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建西 《学理论》2012,(19):199-200
高等院校"育人"要务和当今社会高素质创新人才需求催热通识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普通本科院校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研究型大学。探求原因,提出加强和改进普通本科院校通识教育教学实践的策略,有助于普通本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孙超 《学理论》2013,(12):242-244
近年来,国内大学对通识教育的实践日渐升温。通识教育意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和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体系,是民办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意在通过对民办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剖析,发现目前民办高校通识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从本质上说,是提高人的质量的教育。作为大学的素质教育,还有它的特定含义和针对性。但是,在我国的现行教育中,大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由于受到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许多的弊端,值得进一步的深思和改进。在实践运作中,我们应该积极探求构建大学素质教育的最佳模式,使大学素质教育成为一种全面性教育、差异性教育、通识性教育、主体性教育、协同性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8,(10)
以大理大学为例,概述了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发展状况,分析目前高校通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提出对高校通识教育进行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中国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理念,它和专业的精英教育理念是互补的。中国的通识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基于黑龙江大学哲学专业本科精品课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哲学精品课包含通识教育和专业精英教育这两个目标。在哲学本科教育中要避免两个误区,既要强调哲学教育的专业性,又不能把它直接等同于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理念,无疑是一所大学办学的方向标,指导着学校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过总结国内外通识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识教育的本质内涵,以利于理解其课程的配对问题,并提出大学通识教育中最主要的五点。  相似文献   

7.
管丽莉 《学理论》2010,(24):215-216
通识教育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学习系统的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通识教育”有着不同的实践内容和模式,甚至有着不同的名称。1984年,台湾地区的通识教育全面展开;1995年我国大陆开始推动文化素质教育,2000午以后许多高校将“通识教育”概念引入本科教学计划。由于大陆与台湾有着相同的文化传统、相似的教育制度等,所以台湾通识教育的发展与实践和大陆的文化素质教育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8.
肖琳芬 《学理论》2009,(20):156-158
我国新闻高等教育在近年得到迅猛发展,然而,过于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学生基础不扎实、缺乏发展潜力,难以达到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本文秉承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在分析专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重点结合高校新闻通识教育的特色与功效,就高校新闻通识教育的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是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奠基者。他强调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强调大学应当由学术大师引领学术,强调学术争鸣对学术发展有重要意义。他认为根据中国的特点,大学教育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美育为净化心灵的主要途径,以体育、智育、德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之五育并举为方针,以培育一种完全的人格为目标。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蕴含着持久的魅力,在今天更显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岳  薛涛 《学理论》2012,(28):168-169
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纷争由来已久,从二者的关系路径来看,经过了"融合-分立-整合"的过程。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通识教育不能完全排斥专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专业教育也需要以通识教育理念为依托。在法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探索一种通识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处理好通才与专才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现代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陆欣 《学理论》2013,(21):238-239
美国通识教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并且已经成为美国本科教育享誉世界的特征和亮点,其成功之处受到了世界的肯定。而我国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曲折、缓慢,因此对美国通识教育的研究会给中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带来有益的启示。通过对比研究中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揭示通识教育的优势,并找出对中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以期为新时期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永健 《学理论》2012,(26):152-153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越来越来为大学所接受。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践行通识教育有其必然的内在合理性,教师教育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这与通识课程的宗旨不谋而合。在当前的教师教育中的通识课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多方位的考虑,以改进课程的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美国高校通过推行通识教育以促进国家的公民教育,其合理性在于通识教育与公民教育具有目标一致性、路径共通性。美国通识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提升路径如下:合理改革通识教育内容,突出公民教育的时代性;培养优秀通识教育队伍,提升公民教育的高效性;注重提升通识教育认同,落实公民教育的实践性。美国通识教育的公民教育功能对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启示在于:树立合理目标,为通识教育的实施指明正确方向;明确课程定位,注重课程内容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优化课程结构,坚持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徐春梅  夏慧  孙桂芹 《学理论》2012,(35):300-301
近些年来,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和加强大学"通识教育"问题备受关注。"文理分科"和"通识教育"相对的"专业教育"作为分科教学中的两种表现形式,实际上是对一个整体的人的一种分裂,具体表现为知识的断裂。所以从知识断裂的视角探讨一下学校教育中现行分科教学的片面性问题,进而分析造成这种知识断裂的后果以及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倪昕 《学理论》2013,(14):248-249
高校通识教育中存在对通识教育内涵理解欠缺深度、通识教育课程缺少规划、通识教育不受重视、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搞好高校通识教育,需要加强高校通识教育的理论建设、规划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以及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求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李艳 《学理论》2013,(3):190-191
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课程建设中尚属刚起步阶段,因此在通识课程的教育理念、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识课程的具体设置乃至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上都还存在着诸多尚待发展和完善的环节,反思我国高等教育的偏失,借鉴西方通识教育的先进经验,整合我国高校教育的优势资源是推进我国通识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跨文化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价值。本文以美国通识教育中跨文化课程的教育哲学变迁及课程实践为鉴,针对我国高校跨文化通识课程建设现状,提出在当今应提升对跨文化通识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理论研究,借鉴美国相关经验,完善通识教育管理机制,合理规划跨文化课程领域在通识教育中的隶属模块以及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通识素养,推进我国高校跨文化通识课程建设与发展,从而培养和谐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8.
王璐 《学理论》2012,(22):146-147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逐渐意识到过分偏重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各高校纷纷进行通识教育的尝试。通识教育改革在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三方面,分析了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通识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应从推广和普及通识教育理念、精心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以及构建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进。具体措施包括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安排通识课程;改革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学制、学分制改革;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校内通识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校外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俞静 《学理论》2014,(6):171-172
书院通识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学整个通识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香港中文大学书院通识教育的范畴、修读要求、通识课程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对各成员书院的通识教育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归纳了其书院通识教育的共性和特点,并提出了在书院开展通识教育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