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共和中共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大执政党。苏共建党传统模式中的问题和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在当今中国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前提;真正代表人民利益、防止出现既得利益集团,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关键;从根本上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正>《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实录片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亲历者的诉说,全景式地揭示了苏共执政74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近20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是如何丧失了执政地位,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倒退,人民生活陷入生灵涂炭。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让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引发反思,综观全片,发人深省、感触颇多,对于当前我们党执政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不动摇。苏共灭亡的特点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导致党员理想信念坍塌和党的形象毁损,动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出现了灾难性的后果。苏共的历史悲剧昭告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  相似文献   

3.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伟大创新,也是对苏共垮台教训的理论总结。从苏共执政的实践看,没有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坚持正确的信念和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根本力量,是其丧失先进性进而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苏共在革命和建设初期对于法治在巩固政权、推动建设上的认识是清醒的,曾在实践中积极将社会主义法治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执政思想与执政方式。不过,伴随着个人崇拜与高度集权的兴起,民主法治在苏共党内和国家实际事务中日益衰微直至被废弃,苏共向人民许诺的平等、民主和自由等政治价值仅仅停留在文本与口号层面,党既没有针对高度集权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也未能处理好党同宪法法律的关系,文本思想同实践事实的一再背离使苏共丧失了人民的信任,最终走向亡党亡国。所有这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内在地使党具有成为人民和民族先锋队的必然性,我们党1935年就提出"两个先锋队"的思想,只是这种必然性的反映.新世纪,我们党重提"两个先锋队",并不是要建立"全民党",恰恰相反,它与"全民党"有本质的区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伟大创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党成为"两个先锋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苏联共产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但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失败了,苏联土地上的人民重新回到了被他们否定的人类发展之路上,苏共失败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苏共丧失政权的根源在于其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政策调整,无论执政的方式,还是政策措施,都不适应时代和民众的要求,导致苏联只有少数几项与军事和国防有关的指标还算先进,民众的生活水平、人的解放程度则严重落后。苏共垄断一切,最后却成为苏联社会发展的障碍,被民众所抛弃。  相似文献   

7.
秦巴山区是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示范区.安康市是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安康市退耕还林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秦巴山区退耕还林与山区经济"双赢"互动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我国发展的脆弱性与风险暴露出来。这场疫情不但警醒我国需要补足治理体系的短板,也警醒我们要反思发展迷思,补足发展的短板。"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开端,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十四五"规划是我国迈向强国阶段的开局规划,是我国进入高收入阶段、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十四五"规划需要确立以人民真实福祉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围绕提高人民的真实福祉规划宏观发展、中观发展与微观发展。"十四五"时期推进以人民真实福祉为中心的设想包括:1.通过加强心理建设、推进强身健体工程、净化网络空间、"革陋习、树新风"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加强家庭建设,采取鼓励性生育政策;3.推进城镇精准脱困工程,打造城镇版"精准扶贫";4.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挖掘潜在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5.推进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人民共同体建设;6.加强应对无边界总体战的能力,建设韧性社会。  相似文献   

9.
“创业难,守成更难”。从全球范围看,共产党从1917年开始取得执政地位,夺取政权是颇为顺利的,但在巩固政权问题上则不太成功。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几十年的一些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执政资格,退出了政治舞台。有的改名换姓,或名存实亡;有的四分五裂;有的自行瓦解。就连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七十多年的镰刀斧头旗子,也被俄罗斯三色旗所取代。为什么执政时间最长的苏共会突然丧失执政地位,苏联人民为什么不再有当年保卫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祖国那种政治热情和奋不顾身的精神,甚至对苏共垮台冷眼旁观?也许这一组数字能帮助我们解开这一历史之谜。苏联解体前,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颇有意思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能够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  相似文献   

10.
布尔什维克之所以能够在十月革命中夺取政权,主要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是按照列宁的先锋队理论建立起来的,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走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前列;苏共之所以亡党亡国,就在于它丧失了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推行错误路线,脱离群众,丧失了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关键在于党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在了时代前列。面对当前党员及干部队伍现状,党要担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11.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需要.只有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的作用的认识,我们的理论才能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我们的理论才能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以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为前提,对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劳动充分予以认可,我们的理论才能更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困难重重,问题多多.必须从加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完善监督体系,拓宽监督渠道,强化对"一把手"权力授权过程、权力运行过程、权力运行结果的监督制约,确保"一把手"掌权以人民的意志为本源,以人民的利益为归宿.  相似文献   

13.
"人民主体论"作为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为坚持"人民中心论"提供了基础;"人民中心论"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为实现"人民主体论"提供了途径,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两者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应然关系,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习近平的人民观,无论是从认识论与方法论层面,还是从理论自觉与执政自觉层面或是从整体性与个体性层面,都体现了"人民主体论"与"人民中心论"的辩证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源在于政治体制问题。苏共过分重视民主的实际内容而忽视了民主的程序和形式。实践证明,没有程序和形式保障的民主发生了异化,背离了其初衷,民众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家的侵犯。苏共始终作为人民的“代理人”管理着国家的一切,干部由党的组织部门挑选和层层任命,人民既无权选举他们,  相似文献   

15.
正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坍塌。从形式上看,苏共相当重视对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大量出版马列主义和苏共当时的领导人的著作。但由于这些出版物上大都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并不能回答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甚至报刊和图书上讲的和人民的实际感受完全相反,其效果也必然适得其反。苏共的宣传对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吸引力。事实证明,苏共思想理论界,始终也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而一个党失去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就会在错综复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7.
坚持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要坚持执政为民,就必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加强党风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苏联社会主义思想、理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弥赛亚意识即其中之一。经由世界革命、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两度诱发,到两极对峙时期苏共最终形成了主动的弥赛亚意识。弥赛亚意识使苏共不能正确认识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就与不足,妨碍苏共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使苏共不能正确处理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党建出现了众多的新情况、新问题.由于部分大学生党员和个别学生党组织所应发挥的具体功能、先进性作用的弱化甚至消失,不仅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严重折损、降低了党员和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形象,而且导致了这些党员和党组织整全社会能力较大程度下降或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应扮演角色主导地位的丧失,使其在学生中的威信和作用的逐渐减弱,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学生党员被"边缘化"的趋势和现象,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透壁的分析和探讨,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防止学生党员被"边缘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政党的领导核心是民主集中制的内在要求。自列宁时期始,苏共领导核心的制度安排曾对苏联有效集中权力进行现代国家建构发挥巨大作用;斯大林时期领导核心制逐步异化为个人集权和专制。直至苏联解体,领导核心制实际处于虚化状态,民主集中制原则始终未得到有效贯彻,最终导致苏共权威丧失、苏联解体。苏共领导核心制从有效集中到权威丧失的历史给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以深刻启示,即必须高度重视领导核心问题,正确处理领导核心和集体领导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的权力交接机制,重视政治领袖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