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莹 《理论视野》2012,(6):63-65
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为中国提供了一条践行节能减排承诺、消解外界舆论苛责的有效合作途径。中国正在从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参与政府间和非政府类气候变化国际组织的项目运作,以开放姿态回应非政府类气候变化组织倡议等方面与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进行积极互动。在可见的未来,中国将在政府层面以更大的决心与耐心,更为务实与灵活的方式与气候变化类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同时,在民间层面,中外气候变化组织也将进一步彼此接近,以共同探讨气候变化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8,(16)
气候变化正在加剧。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负责人 Achim Steiner 认为,气候变化的加剧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政府也在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提出2010年要达到单位 GDP 能耗降低20%的目标。日前.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组建国家环境保护部.以加大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力度。这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及整个社  相似文献   

3.
读了《科技潮》杂志1996年第3期的《“世界末日”并未来临——驳关于环境的7个错误预测》(下面简称此文为《错误预测》)一文,对其中几个问题有些异议。 首先,《错误预测》一文把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列为关于环境的7个“错误预测”中的两个,然而,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是已经被公认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尽管在科学家中间对此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作为认识的主流,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防范,这些都已明白无误地反映在包括我国政府率先签署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尔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等有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协议当中。去年联合国和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再次证实人类活动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哲学的角度,谈谈思想道德建设领域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一、世界观问题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问题世界观是人们关于客观世界的总观点,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和观点。它是人们精神世界最深层次的精神支柱,最核心的观点,也是人们的理性世界的基础,制约着人们的潜意识、感情、意志等组成…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类的生存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古今中外哲学家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哲学的视角对现代人类的生存困境进行分析和思考,主要探讨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主要表现以及导致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原因,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就如何使人类走出现代生存困境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瞭望》2010,(49)
在全球气候最敏感区域之一的青藏高原诞生并实施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政府法规,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使得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在法律层面上因为气候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7.
生态伦理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伟  包和平 《学理论》2009,(17):48-49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生态恶化等全球性问题。人类中心主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学术界对人类中心主义众说纷纭,本文选取了人类中心主义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对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和谐世界"理念作为中国提出的一项关于构建世界新秩序、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国际主张,包含了中国对于全球治理所作出的创新性理解和阐释,既与全球治理理论在价值目标和理论定位上具有一致性,又实现了对全球治理理论的扬弃性超越,从而在核心价值层面具有了更高的普世性。  相似文献   

9.
即使人类从今天开始不吃不喝不烧,气候变化效应也会持续几百年时间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各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并且演变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炙手可热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人类当前生存发展面临的种种现实困境,其深层根源往往都与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际"问题相关。现代西方哲学基于理论构建式的主观性阐释多陷入唯我论的哲学困境,由于它们过度重视精神交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现实的经济交往,其解决方案至多只存在理论上的可能,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从理论层面来看,马克思以"实践辩证法"为特征、基于社会经济现实分析的多主体交往实践理论进行了哲学的前瞻性回答;从实践层面来看,习近平提出的以发展哲学为表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方案。"主体际"问题说到底是人类交往问题,在现实世界多种多样的交往形式中,最核心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交往形式就是经济交往。经济交往问题既是马克思交往实践理论所内含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将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际"问题、马克思的交往实践理论、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进行关联性研究,不仅能够在理论层面解决始终困扰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际"问题,而且能够在实践层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1.
学界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侧重于纵向社会形态的演变,忽视其横向融合一体化。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纵横向的统一。重视和加强人类社会发展纵横向统一性问题的研究,应立足物质生产原理,确立国家关系的人类系统结构,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与国家间竞争合作性的逻辑统一,由此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挑战,国际社会围绕着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机制进行着斡旋与博弈.日本试图在具有技术和制度优势的环境能源领域发挥领导力,在国际上开展气候外交,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与合作,在国内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以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指国家间层面的具有平等性、共赢性、安全性和包容性的人类集体组织。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中国面对世界性问题所做出的"中国诊断"和所提出的"中国方案"。倡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走向共同发展、和平安全和全球治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现,需要坚持分步实现、平等互助、尊重差异、绿色发展和兼容并蓄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关于市场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向道位一、关于市场经济的形成问题市场活动,或者说商品交换活动,在人类发展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形成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长达几万年的历史时期中,虽然市场活动由无到有,逐渐繁衍,市场却始终不是支配社会...  相似文献   

15.
如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在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作出重要安排。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传统哲学都是关于超验存在的本质的哲学学说.马克思对这种形而上学的传统哲学从哲学和经济学两个层面展开批判.马克思将寻求人类现存感性世界的真理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主题,并将实践作为理解人类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和根据,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相统一的哲学学说.  相似文献   

17.
陈勇 《瞭望》2006,(22)
人类要尽快采取行动,还有可能缓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5月23日至24日在美国著名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行的“中美气候变化论坛”,成为两国科学家交流对全球气候变化认识的舞台。论坛传递出的信息是复杂的。一方面,学者们用更多的证据表明,由于人类活动超量排放温室气体,全球变暖已成为现实,气候恶化的速度甚至超出早  相似文献   

18.
不必等待     
楚东 《瞭望》2005,(Z1)
标志着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进入新阶段的《京都议定书》2月16日开始生效,全球共庆。签署并核准了这一议定书的中国,虽然暂时尚无减限排温室气体压力,但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中国除了作出相应的贡献外,亦必须为应对该议定书对未来中国的巨大影响而早作筹划。 中国是积极主动的,不仅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还采取了  相似文献   

19.
低碳技术:“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成 《团结》2010,(1):23-25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而低碳经济的竞争则主要反映在低碳技术的竞争和国际碳市场主导权的竞争两个主要方面.其中低碳技术的竞争将直接决定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博弈的格局和走向。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西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陕西省委副书记刘荣惠(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为了解决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使子孙后代能够正常生存和发展,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思想。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社会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