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强调,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是通过干部来执政的,因此,脱离群众是干部工作的最大失败.我们必须顺应时势,以更强的群众观念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切实将度化。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努力寻求合法性认同 ,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和经验总结。目前 ,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顺利实现社会转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党执政合法性的增强提出了权威和秩序的双重诉求。我们党必须认真面对执政过程中出现的合法性危机问题 ,积极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权威和社会影响力 ,在主导中国社会发展中确保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持久。“三个代表”正是蕴涵着中国共产党这样一种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对执政合法性诉求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3.
王兆铮 《党政论坛》2001,(12):14-16
不 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明确要求 ,也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贯穿在《讲话》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把我们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对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规律”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党的执政主体地位和视角来揭示党的活动和建设的规律 ,是《讲话》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准确定位执政党执政党建设规律是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提出的新课题 ,是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共…  相似文献   

4.
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在60多年执政实践中,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自治等方面开辟了执政规律探索的中国路径,形成了宝贵的执政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重大战略课题。综观国内外的历史,政治合法性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在其政治合法性的历史建构中得到了考量。在新世纪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党不断深化执政合法性的时代认知,不断巩固和增强自身的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彧 《求知》2009,(9):9-13
中国共产党已经连续执政整整60年。完全可以说是长期执政了。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依然是稳固的,党的执政依然要持续下去。那么,在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失掉政权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经过长期执政而屹立不倒?我们党执政的成功经验有哪些?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探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9月21日,中宣部在京召开中央媒体驻外机构外宣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强调中央媒体驻外机构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充分宣介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充分宣介中国成就、中国贡献,努力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不仅要继续经受执政的考验,而且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面临着反  相似文献   

9.
王慧 《理论导刊》2008,(3):65-66
执政资源是政党执政的基础,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源,它们共同构筑了党执政的坚实根基.经过几代领导集体的努力,我们党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执政资源,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仍需要采取各种举措不断丰富和扩大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10.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对自身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这一创新,实现了党的先进性与执政方式科学性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升;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依法治国方略的一致,完成了我国迈向"法治"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党的执政方式与世界政治文明的融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新的国际形象。依法执政的理论创新和历史贡献,必将为党的事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带来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张荣臣 《求知》2011,(9):4-7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政党.在价值观上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继承者.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创新者。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政党的执政基础,是该政党之所以成为执政党的前提和条件。党的执政基础问题,本质上是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世纪,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从思想理论、工作实践、党与群众的关系、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方式的改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全面巩固和拓展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研究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的新贡献、新发展,对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扩大党的执政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掷地有声的两句话,前一句说的是我们党要执政、执政的合理性,后一句说的是我们党如何执政、提高执政能力的紧迫性。两句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坚定信念,理直气壮地、毫不动摇地确保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长期探索,创立了党的执政能力理论体系.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突出表现为党的执政理念的转换,党的执政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党的执政绩效评价体系的转换.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给我们很多重要启示,对于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完成党的历史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通篇贯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地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路和方略,是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55年来第一份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充分认识《决定》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5·31讲话”是我们在新时期下执政兴国的政治纲领。讲话强调,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作为执政党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只有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深化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推进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党的先进性才能具体体现出来。为深入学习“5·31讲话”精神,6月3日,中共深圳市委党校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学习和交流,本刊特摘发部分与会人员发言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政治建设上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政权组织形式实现了人民民主,体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开发了党执政的民心资源;孕育了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创立了许多法律,开发了党执政的制度资源;赋予党的领导新的内涵,初步实现了党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换,开发了党执政的体制资源。其所蕴涵的经验,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中国共产党确立这一执政理 念,既是社会主义内在价值的要求,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内在价值和中国共 产党执政规律的统一,维护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16,(12)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要求。特别是对深化当前民主党派正在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学习讲话精神,明确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和卓越贡献作出深刻全面的总结和概括,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