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我国红十字会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急管理中,我国红十字会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拓展募捐渠道并参与现场救援,整合更多的资源参与政府救灾工作,提供特殊的专业领域的服务。我国红十字会在应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志愿服务工作与红十字事业的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筹资、物质调配与救助实力还不够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解决我国红十字会存在的问题,使其在应急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对策是:开展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与组织活动,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加强联动,不断增强红十字会的救助实力;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形成开放性、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2.
旱灾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旱灾援助中援助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各地区、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协调联动,协同援助法律保障缺失,致使我国旱灾灾后援助效率低下。在阐述传统农业旱灾灾后援助机制局限与弊端的基础上,分析多元主体协同援助的优势,并提出建构我国农业旱灾灾后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众等多元主体协同援助机制,须完善旱灾灾后协同援助的法律制度、优化协同援助的权责体系、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援助的资源保障和信息共享等,以实现援助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加强,自然灾害的跨国界影响日益明显,国际救灾援助成为遇灾后跨国救灾组织工作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对待国际救灾援助态度积极、主动,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活动越来越频繁,操作程序逐渐规范、有序,政策更加成熟、完善,参与国际救灾援助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这些变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救灾减灾工作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和对外开放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4.
王金丽 《学理论》2009,(19):54-55
“5·12”四川大地震,其破坏之大、人员伤亡之多、任务之紧急、现场之惨烈、救援之危险都是其他灾难难以比拟的。此次军队心理专家组为灾区百姓及救援官兵提供的心理援助取得了明显成效,且意义重大:在此次援助过程中所积累的第一手宝贵心理援助资料,对执行同类非战争军事任务有重要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红十字会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中,负有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提供紧急救援和人道救助等法定职责,涉及开展救援、救灾工作,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工作。上述工作与应急管理部的职责任务密切相关,尤其是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领域的工作,双方存在巨大的合作交流空间。2019年6月12日,中国红十字会与应急管理部双方签署了《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工作机制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和自然界矛盾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成为重要的课题.国际救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受灾地区减轻了损失,但如何协调这些国际救援力量,建立一套高效运作的国际救援协调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国际社会有三种国际教授协调机制,其中以联合国为主的协调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作为重大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也需要积极完善参与国际救援的机制,才能在海外围际救援协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在重大灾难事件心理援助中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心理援助的救灾是不完整的救灾,已是当前政府与社会的共识。对我国这样一个灾难与突发事件多发的国家而言,灾后心理援助不仅仅只是专业工作者的事情,政府作为危机管理的主体,在心理援助中不仅应该有所作为,更承担不可或缺的责任。其主导作用体现在建立危机干预的立法保障,探索适合国情的公共教育形式;体现在对突发事件的迅速积极响应,提供权威支持和对心理应急干预的组织与协调;更体现为心理重建过程中所提供的政策支持与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干预和保障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客观分析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教育培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机构中建立心理援助系统、在常规工作中实施心理危机预警的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综合干预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事一议     
《中国应急管理》2020,(1):95-96
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与省红十字会建立防灾减灾救灾联动机制近日,黑龙江省应急管理厅与黑龙江省红十字会决定,共同建立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工作机制。根据协议,双方以各自职能为基础,在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方面,建立数据共享共用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相互通报各自掌握的突发事件信息、灾情信息、应急处置与救援等重要信息,畅通信息传输渠道,确保双方信息互通及时、高效;在深化应急合作联动方面,建立统一指挥调度机制和资源协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中国自然灾害极为严重的一年,包括年初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灾害,中国政府在应对巨灾过程中充分运用已经形成的灾害救援机制,又进行了多方面自然灾害救援政策和体制性创新,取得灾害救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火灾是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发生面广、处置扑救难度大、破坏性强的特点,森林防灭火工作是捍卫林业建设成果、维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为适应多灾种跨区域救援的通信保障特点,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坚持信息化建设,围绕中心、聚集需求、突出重点,以科技驱动森林消防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重大自然灾害是损失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影响大(对灾民生活影响、社会影响)、危害大(产生各种次生衍生灾害)、救援和恢复难度大的自然灾害。这类自然灾害往往需要跨政府层级、跨地区、跨部门协同应对,需要有效的应急指挥协调。[1]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指挥协调主要指以各级党委政府为主体的综合性、总体性的应急组织、决策、实施、监督与沟通的制度与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全员心理援助计划,又称员工心理帮助计划(项目)等。它既可以帮助员工及其家属更好地面对个人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种种问题,又可以提高员工在单位上的工作绩效和单位的整体效能。EAP还能够很好地体现组织人文管理的精神:关注人、尊重人、  相似文献   

14.
芦山地震中张支蓉"失房"又"失子",心理创伤叠加性加重。心理救援缺乏衔接性导致救援无效,让张支蓉产生排斥和拒绝行为;张支蓉周围人对"失子"责任的不当言论与评论,让她最终自杀,酿成芦山地震的"张支蓉悲剧"。这个悲剧提出的问题是:心理救援方案分类、灾民拒绝心理救援的对策、灾后PTSD和抑郁症控制义务、地震灾害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性与衔接性、地震灾害产生"二次伤害"的必然性与可控制性、地震灾害后心理救援的长期化与法律化,以及心理救援"一案三制"破解"失房心障",制定《心理救援条例》,明确心理救援"二次伤害"法律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多数救援队没有配备专业医疗队,从国际救援队的标准来说,应按要求配齐医疗队。目前,即使救援队建设组成部分当中设有医疗分队,但其主要职能仍侧重现场医疗急救,无论是对受困者还是对救援队员本身来说,医疗队员对其心理状态关注较少。面对如此危险复杂的救援环境以及一些日常少见的惨烈场面,平时就缺乏心理行为训练的救援队员,日后产生PTSD(应激性创伤障碍)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本文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式对参加过实际救援和未参加过实际救援的队员进行灾害心理状况调查,从认知、情绪、动机、意识及行为等方面研究救援队员的灾害心理状况,从而为救援队灾害心理建设与制定危机干预机制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红十字会发生多次“危机事件”,使得红十字会陷入巨大的社会舆论漩涡之中.此类事件折射出我国红十字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阐述“危机事件”后红十字会、公众以及政府部门对待该类事件的反应与态度,分析红十字会目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对红十字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具有突发性、演化性和跨域性特征的自然灾害危机事件往超越单一社会组织的应急响应管理(E-mergency Response Management)能力,需要跨部门、跨组织、跨辖区、跨地域的保障和支持,进而造成参与主体在新组织体系上的复杂性及互动关系的多样性。这些工作的完成都有赖于应急协调行动(Emergency Coordination Action)。[1][2][3][4][5][6]我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的过程中日益认识到应急协调工作的重要性。目前,虽然始于"非典"期间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家,医疗机构在应对自然灾害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自然灾害给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诸多难题。应当结合各医院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对自然灾害予以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虽然近年来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还存在诸如舆情信息收集不全面、灾情信息发布不及时等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基于"议程设置"理论,探讨议程设置过程中媒体、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及完善我国自然灾害危机舆论引导方略和机制,以期有助于提高我国应对自然灾害危机舆论引导的绩效。  相似文献   

20.
心理契约是维系组织和成员关系的心理纽带,是维持和发展员工与组织间关系的内在力量。因此,研究如何有效的管理心理契约就有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心理契约的概念、维度及我国在心理契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等分别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