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王娜 《理论视野》2012,(4):60-62
中美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两国军事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美国对台军售、战略互信难以建立、突发事件频繁干扰是影响中美军事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中美军事关系呈现军事关系从属于政治关系、交流层次在低水平徘徊和美国在双边军事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等特点。虽然中美双方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亚太地区安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分歧仍将长期存在,未来两国军事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变数。  相似文献   

2.
中美军事交流近期呈现一定的热络趋势,但也应当看到,中美军事关系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一块短板,受到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而产生阶段性的起起伏伏是常态,  相似文献   

3.
田英 《学理论》2010,(6):68-69
军法从严原则是各国军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为军法的顺利实施以及军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提供了基本保障。本文对中美两国军事法的军法从严原则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旨在为我国军事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点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玉明  朱颖琦 《学理论》2009,(14):18-19
中美军事交往以1989年美国政府以北京“6·4”政治风波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制裁”为分水岭,至今大约经历了20年不平凡、不平坦的历程。本文以中美军事关系中断、恢复的循环反复为线索,归纳总结出几个重要特征试作探析,即:中美军事交往时断时续、跌宕起伏;美方应对中美军事交往受阻负主要责任;高层接触往往对中美军事交往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中美两军关系的发展仍将是渐进的,甚至是曲折的中美两国海军舰艇11月19日在南海海域举行了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的第二阶段演习。这是中美之间长达8年的海上军事安全磋商的结果,是中美两军开展交流合作20多年以来的一次重大务实性交流。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军关系发展的不易。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的军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作为国家总体外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军事外交对于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鉴于两国间的差异性,中美军事外交存在诸多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由中共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共同主办的"中美两国政治运行机制比较"理论研讨会在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召开.这次理论研讨会主要讨论了以下五个问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美两国民主发展的不同历史文化传统比较,中美两国的立国基础比较,中国共产党与立法的关系,中国的人权发展与立法.  相似文献   

8.
刘江 《瞭望》2001,(14)
应美国政府的邀请,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于 3月 18日至 24日对美国成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是美国共和党人布什今年 1月 20日入主白宫以来,中美两国领导人第一次举行正式会晤。由于这次访问事关中美关系的大局和未来走向,自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美关系尽管遭遇不少风浪,但仍然在向前发展。去年,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了两次最高级会晤;两国恢复了安全对话并加强了军事交流;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中美两国在经济、司法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也不断扩大;这些都为中美关系的跨世纪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氛…  相似文献   

9.
1999年11月15日 ,中美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个振动全球的重大事件 ,对中国来说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决策 ,而是一个影响广阔而深远的战略决策。(一)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拖了13年。去年4月 ,朱基总理与克林顿总统在华盛顿没有谈成 ,11月 ,中美两国代表团在北京却谈成了。这是为什么?中美两国政府和领导人 ,特别是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从发展中美关系的战略高度出发 ,非常重视这一谈判。中美两国发表的新闻公报指出 :“中美两国…  相似文献   

10.
自2018年3月起,中美贸易冲突正式拉开序幕。美国以毫不掩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姿态,将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并迅速向投资、科技甚至政治、军事等诸多领域延伸。美国一手挑起的贸易冲突不仅给中美两国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而且将打击国际经济秩序,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甚至威胁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轨迹。它是中国实现百年梦想路途中遭遇的最严峻的挑战。中美贸易冲突缘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快速崛起,因此,理性研判中美贸易冲突的缘起、影响与走势,需要将之放在全球化框架里。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4)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理想信念由清晰走向模糊,由相对单一走向更加多元,由理性走向非理性进而趋向缺失。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重要功能之一,结合军事理论课的内容与课程特点,用"民无国不安、国无防不立"的思想感染学生;用中国革命和国防建设的伟大历程激励学生;用军事高科技的发展影响学生;用深邃的军事文化引领学生,从而达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养成。  相似文献   

12.
孙俪翎 《学理论》2011,(24):4-5
中国传统兵家文化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毛泽东从战略、战术两个层面继承了《孙子兵法》的合理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思想的指导下,结合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发展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只有对比《孙子兵法》的合理内核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核,考察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孙子兵法》的继承与发展,通过从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的角度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把握《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张强 《学理论》2012,(31):162-163,217
作为道家思想的奠基著作,《老子》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嬗变。从《老子》是否为兵书、《老子》对战争的总体理解、《老子》中的军事谋略以及《老子》的军事伦理思想四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老子》军事思想的研究成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韩关系20多年的磨合为两国关系的深化奠定了基础条件,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临着难得机遇。中韩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绝非易事。外部因素干扰、军事安全合作滞后、民族主义情绪浓厚、贸易摩擦、共有文化解读与历史认识的分歧等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为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两国应提升中韩关系的战略高度,将之打造为东北亚稳定和发展的核心支柱,为此要积极推进中韩FTA建设,共同构建东北亚发展新模式;强化中韩安全合作,以此为基础寻求建立中国与美韩同盟的沟通机制;加强对日协调,推动中日韩三方合作;密切并扩大两国间多层次的人文交流,加强两国智库间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9,(47)
11月15日,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双边协议。长达13年的关于中国“入世”(1995年以前为“复关”)问题的中美双边谈判终于落下帷幕。国内外舆论对此反应积极,普遍认为这一协议体现了“双赢”原则,不仅对促进中美两国贸易的发展有利,对世界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中美达成协议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可说是最关键性的一步。世贸组织虽有134个成员,但美国是最大的经济体,它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同美国结束谈判实际上清扫了中国加入WTO的最大障碍。这次谈判,江泽民…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5)
晚清军事教育变革是我国军事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它开始于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在清末"新政"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其目的在于挽救清政府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其特点体现在"师夷长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方面。晚清军事教育变革并没有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甚至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但它为中国近代国防建设和民主革命培养了人才,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刘智城  刘源  朱春艳 《学理论》2010,(18):137-138
对军事传播演进的分析分"平面媒介"与"其他媒体"两部分展开,通过对军事传播演进的梳理,把握其发展脉络,抓住其发展趋势,为研究军事传播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紫微 《学理论》2014,(20):10-11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成熟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壮大史,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严峻挑战一再警醒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网络空间安全,如何妥善处理好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里日见频密的竞合关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建构主义三大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各自阐释了安全困境的生成逻辑,并提出了不尽相同的逃逸路径。中美陷入网络空间安全困境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中美网络空间竞合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军事领域中的现实表征大体可以分别对应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学理解读。未来中美两国宜当遵循这三条各具特质的路径设计,努力降低对彼此意图的不确定性,以最终真正摆脱网络空间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5)
由于中国和美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美文化存在很大差异。最直接表现国家间文化的差异就是通过电视剧的形式。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电视剧的差异来研究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在今后电视剧制作以及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