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具体到我们的经济活动中,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针.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必须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存在于任何一个社会制度中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社会发展学说立足于唯物主义哲学历史观的坚实基础,确立了生活人的历史前提;坚持了生产力的历史本原地位,确立了历史过程的中介环节,实现了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批判和复归;恪守共产主义这一全体人类的社会人格,克服了启蒙主义政治解放的普遍虚伪,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社会发展学说的时代规定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这是我们的主要经验,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我们宣传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抓住这个核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中心。邓小平同志曾经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进入八十年代的时候,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总任务,我们是定下来了,决不允许再分散精力。”(《邓小平文选》第205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  相似文献   

4.
历史经验和当前实际反复告诉我们,搞四个现代化要有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包括党纪国法。当前,以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运动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今后,我们要继续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地搞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开放、搞活,坚持改革,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手决不能动摇、放松。同时,要坚持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习十四大文件和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我们要在思想上实现“五破、五立”.一是破除“宁左勿右”的观念,树立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辨是非的观念;二是破除经济建设“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自觉形成整体合力的观念;三是破除怕担风险、怕背包袱、怕负责任、怕犯错误的心理,树立敢闯、敢干、敢试、敢冒的精神;四是破除封闭保守的观念,树立敞开门户,大胆引进、吸收、联合的开放观念.五是破除不适应形势的传统用人观念,树立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选拔、使用人才的新的用人观念.真正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发展自己,理顺全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一)加大改革力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改革才能激发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国民经济的深层次问题主要要靠改革来解决.加快发展的第一意义,就是加快改革步伐.当前改革的重点县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政府机关职能.  相似文献   

6.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历史上的任何一次进步都是思想解放先行。思想解放一步、认识提高一步、社会就前进一步。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目前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努力寻找,大胆利用,完成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改革的任务。一、真理标准的讨论促进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20年前的一场声势…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任何社会形态中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打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因而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同样是历史进步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一、社会主义的诞生就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个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革命的活跃的因素,是不断进步变化的,而生产关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则是相对稳定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变革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一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大力倡导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复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党的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共产党人言论行动的最高标准。这  相似文献   

9.
包彦征 《学理论》2011,(25):1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由中国人民大众创造的文化,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提出、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运用、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11.
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增强改革观念,进一步增强对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和紧迫感。我们要充分认识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所谓长期性,就是改革要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过程。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所谓复杂性,就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搞好改革是不容易的。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掌握好改革的尺度和界限。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要坚定不移地搞改革。改革要坚持解放思想、大胆试验的革命精神。改革就是破旧立新,去掉不适应的规章制度、政策、办法。如果思想不解放,守住旧的观念、旧的规章制度、旧的办法不放,或者在上级文件中找不到的东西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技术文明的一个重大进展在于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学基础,为生产力的发展和扩张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改造着社会生产过程的财产组织形式,构造着与现代技术文明相适应的制度文明。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无疑也是这一时代进步的产物。现行的国有产权制度,它是生产和再生产传统经济体制的功能性要件,历史经验表明,在本质上,它不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不对现行的国有产权制度实行彻底的改造,国有企业改革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中国经济的“两个根本转变”就不可能实现。现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我们以为就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三个进一步解放”,写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十分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把思想、经济、社会三者融为一体的改革理念,明确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社会主义的视角和方法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生产力的先进与落后为根据,批判资本主义,论证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二是以生产关系和制度特征为标准,划分不同社会形态,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进行科学预测;三是以人的解放程度为中心,探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论证社会主义的特殊性。马克思恩格斯认识社会主义的这三个视角和方法,给我们以十分重要的启迪:一是必须抛弃仅仅从生产关系和制度特征单一视角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坚持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人的发展三个角度全面认识社会主义;二是必须抛弃仅仅从社会主义外在形式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坚持从社会主义内在属性角度认识社会主义;三是必须抛弃唯我是尊、以我划线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坚持以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为尺度,探讨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只有这样,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5.
厉畏 《团结》2004,(2):7-7
一、必须适应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 国先进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要求,紧紧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 中心任务,多做广泛团结、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工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民主党派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抓住“发展”这个根本,最大限度地把自己所代表的社会各阶层、团体团结和组织起来,把自己所联系的各界人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都调动和发挥出来,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二、必须适应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目的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就是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这种性质是由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变革,从基本所有制构成、经济社会发展调节方式和分配制度等三个方面做出了突破和创新。进一步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要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始终牢牢把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原则,兼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与国外经验借鉴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文关怀是对以人为本的具体化,包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十七大报告提出:“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本的是人的解放,是人的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使人在幸福愉快中工作、生活,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9.
改革的浪潮正在奔腾向前。人们都在参加改革,也在议论改革。议论最多的是改革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许多人担心改革会不会背离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常常听到的姓“社”还是姓“资”、前进还是倒退的议论。显然,这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亟需回答的问题。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就是要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此,改革也是深刻的革命。但它与我们过去反对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有着根本性质的不同。反对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其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不仅不推翻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且要通过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任务的论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这一命题。文章指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夺取政权以后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然,社会主义时期也还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其主要形式就是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届三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学说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