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漫画药     
某一种药很有效,某一种化妆品很好用,某一尊佛很灵……其实,最关键还是心在起作用.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一个最深奥,而又最简单的道理:在我们想某种东西时,它便不再是原来的东西.这种现象也就是俗称的"心理作用!"但关键还是"信"和如何"信"!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初,一位17岁的在校住读的青年给当时已如日中天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写了一封信,述说自己虽然整天和许多同学在一起,但仍然时时感到寂寞。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里尔克很快就回了信,他在信中说:“亲爱的先生,你要爱你的寂寞。”这话听起来,就像是一种恳求,似乎寂寞是一件轻柔、贵重的东西,必须小心翼翼、充满珍视地加以保护。我们今天的人能理解这份珍视吗?  相似文献   

3.
1890年8月21日,恩格斯在致奥托·泊尼克的信中回答有关社会主义的问题时明确地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的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所作的总体性概述给予我们的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他预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经常变化的和改革的社会”。从而预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的总体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所呈现的某种状态的非常住性和  相似文献   

4.
吴丽欣  沈殿成 《侨园》2004,(1):12-13
一位毛里求斯的年轻人来到比利时一间名叫“美食家”的华人餐馆,眼睛盯上了一幅名叫《老屋》的画作一动不动,旁边的人问:“先生,请问您对这画感兴趣?”年轻人回答:“是!”“你对什么地方感兴趣?”“这幅画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它有一种工业化的东西在里面,似乎里面正在有人生产什么,然而最打动我的地方,是画作带着一股淡淡的忧郁……”  相似文献   

5.
法国人有一种折磨人的“病”,无论是谨小慎微的小职员,还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无不谈之色变,却又无可奈何。 据一本书介绍:在乔治·蓬皮杜当总理时,一天晚上,一名年轻的下属给总理抱来一叠待签署的法令,也许是太多了,蓬皮杜当场就对着这堆文件大发雷霆:“别再拿这些东西烦法国人了 !我们国家的法令、文件、规定发得太多、太滥了,人们真是难以忍受了。” 让这位总理光火的正是所谓的“法国病”。而那位有口难辩又尴尬万分的年轻下属就是当今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那么现在的“法国病”又怎么样了呢 ?据介绍,法国现有法律 8000…  相似文献   

6.
某刊载1978年9月,一位干部给当时任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同志接连写了两封信,反映了“官司走后门”、“营私舞弊”等问题,未闻回音,也未作任何处理.这两封满篇言语刺耳的信,习仲勋同志在省委会上宣读了,并说;“下面的干部敢讲话,这是一种好风气,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不要怕听刺耳之言,写信的同志相信我不会打击报复他,这是对我的信任”.后采,习种勋同志给写信人回了信,表示“诚恳接受”,并分别将批评信和复信的复印件发给了地委、县委.另外还写了一封自我批评的公开信,信中说:“对我的批评,是对我们党内至今还严重存在的不实事求是、脱离群众的坏作风的有力针砭,应该出一身冷汗,警醒过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重庆“彩虹桥惨祸”的发生,严肃查处“豆腐渣工程”的呼声遍及全国,刚开工的、正在建的、已建成的工程都列入了检查范围之内。但在这同时,我们似还应查查“豆腐渣师傅”的“上岗证”。那些“豆腐渣师傅”在当初拍着胸脯、夸下海口承揽工程之时,几乎都有令人耀眼的这样那样的证书和聘书。这些东西真是他们通过刻苦学习、具有真才实学以后才得来的吗?近日某“爆破专家”“爆”出的惊人内幕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90年代初,他和另外一人先与武汉某学院挂上了钩,用5000多元买来了两本盖有校方钢印的“爆破专业毕业”的大专文凭…  相似文献   

8.
某单位头头在布置一桩明知违犯有关纪律而却要干的“工作”时告诫其部下:你们要能找得出说得过去的理由,也就是要经得起检查。我们这里“七拱八翘”的人可有的是! 此人所说的“七拱八翘”,确  相似文献   

9.
王东义 《学理论》2008,(20):91-92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个传奇的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总统下令罗文中尉,将一封绝密信火速送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罗文接过信,没有问:“谁是加西亚?”“他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才能找到他?”“为什么非要我去?”“别人不能去吗?”而是历尽磨难、出生入死,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即将跨入新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切实有效地加强“四信”教育,意义重大,刻不容缓。“四信”教育的核心是科学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四信”教育的根基。知与行合一,是“四信”教育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谷源潭同志:在朝中友谊发展得更加美好的历史时期,我们接到你的信,激动得流出了眼泪……”我们坐在空军某航校原副政委谷源潭家沙发上,捧读着一封封来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书信,心潮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来信,多数是平安北道泰川郡朴泰旭和李学吉写的。他们在信里,讲到朝鲜建设的成就,朝中两国人民的友谊。谷源潭非常珍惜这些信,把它们收在一个精制的盒子里。  相似文献   

12.
成亮 《行政与法制》2000,(10):31-32
有人说,迷信这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海河县委组织部长龙志国却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是有切身体会的。四年前,龙志国是马沟乡农业技术员。那一年县里组织农技员培训,也是领导可怜见这些“科技人才”,就组织他们游览泰山,让他们散散心,回家后更好地工作。游泰山时,一伙人爬上了山顶,见到泰山庙金碧辉煌,龙志国不由怦然心动。“一直听说泰山庙的菩萨很灵验,不知是真是假”。  相似文献   

13.
如何信仰     
《党政论坛》2014,(10):31-31
所谓信仰,从辞源学的意义上,它大略可以拆分为“信”和“仰”二字进行阐释。所谓信;是主体对某种理念一种真心的服膺和信赖;所谓仰,是因了信赖与服膺而可以用它来指导一个人的行为。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信仰就有了不同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驾驭愤怒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一来到林肯总统那里, 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 林肯总统建议斯坦顿写一封信,无情地回敬那个家伙:“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尖刻的信,然后拿给林肯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总统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是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  相似文献   

15.
凌亢 《瞭望》1992,(48)
记得大概是1990年下半年吧,我在《瞭望·珍珠滩》上发过一篇文章,题目是《马列责我开面》。那是因为有感于当时滋生的一种论调,仿佛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理论上将过去所固守的东西否定得过多了,而提出了一些在他们看来是“靠不住”的诸如“商品经济”、“初级阶段”之类的东西,他们认为,这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当为。所以我  相似文献   

16.
三月初,我们收到这封来自吉林省辉南县扳石河乡一位妇女的来信。这位自称“农妇”的刘菊秋希望我们能刊登她写给一位不知姓名的“老弟”的一封信。看了她的信,了解了她所说的那位“老弟”的事迹,使人很自然地想起雷锋。这封信反映了一位普通农家妇女的一腔真情,这是人们对雷锋精神的一声强烈呼唤。 下面就是她的信。  相似文献   

17.
郑骁锋 《各界》2011,(12):56-59
“儿啊,替你娘寄些当归来吧!” 这是封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家信。当归,是无论哪个药铺都不可一日或缺的当家品种,血虚症及妇科的良药,能补血、活血、止痛、调经、润肠。看小去,母亲让远方的儿子寄回一些当归是很寻常的事。  相似文献   

18.
从国情出发     
不久前,一个老农进城,走进商店,站在电视机前端详了又端详,问:“这是啥东西?”售货员答:“电视机。”老人掏出一把钞票,说:“来它仨,一个娃儿一个!”售货员忙  相似文献   

19.
李洁非 《各界》2013,(7):43-43
中国史学一直不能摆脱一样东西,我们姑名之“义理”。这便是梁启超所说“必侈悬一更高更美之目的,如‘明道’、‘经世’等,一切史迹,则以供吾目的之刍狗而已。”这个思路,是我们史学的鼻祖孔子开辟的。他老先生作《春秋》,终极目标不在历史事实本身,而在“使乱臣贼子惧”。  相似文献   

20.
药茜 《理论探索》2006,(1):29-30
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我国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其“诚”、“信”、“仁”、“义”等思想已经积淀为一种“遗传基因”,重塑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显然无法回避这一事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儒家思想并未过时,相反它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促进现代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