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1984年,是中央银行体系形成的阶段在经济体制改革以“政企分开”为目标的大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则以金融体系的重组为特征。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先后分别从大一统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中央银行体系的建立创造了前提条件。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体系的确立。至此,第一阶…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进行了互5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4年人民银行与工商银行分设。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增设各类金融机构。1984年底,人民银行单独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突破了单一的国家银行体制,初步形成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第二阶段从1985年开始到“十四大”召开。这一段时间,改革的涉及面较广,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流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四大专业银行已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商业…  相似文献   

3.
李斌  言伍 《瞭望》1991,(Z1)
去年深圳的“股票热”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张,使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再一次受到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怎样?难点何在?发展前景如何?就这些众人关心的问题,我们走访了中国人民银行体改司副司长张守仁同志。 据张守仁介绍,1979年开始的金融改革,在银行体制、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贷款方式、利率管理制度、信用制度、外汇管理体制、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均进行了重大改革,过去那种僵硬低效的“会计出纳  相似文献   

4.
陈步雨 《学理论》2012,(24):43-44
随着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快速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个人客户的信用水平越来越难以准确把握,个人信贷风险不断增加.如何借鉴发达市场经济体对信用管理局评分系统的应用,提高对个人客户信用评估过程的高效化、智能化以及评估结果的准确程度是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大的中心城市上海,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正在明显加快:第一个短期资金市场成立;第一次突破条块分割,实行跨地区的横向资金融通;第一家民间金融企业诞生;第一笔代理股票买卖成交;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开业……。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解放前,上海曾是全国的金融中心。全国有五十八家银行的总行设在上海,上海金融机构同全国的银行钱庄组成了金融网络,对全国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被提上议事日程,其中让金融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和突破口。证券监管层在2000年的一系列举动意味着资本市场已进一步向金融企业敞开,表明了管理层大力扶持金融企业发展的战略意图。民生银行的成功上市是拉开了金融企业批量上市的序幕,意味着我国金融企业上市的高潮即将来临。金融企业上市是目前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金融企业上市是行业发展的需要。金融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的行业,金融业的特点之一是高负债经营。因此,没…  相似文献   

7.
投融资体制,是投融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由于投融资活动是社会再生产最主要、最基本的实现形式,投融资体制又属于综合性体制,这使得投融资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之后,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7年,这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起步阶段。其基本特点是:简政放权,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和建设实施市场化。主要措施包括:()1980年国家开始对各省、市、自治区实行“分灶吃饭…  相似文献   

8.
银行改革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促成了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的设立。当前,商业性银行的发展壮大和经营机制的完善已成为继续深化金融改革的主导方向,招商银行成立以来,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创新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经营管理日臻完善,而招行东门支行更成为招行的一颗明珠。自1989年7月8日成立至今,这个原先名不见经传、仅有七人的营业部已发展成为拥有三个办事处,一个营业部,120名员工,本外币业务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金融机构,并创下了突出的业绩:──资产总额直线上升,实现了八零到二十亿的飞跃,脐…  相似文献   

9.
彭冰 《团结》2006,(1):41-41
金融机构要发展、要有信用,主要是要产生利润。形成正常的运营机制.让社会对银行充满信心。而现在我国银行正常的运转确实也源于社会对银行的信心,主要是因为有国家信用作为保障。要维护这种国家信用,防范金融安全或危机的发生,就必有积极维护国有银行的投融资业务,打击民间的投融资.也就是直接融资,这不是一个金融业发展的正常规律。长久下来对金融安全很不利。要真正有金融安全.就必须走出国家垄断的误区,让金融市场充分自由竞争,让金融企业优胜劣汰,将不利于市场的不安全因素排除于市场之外。  相似文献   

10.
彭涛 《瞭望》2003,(10)
系统整合金融资源 李扬高度评价了这一届政府完善银行体系的政策。他指出,五年来金融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银行组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五年成功实现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银行的分离,建立了专门职能政策性银行与具有良好资产负债表的商业银行并立的现代金融制度体系。与此同时,股份制银行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银行组织体系的成熟完善,也在产权制度上为建立现代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了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11.
年初以来,银行证券主管部门 的领导纷纷表示欢迎支持金 融企业上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公开场合表示,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到海内外资本市场融资上市。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也发表了类似讲话,欢迎金融企业上市。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金融市场的重头戏。 商业银行上市,无论是对商业银行自身,还是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抑或是对于我国整个金融体制改革,都有着多方面的好处。去年浦发银行成功上市,也说明了政府部门的积极态度。 倒是各家商业银行对上市一事要么闭口不谈,要么…  相似文献   

12.
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改革的顺利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我国的价格改革是从1979年开始的,已经搞了十二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84年以前,以调整计划价格为主。1985年以后,以放开价格为主,放调结合。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06,(16)
转轨中的国有商业银行某种意义上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地方政府和企业仍然着重抢夺银行资源在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部分地区存在不良行政干预银行贷款由明转暗, 企业变相逃废债务等问题,严重困扰金融机构。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一些专家认为,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改革中,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需重新梳理, 防止“政务不清、债务难清”现象蔓延。  相似文献   

14.
屠世超 《团结》2013,(5):38-41
自2003年6月国务院出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拉开农村金融改革的序幕至今,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尤其是2006年底,银监会启动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试点工作,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各种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得以发展,农村金  相似文献   

15.
一、金融控股集团概述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对金融控股集团下的定义为:“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证券、保险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业大规模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金融控股集团实质是一个以股权为中心结合起来的金融集团,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国际一体化,尤其是金融竞争的日趋白热化,金融机构之间的跨行业、跨国界并购,以及金融机构多元化、集团化经营已成为国际潮流。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银行、证券、保险以及货币政策、监管体制和汇率制度等改革形势紧迫,尤其是随着2006年底加入WTO五年过渡期期限的逐渐逼近,金融改革所面临的宽松环境日趋严峻,跨国金融机构竞争倒逼改革的局面日益明显,中国金融改革可迂回的时间越来越少。必须背水一战,没有后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顾海兵 《团结》2000,(1):10-14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市场化的改革。那么,改革20多年来市场化已经到什么程度、今后还要“化”到何种地步,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2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市场化改革的准备阶段(萌芽阶段),1979——1991年,这主要是一个“破”计划  相似文献   

18.
董艳玲 《理论视野》2023,(10):38-43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我国应着重围绕以下三方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经济和金融共生共荣的关系要求二者必须良性循环,以货币政策目标为重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二是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和衍生品供给,创建中国式“粉单市场”,有利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是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着重防范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和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9.
通过简单的理论框架分析金融机构、工业企业与地方政府在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多边博弈,并基于湖南的经验数据对信贷支持节能减排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发现,总体上金融投入对节能减排有显著正向作用;在企业排污环节,金融投入非但没有促进节能减排,反而导致更多的污染损耗;在排后治污环节,金融投入尤其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银行业风险问题日益突出,集中表现在频繁爆发的银行业危机。通过对世界各国银行业危机成因的考察发现,银行监管当局的外部监管不力是造成银行业危机的一个共同的重要原因。我国自80年代以来虽未发生大规模的银行危机,但银行业的风险因素却大量存在,尤其是不断积累的大量的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直接威胁着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追逐盈利将成为银行经营的最主要动力,但是,银行对盈利的追求很可能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