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8)
詹姆斯·奥康纳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社会劳动"是物质性与文化的双重实践,以此来把握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批判的视角,分析了资本逻辑下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危机。其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警惕"消费异化"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绿色梦",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法律法规和生态科学和技术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制度化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通识课与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加强社会实践,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生态中心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针对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的相关性、人类中心主义、控制自然的观念、自然极限的思想诸问题向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生态学挑战。人类中心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这些挑战给予积极回应,澄清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诘难,消除了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解和疑虑。对这些思想交锋的梳理和比较,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的理解,亦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当今人类建设生态文明指引旗帜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二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三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合。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内在必然联系及其发展趋势的综合规律,是人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及其未来前景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生态文明建设规律主要包括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导的规律、坚持以人民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心的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规律、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规律、推进全球生态安全共商共建的规律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论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美好地球家园的重要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冯颖 《学理论》2012,(25):226-228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是近年来的学术生长点.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观念、发展的辩证思维,蕴涵了社会生态学的分析.这与生态学精神有相通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要以培养“生态人”为目标旨趣,既树立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生态价值观,还有处理现实问题时坚持整体的、多元的、开放发展的生态思维方式.“生态人”既有生态情感又有关注现实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对于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方面的科学思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说。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为重要理论依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既为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我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同一共存、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正确使用科学技术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马恩的这一思想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和理论指南,对解决我国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奥康纳批评了传统生态理论局限于自然和文化视域而忽视社会劳动的倾向,要求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和思想方法,批判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在文化、自然、劳动协调的基础上重建合理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构筑人类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0)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唯一途径。生态学社会主义最早对何以实现"生态学"和"社会主义"的结合进行探讨。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对生态学社会主义内在逻辑的一种延续。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6,(3):91-96
立足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生态文明融入社会管理不仅契合了后者创新的要求,还具备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种条件。具体来说,这一融入的具体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超越传统社会管理,拓展管理领域,建构起社会生态管理场域;二是以生态文明为思想主线,以社会政策体系的协调为主要方式,实现社会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双重生态化,建构起内和谐的社会管理体系。从而在标与本两个维度,推进并完成生态文明融入社会管理的崭新任务,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学思想的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生态安全问题,但是,生态学思想在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体系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与规划师这一特殊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提出应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结合生态学思想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健全专业教育制度三个方面加强城市规划专业的生态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蕴涵着深刻的反思与批判现代性社会的价值,预设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现代性社会是一个反自然的社会,而其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是酿造了生态危机的发生,并致使人类社会本身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解构现代性社会这种自我毁灭的性质,须终结其反自然的本性,建构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型社会,使人类像善待自己那样善待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自然界是对象性人的本质,内在地决定了人类社会走向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型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论述,是表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述,它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意味深长,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揭示了人的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内在关联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深邃理性,指明了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建成美丽中国以及建设地球美好家园指明了方向,充分表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涵的丰富而高超的生态哲理。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探究提供了一种视野。生态学方法体现出一种生态世界观,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发展而确立起来的把人与自然、生命与环境作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来加以认识的科学思维。借引生态学分析方法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引入生态学方法的原因大体有四点:对有效性问题的根本关注、学科研究思维范式的科学化需要、深化结构与过程理论、自觉扩展学科研究视野的需要。总体上,目前本学科借鉴生态学研究方法特别是教育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文明高度。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时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更高一级的文明,它将人类的长久生存建立在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生态文明摒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人类自身生态需求和自然界进化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实现人、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但是,这种状态不可能自然地实现,为此,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社会,必须树立新的生态文明观。首先,生态文明观要求人们树立新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由人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生态要素论、人与自然界物质变换的生态经济论、生态问题与本质的制度批判论、协调人类主体性与自然优先性的生态价值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社会论等理论单元构成的思想体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8.
以生态学观察方法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现状,是一个重要的视角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生态可以解读为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内,对学术的准备、开展、评估、发展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结构及关系的有机总和。从静态角度看,它是一个由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整合组成的复合与多元的生态整体。从动态角度看,它是一个有生命的能量供给系统,包含外圈层(学科外生态系统)、次圈层(学科内生态系统)与内圈层(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人系统)三个圈层。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要求是:能量供给系统流畅;形成对"致危因素"的抵抗力;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的科学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境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更是人类整体文明建设和永续生存中最基本的关键因素。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在人的社会发展中进行。"以人为本"思想最重要的是从"现实的人"出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而解决生态问题。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世界历史存在物,从这些前提出发,可以看出生态文明建设与"以人为本"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最主要的是解决好以自然为中介的人与人的关系。"以人为本"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及途径,不仅对于我国,而且对于世界各民族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引领,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思想具有深刻的逻辑意蕴: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立场、观点对人类与自然、个体与整体和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具有深刻的辩证逻辑;二是通过顶层设计和实践分析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具有完整的系统逻辑;三是从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出发,总结历史把握人类发展趋势、立足当下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清晰的史观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