复杂的思想结构,蕴含着超强的意识形态潜能,而且能使意识形态在现实生活中运行起来更加丰富、灵活和多样。大众媒介与日常消费为意识形态符号化的运行打造了平台和场域,提供了多种有效手段,培育了相应的思维方式,营造了相应的社会心理氛围。意识形态符号化虽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也给我国当前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管理、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一步提高意识形态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在理论创新、宣传教育、话语方式、传播手段和制度化建设等方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具有其他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历来重视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在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强调意识形态特殊重要性,巩固话语地位;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增强话语引领;丰富意识形态的话语内涵,明确价值导向;推动马克思主义话语转化,实现话语创新;加强对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助力话语传播。这些经验为新时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提升国际话语影响力、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