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家祥 《理论视野》2013,(11):24-27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说的“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这句话,本来是对黑格尔关于范畴的辩证运动及其构造体系的方法的概括,我国理论界有些人却把这句话当作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加以引证。本文考察了马克思剖析黑格尔关于范畴的辩证运动及其构造体系的方法,说明了这句话不是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批判了黑格尔和蒲鲁东在哲学和经济学上的错误,并且分析了我国一些学者对马克思思想产生误解或曲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读书偶得     
凌亢 《瞭望》1993,(48)
为查阅一点资料偶然翻阅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有两句话突然映入眼帘。这两句话是:“工人  相似文献   

3.
1883年3月14日,历史上旷代的伟大哲人马克思逝世了。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特别强调了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的卓越品格。马克思伟大的哲人一生及恩格斯这篇感人至深的讲话给后人以极大的教益,它启示人们,哲学必须以革命为座标,与经济学结成联盟,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一些理论文章中,常说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或说马克思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也有的既说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同时又说这是他的两个伟大发现。“发现”和“创立”这两个概念是大不相同的。“发现”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研究才认识的。恩格斯在讲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时,正是这样正确运用的。如他说:“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374—375页)可见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社会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而决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形成的历史过程是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主义者们不断努力探索的产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伟大的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主义者们探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实际进一步创新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形成,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已经逐渐形成,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发现,这一发现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所引起的革命可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中完成的革命相比美。但是,马克思的这一发现不是他苦思冥想的结果,而是他对以往历史理论中合理因素批判继承的产物。在这些合理因素中,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的命题和需要、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要深刻理解马克思的这一伟大发现,就必须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同以往的历史理论特别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历史理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7.
麦克莱伦在《马克思传》中通过独到的选材、精致的剪辑,建构起马克思所在时代的生活情境,从而以故事化与视觉化的方式引导读者与传记主人公产生共鸣,成就了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然而,这种情境化的形象还原,必然会带来理论解读上的缺陷,这体现在麦克莱伦对马克思理论著作的简化、对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忽视、对马克思思想实践维度的抛弃等方面,从而将其抽象为一种价值、一个符号。麦克莱伦这部作品的矛盾之处在于,他用独特的手法再现了一个人的"伟大",却又无时不在瓦解着这种"伟大"。  相似文献   

8.
高仁立 《团结》2012,(5):57-59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但是,孙中山对马克思理论是有选择地接受。他明确指出:"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①长期以来,这句话被作为否定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依据。否定者认为,他既然不用马克思之法,就绝不是社会主义。近些年来,许多学者解放思想,重新评价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从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长眠于伦敦海洛特公墓已经整整一百个年头了。 前不久,作为最初的读者,有便读到了中央编译局顾锦屏等四位同志为纪念马克思逝世百周年新近编写的《马克思的伟大一生》(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本由我国作者编写的通俗性的马克思传略。它以朴实流畅的语言。丰富翔实的史料,系统而扼要地阐述了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并  相似文献   

10.
苑芳梅 《学理论》2014,(1):32-33
马克思在其晚年针对俄国当时的农村公社制度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社会"卡夫丁峡谷"的伟大设想。马克思对这一设想的论述并不是很多,对于这一问题,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对待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根据各国发展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分析,从崭新的时代背景和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5月4日)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的理论,跨越历史闪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思想,超越时代激发信仰的力量。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德国特里尔城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英名和事业长存于世,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深情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时期中国学者撰写的《马克思传》,对比李季、萧灼基、张光明所著《马克思传》:在"社会主义与阶级斗争"的近代语境下,为传播社会主义,史学家李季描绘了一个辗转于"战场"和"研究室"的马克思;由于亲历苏式经典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变化,经济学家萧灼基塑造了一个作为伟大革命导师和社会主义经济变革引路者的马克思形象;国际共运史专家张光明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理论界的思想解放,强调以平和、公正的心态对待马克思,从历史视野出发刻画了马克思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自然观在西方哲学中的演变,经历了古代的有机论自然观、近代机械论自然观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自然观的发展历程。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自然观,提出了人化自然观,从而实现了自然观的伟大变革。这一伟大变革对于当代人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克服生态危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共运一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了通过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的形式实现工人阶级的不同派别的联合与团结的伟大设想,1871年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程度不同地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设想。巴黎公社从起义胜利到失败只存在了72天,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巴黎公社提供了关于工人阶级联合与团结的丰富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认真地进行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浅析“乌托邦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对立赵巍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曾经提出,由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这两个伟大的发现,马克思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也就是说,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不...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这三大精神贯穿于马克思的著作和行动之中,是马克思精神的重要内核。三大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进程中领导人民取得伟大社会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精神价值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社会革命"的新论断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三大精神的继承、发扬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造。从表象上看,这一理论似乎与传统理解的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学说之间的联系不很紧密,它更多地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突破。然而,由于近年来马克思著作中鲜为人知的东方社会学说日益被发掘出来,人们发现马克思的这一学说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在中  相似文献   

19.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学说,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完成的伟大变革之一。这一学说,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而且对于分析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动方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有两个伟大的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由于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的这些卓越地发现和他那渊博的知识是他头脑里固有的吗?是“天赋”之才吗?绝对不是的。那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那种治学精神和求实作风,刻苦研究和坚持斗争实践中来的。马克思从他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追求真理,勤奋钻研的好学生。他在中学的时候,就常常能够解释古典文学作品中含意最深的章节,就常常能够写出思想丰富的好文章。他在大学里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