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怎样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作了系列重要论述。其中,习近平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层面突出表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化治理"思想。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时代课题的中国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化治理"思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抽象形式——法治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抽象实质——良法善治的本质升华,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质解答。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化治理"思想,不能停留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抽象形式层次和抽象实质层次。  相似文献   

2.
国家主权随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而发展,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国家把部分主权让渡给某种组织,国家主权让渡究竟是"什么",什么是权利、权力和权能。国家主权仍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是在日益紧密的全球化进程中,权能的运用以及权能的分离是主权功能的强化,权能的分离反而使国家主权得到了延伸,这种权能分离使得国家主权在面对全球化问题时可以更好地做出"让渡"。  相似文献   

3.
《求知》2016,(1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法治化的基础。基层治理,是指在一个政治制度框架或政治结构之中最基层的权力运作形式。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基层民主,其方式是运用权力去引导和规范各种社会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取得国家公共利益。因此,基层治理的制度建构对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在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上如何治理一个现代中国的问题。在治理实体层面上,实现国家与公民间的平等及国家与社会间的相对独立,形成国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在治理核心层面上,实现公权力的有效制约及私权利的有效维护,形成现代国家权力运行体系;在治理价值目标层面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形成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治理新秩序;在治理方式层面上,实现思想观念上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及治理战略上管制与自治的合理平衡,形成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特殊的地位,决定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原因在于,政党执政方式法治化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面临的困境有三个方面:长期的封建专制传统的束缚,党特殊的发展历史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淡薄。要从三个层面提升党的执政方式法治化水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法治化的双重向度。国家治理方式的演进需要符合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法治本身对国家治理体系的逻辑建构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秩序规制,从源头上就已经勾勒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前景,因而法治所呈现的理性力量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求。法治化程度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深度和广度,因而法治秩序拓展和维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行为边界,同时也在治理逻辑层面理顺国家治理体系内在的冲突和矛盾,因而法治化明确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因此,在新时代国家治理转型背景下,法治本身的内在逻辑和外在逻辑贯穿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始终,不管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如何变化都应当坚持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7.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阶段。"法治化"将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题词。据我不完全统计,全会决定提出的法治化有: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公共安全法治化、社会治理法治化、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基层治理法治化。此外,还有机构、职责、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等。法治化就是理性化。随着法治化在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命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现代化?其最重要、最关键的任务和途径就是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而法治化必然要求问责制。发端于2003年以"非典"为起点的"问责风暴"有力地推动了问责的制度化建设,但就问责的实际状况而言,主要是各级行政机关内部逐级追究失职政府官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法治化研究主要有国家主义、本土化、新制度主义、现代化等四种范式。虽然各有特点和优势,但是这四种研究范式过于注重从宏观层面分析国家、社会元素在乡村法治场域中的张力逻辑,强调乡村作为"国家治理单元"和"基层社会自治单元"的二元属性,在分析理路上存在明显的限度。基于此,在对四种研究范式进行检视和整合基础上,结合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研究范式,从国家——社会的中观层面考察城乡融合演进的上下、内外因素,并以城乡融合作为分析视角,对新的研究范式做出尝试性建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治理法治化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网络空间的场所维度要求维护网络主权,加强国际合作,平衡网络自治与网络规制。网络空间的产品维度要求国家协调网络安全与技术革新、网络自由,网络平台保持中立地位,网络用户不得滥用信息技术。网络空间的媒介维度要求缓解网络秩序稳定与网络言论自由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政治哲学对国家与社会关系基本发展趋向的分析,是治理理论应予倚重的思想资源。马克思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国家权能的重要作用,也提出通过建立一种超越"政治解放"的新型民主制来实现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双重扬弃。这就启示人们:一方面,当代治理理论要走出以市民社会为根本取向的研究路径;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共治并不意味着国家权能式微。另一方面,要认清西方治理话语因受制于资本主义结构而存在的阐释局限;事实上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真正克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内在矛盾,发展出一种国家与社会呈现良性互动状态的新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改革于法有据"需要进行多维度的审视。具体讲,在价值层面,法律正义对改革具有评价指引作用;在方法论层面,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在规范层面,改革对法具有塑造功能,法对改革具有规范作用;在目标层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的确立提供了"改革于法有据"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准则和保障性框架,法治化是现代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不少地方政府开拓出路径不一的创新实践,从而丰富和完善了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图景。上海市徐汇区经验表明,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需要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多元参与、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技术治理,最终使社会治理法治化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作为现代科技文明的典型场域,其影响力和作用力与日俱增,网络空间治理将倒逼产生更科学的行政决策、更便捷的行政服务、更高效的行政效能等。未来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将成为判断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它对传统的治理理念、治理工具等产生了巨大冲击,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踵而至,主要表现在:网络空间治理的转型一直落后于数据技术边界的拓展;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的前瞻性不足、网络空间治理的实体规制体系不健全;网络空间治理的司法控制面临困境。作为社会治理前沿地带,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亟须呼应当前网络空间对先进科技应用、网络秩序维护、多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5.
廖健 《理论视野》2015,(4):70-73
新加坡社会治理法治化模式具有科学立法、严格执法、独立司法、全民守法等主要特征,蕴含的精神理念、制度规范、行为实践和文化价值等层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新形势下做好我国的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6,(12)
正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的基础源头和工作重点都在基层,据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具体任务。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都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多种实现形式,在广大基层绽放出绚丽多姿的法治之花。各地的实践探索尽管形式各异,特点也互不相同,但为我们继续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进一步夯实依法治国的根基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国家文化主权是民族国家在实现国家文化利益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由于不同的权力要素在国家文化主权构成中的价值地位不同,国家文化主权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核心——外围"的结构态势,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权是构成国家文化主权的核心要素。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意识模糊、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强以及国际文化霸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既要有以"安全论"为主导的防御性目标,也要有以"建构论"为主导的进取性目标。建构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秩序的重建,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构建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7,(8)
<正>聚焦全球网络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时俱进,但网络空间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积极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对开启网络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具有重大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到的不单单是治理技术水平的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参与人员的多元化与方式方法的法治化。为此,在"互联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与新业态的迭代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演化。在快速进入数字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传统理论多从技术层面肯定信息技术革命对于生产关系变革的积极意义,但数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加注重数字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本身的转型。应秉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国际与国内同构"这两个治理原则,从技术、行为、组织三个层面系统推进数字治理体系框架建设,并在技术能力、规范能力、组织能力三个方面加强数字治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涉及权力与权利的互动关系,如果偏离法治层面,就难以规避不当权力的发生。在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实施过程中,为有效解决现实存在的权力清单法律属性不明、具体内容多样、梳理依据混乱、权力配置失范、梳理程序欠缺等问题,亟须对权力清单的表现形式、规范内容、制定主体、权力配置等方面实行法治化,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