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权法》虽然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但其在内容、形式和体系等方面都还存在有一定的缺陷,需要在明确承认物权平等原则、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益物权地位和流转权、完成农村土地的确权与权属登记、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体现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注重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对各种动物权给予平等保护,体现党在现阶段的农村政策,是物权立法过程中的几大原则  相似文献   

3.
尊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俊 《理论视野》2004,(3):9-10
一、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集体所有实质上是一种所有权主体缺位的所有制。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这在有关重要法律中都有规定,但是,在集体所有制下,“谁”真正拥有土地,实际上是不明晰的。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本内涵是,农民作为集体组织的成员,都平等地拥有对集体土地的“人人有份”的成员权,但并不拥有按份分割农地所有权的权利。在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民“人走权失”。现在的乡镇是一级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是村民自治组织,都不是全体农民以平等身份参加的集体经济实体,都不适于充当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  相似文献   

4.
以一次课堂上的民主试验为案例,深入考察其中平等参与和专断权之间的关系.此次试验采用了人类迄今为止出现的所有民主机制,包括公决、自治、抽签、选举、协商等.研究发现,平等参与和专断权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制度越要保障平等参与,对专断权的需求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权益的政府保护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必然造成大量农民失地。由于政府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缺失和弱化,导致失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和就业权等与土地相关的各种权益大量流失。无论是从土地对农民的重要作用还是从农民对中国工业化的巨大贡献看,保护失地农民权益都是政府的责任。因此,通过构建完善合理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政府保护机制,防止失地农民权益的流失,自然就成了我们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农民权利就是农民基于其农民身份而享有的权利。与私法的消极维护相比,公法的功能在于积极的保护。宪法的静态规制功能是赋予农民权利以平等保护的前提,行政法的动态调整功能是给予农民权利以倾斜性保护的条件;农民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是对宪法合理性的证成,其享有和行使的程度是行政法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不歧视原则与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歧视原则是人权平等在就业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平等就业权的核心内容。不歧视原则为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证成和最充分的现实依据。农民工不平等就业是我国当前不平等就业问题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对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负面影响是全局性的。走出我国农民工不平等就业困境的关键,是重构农民工平等就业权保障的制度体系,并着力解决好三个主要问题:依法确认农民工平等的劳动者身份;建立健全农民工平等就业的权利内容;完备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赋予农民生态权可以使农民成为农村生态维护的权利主体,为农民在生态立法上争取话语权奠定制度基础。然而,生态资源的公共性导致农民生态权权益主体的权利不明晰,生态资源的有限性引发生态权利冲突,这使得农民生态权在农村生态保护中遭遇实施困境。为了使作为抽象人权的农民生态权在农村生态保护中得到落实,在理论上应明确生态权在权利体系中的地位,在立法上需要具体规定作为农民生态权权能的生态知情权、生态参与权和生态公益诉权。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中我国劳动者平等就业权遭遇侵害的状况时有发生,影响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实现的有经济原因、制度原因、文化原因、法律原园等.我们要健全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就业权保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促进充分就业的责任机制.要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要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要完善就业权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就业权.  相似文献   

10.
平等就业权与其他权利一样,也是有条件的和受限制的,且世界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对平等就业权作出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对平等就业权限制的各种类型进行分析,可发现所有对平等就业权的合理限制都有其基本限度,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限制一旦违背了这些原则,就会超出其基本限度所划定的范围,从而失去其合理性,并造成对就业者合法权利的侵害。  相似文献   

11.
民间融资是公民的自然财产权利和法定财产权利。民间融资犯罪化保护了垄断国有金融企业的利益,实质上是对公民财产权利的限制和剥夺,是与民争利的行为。民间融资犯罪化夸大了民间融资的负面作用,忽略了公民的意思自治,造成公私财产权利保护的不平等,同时也导致刑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冲突。刑法应当还权与民,对民间融资的规制应当坚持其私权利的本质特征,对其予以平等保护,同时及时调整、清理有关民间融资的刑事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将民间融资合法化。  相似文献   

12.
陈多旺 《学理论》2014,(20):96-98
农民权利系农民基于城乡二元制度所定位之农民身份而享有。农民的身份性也为今天给予农民权利以公法保护提供了客观基础。公法具有不可消解的内部张力,这是推动公法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公法之所以能够为农民权利提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保护的原动力。宪法的静态规制功能是赋予农民权利以平等保护的前提,行政法的动态调整功能是给予农民权利以倾斜性保护的条件;农民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是宪法的价值追求,其享有和行使的程度是行政法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周宜斌 《学理论》2009,(10):102-102,134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农村改革的各项改革措施,必须尊重农民真实意愿,坚持农村合作组织自治,发挥农民首创精神。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长久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与收益权,为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全力满足农民对生活的基本需求,切实加强农民工各项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4.
林泽泳 《学理论》2013,(8):97-99
纳税人的法律救济权是指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纳税工作上发生争议,或者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时,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的权利。虽然我国的《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有法律救济权,但是法律救济权的行使却没有对纳税人的权利得到确实的保护。我国《税收征管法》规定的行政复议前置和缴纳税款前置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纳税人法律救济权的行使,也造成了纳税人在法律面前不平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戚如强 《理论导刊》2007,3(10):81-8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新农民,新农民不仅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更重要的是新农民应该是一个"权利"公民,有权利意识并被赋予权利。在多维的权利构成中,平等的政治参与权、保障人格独立的产权和社会生活的自由选择权是农民权利的基本方面。作为权利的制度供给者,政府应该提高权利认识,做好农民权利的界定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中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谭伟 《理论导刊》2003,(9):21-23
农民进城有就业型、生活型和子女上学型之分。改善农民进城的外部环境要坚持人权原则、竞争原则、公平原则和平等原则。农民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城市规则,保护公共产品,改变原有的生活习俗,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7.
薛然巍 《行政论坛》2009,16(4):72-75
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概念,并非绝对范畴.在社会任何发展阶段,"人"都应当是目的.而不能作为手段.对弱者的关怀和保护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法则,基于对同类的关怀,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这也是法律所追求之正义、平等理念的要求.对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应然路径是:赋予社会弱势群体平等的法律地位,增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建立和完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加大社会弱势群体就业力度等.  相似文献   

18.
张浪 《理论导刊》2007,(9):66-68
《物权法》的制定和出台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大事,它对法治政府行为理念将产生的影响表现在:确立国家、集体和私人财产权的平等保护观念,保障市场经济主体平等参与竞争;增强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维系公益与私益的恰当平衡,构建完善的控权和权利救济机制;倡导高效利民的服务理念,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积极履行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深化对有限管制的具体认识,转变管理方式,从传统上的微观、直接管理转向宏观、间接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对形象权并未在立法中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对出现的形象权纠纷案件都是通过人格权、著作权、商标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保护.这四种保护模式在具体适用上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是也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在我国将形象权纳入立法之前,司法审判中需要拓宽思路,通过把握形象权的本质属性作出科学公平的裁判.  相似文献   

20.
农民发展权保护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德昌 《行政论坛》2009,16(3):52-56
发展权是一种新型人权,而农民发展权是农民自由参与和增进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全面发展并享受发展利益的权利.农民发展权是一种母体性权利,其保护对促进农民主体性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实践中,农民发展权保护严重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二元体制的弊端,政府责任的缺失,维权组织缺位和主体权利意识阙如等.加强农民发展权保护,首先,消除二元歧视,确立农民发展权的法律主体地位;其次,强化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培育能力;再次,培植维权组织,引导农民组织化维权;最后,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