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庆祝 《学理论》2011,(31):28-29,34
作为个体和动物的人,具有为己和自利动机,人出于为己和自利动机可能善也可能恶。组成社会后,人的为己就导致了社会对其成员拒斥"恶"的手段,以"善"的手段来为己的客观要求,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表现出善的人性;善的人性表现、善的意识是出于不得不,出于客观的社会存在的制约和要求,人性问题上表现出了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理。一个社会共同体内部的人性形成机制会重现于国际社会中。  相似文献   

2.
李建华 《学理论》2011,(23):41-42
教育观是对教育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我们要自觉遵循有价值的教育观。教育的根本指导原则是为社会立人,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即实践,狭义的教育是指一种人对人善的信息互动的实践活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一种"圆善"的教育观念。所谓"圆善"就是实现善的内容通过善的形式在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人之间形成善的信息互动,达到对人和社会一种善的效果。特别是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应结合自身实际,反思是否承载了善的内容、运用了善的形式、达到了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友善,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而且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友善既有正义之规,又有道义之维。"正义"与"道义"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它们遵循共同的"道",在核心语义上具有共通性,都有"正当"之义和"善"的性质。"正义"的正当性偏重合法权益,强调"应得",维护社会基本善;"道义"的正当性来自人性义理、社会公理,强调"应做",维护社会较高善。区分正义之友善与道义之友善,旨在避免假借道义之名破坏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4.
吴铮 《学理论》2013,(14):45-46
在自然界充斥着复杂性同时,人类社会已经变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对世界的探索,认知,非天灾的避免。社会中资本流动、经济建设都涉及大量的数字建立的模型,把人类所掌握的已知条件放进建立的模型当中,用模型来推演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我们在哪一点取舍,进而取得社会的善和个人的善,从大气、金融、通信等领域对利用数学工具取得善进行剖析,力求达到对数量与善进一步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2)
善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善和至善的行为是现代伦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在当今社会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和节奏加快的过程中,社会中隐藏的善发生了异化,随着体现的语言现象即各种消极的"屌丝"、"房奴""、矮矬穷"等词汇也在网络这种公共领域中流行。通过分析消极网络语言产生的伦理背景和善的三种异化形态及其一种独善其身的宿命性质道德生活状态,我们应该通过交往活动、社会管理和文化规范去除世俗功利主义的遮蔽,构建善的社会、文化和人及其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行政之善作为社会对公共行政人员的价值期待,有两个基本的展开维度:制度伦理与个体道德。对这两个维度予以科学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行政之善实现的具体途径,不仅将推动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深入,而且对于全面提升公共行政人员的素质,使其所从事的公共行政活动最大限度地契合社会所设定地"应然",也极具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1,(3)
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其演变十分频繁,尤其是下游河道的变迁。黄河下游地区"善淤""善决""善徙"的典型特征,使得下游在享受母亲河带来惠利的同时,也遭受了黄河所带来的灾难。黄河下游的重大改道可分为五次,其缘由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主要对沿线的村庄农田、湖泊变化以及沿线城镇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在一次纪检会议上谈及人性善恶问题时指出,善和恶对立统一于人性矛盾运动中,善长一分,恶去一分,善进一尺,恶退一尺,人性的改造就是扬善去恶、以善逐恶的过程。人生在世,追求的是一份生命价值和意义,只有牢牢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基准底线,其人生追求才是合乎社会共同价值的,才是安全的、健康的,才是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社会的。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如何在"不敢腐""不能腐"的基础上,构  相似文献   

9.
王慧然 《行政论坛》2011,18(4):32-36
在现代性政治中权利与善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相互克制、此消彼长的关系。西方现代性政治的"权利优先于善"的原则,造成了实践中一些重要的共同体善的缺失。社群主义试图修正这一原则,让善优先于权利,或至少受到同等重视,却仍不能化解自由主义者的忧虑。在现代庞大的异质社会中,善的共识是难以达成的。这不仅存在着可能性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自由丧失和政治专制的危险。权利与善如何相容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在一种共存的关系中,二者的意义都不会得到最充分的展开,但这不应妨碍人们去追寻一种较佳的共存关系,并以此为满足。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能下的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能下的问题,不仅要求"下"者本人以大局为重,正确对待"下",也要求各级管干部的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不仅能"知人善任",还要能"知人善免",正确和常态化实施"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善免"比"善任"的工作更难做。知免。善免首先要知人,知道什么样的干部应该下。这就要求对干部有明察的"慧眼",尤其是单位"一把手",在调  相似文献   

11.
权力之善是权力活动有益于实现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现象,属于政治价值范畴。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处理有关国家事务,以实现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政治实践过程。权力之善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契合:一方面,权力之善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引导张力。权力之善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实践诉求与价值动力,引导与规制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权力之善的生成场域。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权力的价值理性复归的过程,是正义返魅的过程,更是社会整合能力提高的过程,其为权力之善的生成创设良好的政治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在本性上是讲"大道"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大道,便与善有关。儒家说"止于至善",道家说"上善若水"。这里所说的"至善"、"上善",很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
南宋著名诗人杨诚斋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开创的"诚斋体"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而且在诗学理论方面也建树颇丰,影响深远。他对诗歌功能的认识见解独到。其"诗通于道、至于善"、书写人之"至情"的诗歌功能论,既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又推崇诗歌的抒情功能;既强调诗人道德心性的修养,又强调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文艺是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引擎与推动力量,是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真""善""美"最高精神境界的物质载体。其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内涵,而且承载着深厚的道德意义。就此而言,文艺作品、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担负着深沉的道德使命,并藉由文艺的载体与形式,发挥着一定的社会道德治理功能。具体而言,这一功能集中体现在其对社会关系中人们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意志的坚定等层面,并最终落实到人们具体的道德行为上。  相似文献   

15.
"内圣外王"是以儒学为主脉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其以"人性善"为前提的政治设计,将本属于道德领域的"善的评价",移植为政治领域的"善的操作",赋予了"内圣"者以"外王"方式不受限制地操作"善"的治权,无法避免掌权者以"善的名义"侵犯、扼杀"善"这种人治悖谬。这正是早期道家反思、批判儒家,并要求祛除圣王政治,主张"法自然"、官"无为"、民"自化"、行"制衡"的深刻立意所在。然而,历史没有提供道家输入法家制度建构因子的机缘。先秦儒家无限丰富的"仁政"想象,长期窒息于君主专制王政学说体系之下,无可挽回地扭曲变形,走向自身的反面,给后世特别是当代中国政治建构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警示。  相似文献   

16.
善的产生是同人和社会的产生、发展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里蕴含了善的三重意蕴,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原点与善的起源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含了善的内在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善的践履是相通的。这启示我们,要自觉坚持把弘扬与践履善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坚持推进善治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7.
善美关系漫谈葛振国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理想的化身,也是千百万人孜孜追求的最高目标。在这个统一体中,善与美的关系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并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上,对个人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善美同一是古代美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农民"善分"还是"善合"或能不能"合"存在争论。目前这个问题还只是乡村治理和农民合作社研究的副产品、次主题。通过重回梁濑溟等老一辈学者对农民合作的经典命题,即如何实现农民合作,指出农民合作难题的现实表现有:合作动力弱达成合作目标难,合作意识弱达成合作共识难,合作能力低达成共同行动难。农民合作难的根源是,农业合作收益小导致没有合作动力,人情面子文化造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弱,伦理等级社会造成合作能力低,缺乏合作锻炼使得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难提高。  相似文献   

19.
《行政论坛》2022,(2):18-24
抽彩是当代社会善物分配中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方式。作为具有社会重要性之物,社会善物的分配需要同时考虑效率与公平两种价值,而这就要求分配主体在效率与公平两个方面穷尽好理由,以确定特定社会善物的恰当归属。不过,在特定情况下,即使穷尽了好理由,仍然可能存在多位候选人能对某种善物提出相同主张的情况,即出现了分配僵局,这时就需要运用抽彩来打破僵局。抽彩具有擦除效应,可以擦除所有理由,在穷尽了好理由的前提下,就等于排除了坏理由的干扰,这是运用抽彩的理想情况。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虽然尚未穷尽好理由,但由于所有备选的好理由都具有实践上的不可能性,分配主体也可能选择抽彩以实现其设计理由对其他理由的替代。在这样两种情况下,抽彩都以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效率与公平的双重特征,因此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其中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敢担当、善作为。敢担当是一种精神,善作为是一种使命;敢担当是一种态度,善作为是一种能力;敢担当是一种勇气,善作为是一种智慧,这是领导干部敢担当、善作为"三个统一"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领导干部敢担当、善作为要实现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三个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