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学理论》2018,(10)
河南省农村空心化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和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与农村养老问题叠加,已经影响到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正常推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加强农村的民主建设和民生建设,并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民主建设就是提高农村社区的自治水平,途径就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大力发展多元社会组织。民生建设则需要大力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并以此来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相关资金可以通过合理经营整理出来的闲置土地来获得,以此推动农村空心化问题和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得到解决,并由此构建出一个"以地养村"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在外部环境的冲击下,农村社会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历史性变迁。当前农村社会已经形成了许多不同于村民自治社区单元的具有生活共同体特征的新型农村社区结构单元,各地在新型农村社区结构单元基础上开始了自治实践探索,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社区自治模式。这种自治模式打破了村治人员身份边界、以户籍为基础的地权关系束缚,容纳了多元身份居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身份主体,多元经济组织形式及经济结构,契合了当前开放性、流动性社会的要求,代表了当前村治模式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村改居"后基层党组织的准确定位和职能重构,是影响农村社区建设进程的关键因素,也是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和新挑战。农村社区党组织在职能转换、与社区内单位及两新组织关系、自身建设、党员管理教育等方面面临种种困境。摆脱这些困境,实现党组织职能重构的有效对策是:进行党组织的职能转换,构建与社区内单位"条块结合、条块互动"的管理模式,提升党组织整体服务功能,加强组织和体制建设,构建党员梯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规范村级组织的关系,明确划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责权限,形成一个合理分工、团结协作、相互监督、规范运作的村级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又有利于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落实村民自治体制,走依法治村之路,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化解农村基层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区组织建设与公共品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区组织因其自然属性,在社区性公共品供给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当前,由于农村社区组织经济薄弱、权威不足而使其优势不能得到发挥。因此,加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使农村社区组织掌握一定的公共资源,是提高农村社区性公共品供给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层政权建设是国家整体政权建设的基础,我国基层政权经历了乡政并立、人民公社和居(村)民自治三个阶段。目前基层政权建设主要通过基层居(村)民自治组织来体现,分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其问题主要体现为"四重、四轻"。  相似文献   

7.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如何理顺农民情绪,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四川各级党委在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广泛地开展了以“村...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的九大标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我国目前沿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中 城市郊区已走向小康生活的农村居民社区现状和 世界发达国家农村的情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应确立以下九个标志: ——农民居住集约化。中国农民居住的分散 性、随意性,是自古以来存在的显著特征。从人类 社会发展的规律看,人类群体居住的集约化程度, 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凡现在保 存下来的农村千年文化古镇,当代经济发达地区的 强镇、名村,无不是农民高度集约化的居住地。新农 村建设必须以居住集约化为突破口,使各地农村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群文化组织作为农村社区文化的领导者、组织者,在联结农民与农民、农民与政府、农民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独具特点和优势。在繁荣农村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重要地位与作用。解决目前农村社群文化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加强内部的组织建设和优化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入手,发挥农村社群文化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殷保卫 《求知》2010,(10):29-31
<正>在现代社会,社区是一个国家社会结构与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社区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社区以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和人口聚集规模的多元标准,分为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城市社区是我国社会稳定的细胞,由于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流动大,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生活的节奏快,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快,城市社区的建设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2,(9)
中 国 农村新型经济组织逐步发育健全 据新华社2月17日报道: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各类经济组织逐步发育健全,形成多种以统分结合经营为特征的新型组织方式。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共有189万个村及村以下集体单位设置了经济管理机构。全国农村有各类专业合作和联合组织123万个,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一批股份式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2.
只有符合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等自组织条件的农村社区合作组织才具有活力并能够可持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应该是按照新的经济关系从事市场经济活动,是农民社员自己所有的企业性质的组织。确立社区成员在社区合作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可以提高社区成员的自治能力,有利于农村社区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农村、农业和农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突出的是确立并不断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农民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农村社会开始由大一统转向多样化,产业结构出现多层次,农民内部出现众多阶层,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与行政组织及其他各类组织之间的职能进行了重新划分,过去党组织支配人、财、物的资源优势逐步在减少,同时农村各类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新阶段,村级体制改革向何处去,其制度设计和组织创新的总体目标是什么?这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中必须研究解决和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一个显著特征是摒弃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大一统体制,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乡镇企业的崛起,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使村级社区经济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这种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是也不可能是村级经济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将城乡经济社会体制、机制建设置于社会学视角下进行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模式与路径选择思路.我国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以城乡社区的一体化为区域空间平台,以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的一体化为社会实体平台,以城乡社会运行制度的一体化为联结纽带,这三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既分别进行,又相互协调统一,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农村社区建设无规划,也没有组织规划论证等。因此,在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中应把握以下几点:统筹兼顾,从全局着眼,调整局部;节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集约用地;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生态环境,体现农村社区的发展效率,最大限度地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内生型组织为村庄供给公共产品从而实现农村社区有效治理是目前学界的普遍共识,但受农村社会结构性因素制约,内生型组织并非农村社区治理的万能妙药。以滇南良心寨村青年互益组织"弟兄协会"为典型个案,研究发现,在社会个体化和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弟兄协会"在为农村社区供给公共产品和为其会员提供非公共产品的同时,受制于组织规范缺失和熟人社会人情关系,"弟兄协会"的组织发展呈现出双重性,功能面临发展悖论,发展陷入结构性困境。这为通过挖掘和培育农村内源性力量实现农村社区治理的地方实践和学术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农民组织化:农村社区发展的内源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区发展对于实现我国整体发展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当前的农村社区发展,受限于社区内部的物质基础、社区秩序、发展目标和居民参与意愿等,农民组织化则是解决农村社区发展限制性因素的根本途径.为使农民组织化能应对来自社区内部的挑战以推动社区发展,需要营造有利于农民组织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具有非经济功能的农民组织,同时建立组织激励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19.
小康社会的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路径选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推进、村民自治、依法治村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同时,体制创新以及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也是小康社会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20.
李珊珊  张庭宇 《学理论》2011,(18):46-47
随着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的逐步完善及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远远超出了自我服务的功能范畴,继而成为构建农村社会新秩序一个不可或缺的组织载体。试着从分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入手,探讨其具有的政治功能及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政治功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