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早在1979年酝酿建立特区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要求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我国开始创办经济特区,揭开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帷幕。15年间,我国经济特区先是经历了初创起步和基本成型两个阶段,当进入不平凡的1992年,5个经济特区已发展到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新优势的全面提高阶段,标志着特区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15年来,我国经济特区没有辜负党中央的重托,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厚望。特区建设者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艰苦创业,实干敢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真正杀出了一条血路,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一、…  相似文献   

2.
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显示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开始从浅层转入深层,从单项突进转向综合配套,从着眼于相对独立的改革措施所带来的效益转向着眼于形成全面的新的经济关系,这种新的改革特点,无疑给特区的政策研究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对特区如何再造政策优势,进一步加速特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回顾特区发展的历史,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靠发挥政策的作用。“中央只给政策,不给钱”,使特区“杀出了一条血路”,创造出一个“一夜城”。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3.
目前,深圳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必须对特区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和策略作相应的调整。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各国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剧变,贸易保护主义日渐为许多国家所采纳,区域经济集团化也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趋势。近年来,美国经济有所复苏,国际资本开始向美国国内转移:亚洲许多国家如泰国、越南等也纷纷实行非常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出口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纳,因此,外来投资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来看,改革已向纵深发展,改革的许多试探性措施逐步从特区推向全…  相似文献   

4.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是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特区党员干部讲学习 ,最重要的就是要结合深圳经济特区近 2 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特区建设的有关理论。邓小平、江泽民十分关心特区建设与发展 ,并形成了以特区发展、改革与开放、两个文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中“发展是硬道理”、“深圳的经验就是敢闯”、“经济特区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走在全国前面”、“增创新优势 ,更上一层楼”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尤其需要我们去深刻领会、武…  相似文献   

5.
特区职业道德建设,是在经济特区这一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它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相对来说,要搞好特区的职业道德建设,形势更紧迫,任务更艰巨。必须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途径,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特区职业道德建设。归纳起来,特区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一、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树立正555’确的职业道德观555持区职业道德是随着特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育、形成和不断向前发展的,是特区现实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特区从它刚刚诞生之日起,随着发展的需要,首先全…  相似文献   

6.
一进入90年代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格局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给上海的加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带来了百年一遇的历史性机遇,邓小平的国际经济战略思想为上海跃上新的台阶提供了理论武器。从八十年代初开始,邓小平就一直考虑将对外开放的地区从深圳等四个特区逐步向全国推进。在’\十年代中叶,邓小平作出开放沿海14个城市的决策,指出这些城市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在这两个阶段上,上海未能成为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心,或者说上海还没有做好全方位开放的准备。进入90年代,邓小平决心搞几个大的动作来打开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其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从经济体制改革的急先锋到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特区的内涵在不断扩展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但是从1980年建立以来,特区的使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丰富。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到深圳视察,讲的核心问题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特区的使命是为解决贫穷问题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8.
特区还要“特”下去动态·信息新上任的国务院特区办主任幕洪升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申:中央办特区的决心不变,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恃区的地位作用不变。他认为,特区的发展活力来自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些将比财政和税收优惠更具威力。从长远和全国来看,在平等竞争条件下的特区经验将更有借鉴作用和说服力。他强调,特区今后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先行试验工作;其次要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根本转变,使特区经济上质量、上效益、上档次;要改善软硬投资环境,加强对周边和中西部地区的示…  相似文献   

9.
“开拓、创新、团结、奉献”,作为深圳第一次创业过程中形成的深圳精神,它反映了深圳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特点,体现了特区初创时期的时代需要。开拓,特区建设前无古人,需要开拓;创新,建设特区无例可循,需要创新;团结,五湖四海的移民走到一起,需要团结;奉献,第一次创业一切从零开始,需要奉献。正是时代的需要,造就了“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也正是“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造就了今天的深圳。历史进入新世纪,特区进行第二次创业。时代发展了,形势变化了,深圳精神需要丰富和发展。这是时代的…  相似文献   

10.
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的“试验场”。目前,一些特殊政策已成为全国普遍采用的统一政策,经济特区已成为全国加速发展的象征和促进改革的催化剂。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由南向北,从沿海向广大内地推进,特区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针对“特区”已经“不特”的说法,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那种认为经济特区地位和作用可以削弱甚至可以逐步消失的看法是不对的。经济特区还要为加速建立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和创造更多的经验,继续发挥“窗口”作用,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11.
一、厦门特区跨世纪战略目标总体构思厦门特区不仅具有一般特区的地位和功能,而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深入,历史将赋予厦门特区作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基地,厦门不仅地处海峡两岸的中心位置,更重要的是她与台湾具有历史。文化、人缘、血缘的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这种特殊地位和功能的充分发挥,不仅取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前程,而且取决于厦门特区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地迅速增强。厦门特区领导层正是从这一特殊战略地位的高度出发,勾勒出厦门特区跨世纪战略目标的框架,即“力争到2010年,把厦门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12.
孙鸿武 《求知》2005,(4):36-38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经验,1.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1992年之后,我市加大了改革开放力度。国有资产结构调整和企业资产重组取得明显成效,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80%以上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大型企业集团实力增强,多数中小企业完成改制,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扩展,外商投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初步形成。各类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和要素市场体系日趋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发生重大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提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开始形成。改革开放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来,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较改革开放以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开始由改革前的管制型政府向今天的服务型政府转变,而且,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转变的过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由经济职能的调整与强化开始破题,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在不断完善政府经济职能的基础上,经历了社会管理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民主建设职能不断凸显的逻辑进程.  相似文献   

14.
特区二次创业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核心的或根本的问题是引力再造问题,即特区寻求和创造新的引力源,去补充和替代正在日益减弱的政策引力以吸引海内外投资的问题。一、引力再造:特区二次创业的核心问题把引力再造确定为特区二次创业的核心问题,是特区独特的发展道路决定的,而不是我们的主观臆断。独特的发展道路是我国特区区别于非特区的主要特征之一,它的独特性集中表现在特区建设资金以利用外部资金恃别是外国资金为主。虽然特区也欢迎国内投资,并且对特区建设来说,国内资金越多越好,但就创办特区的本意来说,主要是为了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5.
关莹 《求知》2009,(1):27-2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西青区和全国一样。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全区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都是空前的。200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3.88亿元,是1978年(7489万元)的245.5倍;财政收入53.96亿元.是1978年(3891万元)的138.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666元.是1978年(188元)的56.7倍。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全区城市化率达到了61%。  相似文献   

16.
董青岭 《侨园》2004,(6):32-33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出于其“政治大国”和“普通国家”的战略考虑,明显加快了对台政策的调整步伐,对台交往不断突破民间层级的限制,有意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妄图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崛起,日本已成为影响两岸统一的重要障碍。日本对台政策调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巨大成功,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整个日本政坛迅速刮起一股保守主义思潮。与之相联系,日本的对华政策开始出现右倾化。(一)突破“民间外交”限制,逐步提升日台关系的准官方性质。1990年7月,台湾当时的“立法院”副院长刘松藩率团访日,  相似文献   

17.
深圳经过18年的建设,已从过去的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的一座新兴城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深圳正面临知识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把深圳定位为经济中心城市,对特区新优势的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把深圳建成国际性城市的目标,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这一新定位,无疑给处于“特区中的特区”──福田保税区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圳经济中心城市建设中,福田保税区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能否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支撑点?本文集中对这些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18.
琛玮 《民主》2000,(12)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伴随着特区建设发展的风风雨雨,深圳民进已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岁月。十年来,民进深圳市委会在民进中央的领导下,依靠中共深圳市委的支持、指导和自身的努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坚持从特区民进会员思想实际出发,努力探索特区民进思想建设的新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深圳民进概况和会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非公有制经济 (下称“非公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没有改革开放 ,就没有非公经济今天的发展局面。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 ,不断壮大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实力 ,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刚刚召开的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 ,江泽民同志对非公经济的作用作了充分肯定。目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 ,中国“入世”已经是大势所趋、大局已定 ,这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阶段 ,这对非公经济的发展 ,必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入世”给非公有制经济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对中央有关效率与公平几种提法演变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第29个年头。近3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持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入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从这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载几组从不同角度和领域来阐述改革开放经验的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