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城市大量的空巢老人有社会参与的需求和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参与的水平还比较低,除了文体活动参与意愿上升以外,经济参与渠道稀少,政治参与热情下降,社会交往对象"老旧"。影响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社会参与的因素有:空巢老人自身素质状况参差不齐,社会参与意识存在偏差,一些社会参与项目层次较低难以引起兴趣,社会参与的渠道不畅和制度化程度低。各级政府应通过营造有利于城市空巢老人社会参与的环境,搭建空巢老人社会参与的平台,创新城市空巢老人社会参与的方式,鼓励和支持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于11月23日在南昌举行生活方式问题研讨会。会议着重探讨了建立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等问题。与会同志指出,生活方式从属于一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又作用于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虽然生产方式决定着生活方式,但又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形成生活方式的客观条件,包括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政治制度、思想道德、精神文化、自然环境、民族阶级因素等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条件下,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教育呈现新的"二元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使处于弱势地位的随迁农民工子女产生权利贫困的社会现象。融合教育是一种美好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追求,不仅强调将农民工随迁子女吸收到现有的城市经济生活联系与教育框架中来,改变他们被排斥、被边缘化的存在状态,更是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目的,即通过融合教育构建一个融合的社会。要以心理融合、身份融合、文化融合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融合教育协同机制,使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郁大海 《学理论》2010,(14):16-17,158
乡土社会衍生传承了各具乡土特色的民俗文化生活形态,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魅力特质,是乡土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农村公共文化生活的式微是社会变迁、传统与现代文化割裂和文化体制制约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制度供给和培育新的乡土文化入手,重构乡村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5.
王红丽 《学理论》2014,(4):177-178
随着政府一系列教育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了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就读的机会。但是由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之后,由于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了许多的不适应,出现了城市文化融合困境。如何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文化融合,适应城市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我们须要面对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5)
以2014年抽样调查的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规模、关系构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社会支持网络对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江苏省留守老人综合社会支持网的人数规模和关系规模都比较高,生活满意度也比较高,社会支持网的人数规模和关系规模、文化程度、精神孤独感是影响留守老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加强社区养老建设,丰富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民主》2021,(1)
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手机扫码、智能支付等新形式生活方式不断深入,对年轻人来说,手机扫码支付、网上下单购物、凭二维码看电影、出示健康码出行等等智能活动十分方便高效,但对一些老年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高龄老人、独居空巢老人来说不适应这种新型智能化的生活方式,不少老人因为不会使用手机扫码而生活幸福感减少,特别是随着疫情防护常态化,手机扫健康码、网上预约挂号、网上缴纳各种费用等已经严重影响一些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入城市既是城镇化推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城镇化的最终目的。而现阶段城乡隔离二元社会体制的"社会屏蔽"机制与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过程的"社会性防御"策略的双重作用,导致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居民相互隔离,形成了"一座城市、两个生活圈子"的现象,进而在城市中形成了"二元社区"。因此有必要在引导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以社区这一"共存空间"为依托,开展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融入的"社区行动",进而引导其在"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中实现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日趋明显,大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作为城市二代移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也面临诸多适应和融入问题,学校教育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方面。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实现良好的学校适应,尽快融入城市社会,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于城镇化发展以及未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迁子女的学校适应是指流动人口的子女进入城市公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约占北京市常住人口的1/3,对城市消费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研究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发现近年来流动人口呈现出的家庭化流动趋势愈加突出,而与全国相比,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化规模呈现"小型化"特征,随迁子女比例少但随迁老人比例高;同时发现,家庭化的扩展不仅为流入地增加了劳动力供给,而且显著增加了家庭的消费支出,刺激了流入地的消费经济,有利于扩大城市内需,保持长期的经济发展活力。基于发现与分析,可从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方面提出若干适应流动人口家庭化阶段特征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赵排风 《学理论》2015,(4):133-135
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收入水平低、医疗保健不健全、生活孤独、缺乏精神慰藉等问题。通过健全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加快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等措施,使留守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的家庭化流动是推进中国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步骤。为了解和分析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跟随父母家庭化流动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本研究应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描述和因果分析。统计发现,目前农民工总样本中有未成年子女随迁情况的农民工家庭占流动家庭的六成以上,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农民工子女随迁率稍低于总体随迁率。统计模型表明,农民工子女随迁行为受经济与社会多重变量的影响,因此,政府和社会在城镇化过程中,应当从收入水平、工作强度与生活方式、区域资源协调、社会保障参与等方面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以后,我国开始重视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生活方式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以求教于读者。生活方式及其基本特征生活方式,简言之,是人们生活活动所采职的方法和形式。其具体含义,从狭义而言,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方法和形式,即衣、食、住、行、用等消费生活方式,其实质就是人们享用物质和精神消费品以及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从广义而言,是指受一定生产方式和社会条件制约,并由某种价值观指导的人们生活活动的方法和形式的总和,这些活动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信仰是人类社会一种基本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也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活动,并由此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也是传统价值观念冲突和信仰危机时期,因此,应该密切关注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科学理性、人本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价值观念的重塑和信仰观念的重建,及时健全和完善我们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刘敏  崔彩贤 《学理论》2014,(9):58-60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很多农村老年人担心孩子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是为了和子女团聚,而到孩子工作的城市生活。从农村生活系统转换到城市生活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产生孤独、漂泊、无助等负面感觉,为了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尽快适应城市文化,提升他们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拟通过个案访谈方法从社会工作视角对进城农村老年人的文化适应进行介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在西方出现的消费主义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不仅对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作为一种全球性文化意识形态,从80年代开始对我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阐述消费主义的内涵及全球化背景下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在我国的传播及其危害,倡导全社会树立科学、健康、合理的绿色和谐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不研究乡土建筑,就没有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同样,不研究乡土文化和乡土生活,就没有完整的中国历史。"从1989年起,每年春秋两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土建筑研究组的陈志华教授,都会和他的两位同事——楼庆西、李秋香,带着学生"上山下乡",他们在和时间赛跑——希望赶在乡土建筑消失之前,尽可能地抢救下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8.
宗法秩序作为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固定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生活与政治发展进程。当代中国中的宗法秩序,呈现了从镇制到回潮的命运起伏。尽管根源于传统农业经济与社会生存方式的宗族秩序与宗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它有着"历史的惰性力"。然而它的一定程度的时代性价值,亦加强了它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毋庸置疑,宗族秩序将长期存在,由此决定了乡村治理与宗法秩序将长期处于一种互动的关系状态中,即基层行政的发展无法摆脱宗法文化的影响,基层行政现代化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规范宗族活动及其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周鑫妍 《学理论》2012,(13):182-183
在直线加方块的阵营里,严肃紧张的军营生活更需要丰富活泼的文化活动调剂官兵的精神,陶冶官兵的情操,增长官兵的智力,美化官兵的生活。军营文化活动中的"乐"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寓教于乐、寓情于艺、寓智于能、寓庄于谐的方式可鼓舞士气、凝聚军心、强化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巩固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张邑 《求知》2020,(3):42-44
进入新时代,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精神文化需求,人们对旅游的认识已经不再简单满足于"看山看水看风景",而是更侧重于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品味文脉历史,体验另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即走向"观文品史、体验生活"的新阶段。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指出,全世界旅游活动中约有37%涉及文化因素,文化旅游者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与实现文化高效能传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