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问题的提出:"集权—分权"悖论及其两个维度当代中国"集权—分权"悖论背后实质上隐含着两个维度的问题。当人们呼吁集权时,更多地是从政府间关系这一维度出发,强调要处理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问题,要求中央政府在全国性的问题上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而当人们呼吁分权时,则是从更广泛意义上的国家社会关系这一维度出发,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非政府的权力划分问题,要求国家(包括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2.
对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协调机制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权制的实施使政府间关系发生变化,随着改革的推进,政府间横向联系日益增多。横向地方政府作为互不统辖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的竞争有日趋增加之势,相应地方政府之间的争议不断增多,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协调机制的构建加以关注。地方政府间协调机制构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法约尔桥"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其建议为:实现制度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设立横向间独立协调机构;建立多元化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纵向央地关系与横向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府际关系网络模型,将我国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分为四种模式,即"单打独斗模式"、"貌合神离模式"、"柔性协调模式"和"上下协力模式"。四种模式体现为由央地之间地方政府之间关系构成的府际关系在不断的冲突与共识中塑造区域一体化的不同作用机制。把握四种模式动态演变的规律,有利于明确现有区域一体化策略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洛忠 《理论导刊》2000,(11):13-14
本文在纵向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体制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动情况。作者认为,要重塑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必须实行中央适度集权和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混合体制。为此,要在科学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还要发挥法律和政策在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改革时期,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和邓小平"职责归位"思想为政府间纵向关系的变化提供了宏观环境、基本动力和指导思想.在此情况下,这一关系的结构性要素获得了适当分开和平衡化、体制性要素更为合理化、调控性要素实现了分权与选择性集权相结合.改革时期政府间纵向关系获得持续改善形成了若干基本经验,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学上,国家的权力分配一般包括两种不同的意义:一种是横向的分权,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等权力的划分;一种是纵向的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划分.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划分,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世界上除了极个别小的国家如梵蒂冈外,一般都有一个划分中央和地方权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说到底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我国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只有正确合理地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坚持合理集权与适度分权的有机结合,完善中央对地方的监督机制和中央与地方的互利合作机制,加强法制化建设,才能真正保证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保证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协调平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轩 《理论视野》2014,(3):68-72
政府部门间关系是世界各国政府改革中的重要主题。近现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间关系模式经历了从部门间分工与等级控制的官僚制模式,到分权与竞争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再到协调与整合的整体政府模式的发展变化。每一种模式都是西方国家根据其社会发展变化改革探索的结果,都有其处理部门间关系的优势与不足。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优化我国政府部门间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加强人际合作:促进地方政府间的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指地方政府为了执行政策或提供服务、而与其它政府所形成的相互运作关系,其实质就是政府之间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关系.地方政府问关系运行受政府间权力关系、财政关系和公共行政关系的制约:权力关系是政府间关系的基础,它最终决定了各级政府的各自地位和职权范围;财政关系是国内政府间关系的核心,它直接决定政府间关系的现实状况;公共行政关系是政府间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形成的活动关系,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政府间的权力关系和财政关系.因此,地方政府间关系是一种有序制度结构,其所处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体制直接决定了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合作治理困境与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合作治理机制是为解决地方政府的制度性集体行动(ICA)问题而采取的制度安排。不同类型的治理机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易成本。我国当前的区域合作治理以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协作为主要形式,存在着横向政府协调缺乏约束力、纵向政府过度介入与介入不足并存、社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等问题,区域合作面临诸多困境,交易成本高昂。本文提出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的概念,认为在区域合作治理中要正确发挥纵向政府的作用,将上级政府的纵向嵌入与地方政府的横向协调相结合,以降低交易成本。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选择受到区域合作性质、区域合作风险、区域差异特征以及地方政府自主权等因素的影响。嵌入方式包括政治动员、法律和行政命令、战略规划、制度激励、项目评估、省部际联席会议等。应根据区域合作的不同类型,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合理选择纵向关系嵌入的时机、程度与方式。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为我国府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有效合作,更好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创新是解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揭示了两种最具显示度的创新机制,即"自主探索"和"设计试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自主探索"的范围、幅度和可能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地方政府创新出现了不同于"自主探索"与"设计试验"的新形态,即"请示授权",而且这一新形态已经获得湖南、山东、山西、浙江、内蒙古等五省(区)的制度确认,可能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作为"自主探索"与"设计试验"的重要补充或综合,"请示授权"将纵向政府间的非正式互动纳入了正式的政府过程,是实现"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良性互动的一种可能路径,它或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厘清纵向政府间的职权边界,型构一种新的纵向政府间关系,即基于纵向政府间的职责分工进行权力配置,该集中的权力必须集权,该下放的权力彻底分权。  相似文献   

12.
如何进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合理调整其利益结构,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论述了我国目前政府分权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合理分权和利益协调的建议,主张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法制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日本作为单一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了适应分权改革,平衡集权、分权、治理三者间的关系,设置了形式各异、数量众多的中央政府行政派出组织进行地方治理。日本中央政府的派出治理按照职能可分为技术性、管理性与制度性三类,同时,利用其多样性、法定性及相对稳定性等组织特点,塑造了融合型的中央集权体制,奠定了宽幅度、少层级的行政区划基础,精简了政府规模,实现了广域行政下的跨域治理。  相似文献   

14.
谭英俊 《行政论坛》2013,20(1):41-45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间关系的困局表现为:地方本位主义、非良性竞争、跨区域协作性不足和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地方政府间关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新型理论分析框架,组织间网络理论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具有内在的逻辑契合关系.组织间网络理论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间关系调整与优化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在组织间网络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间关系调整与优化的路径选择是,更新观念:着眼整体,走向区域行政;培育文化:增进信任,提升社会资本;优化模式:创新管理,构建整体治理;优化制度:抓住关键,理顺治理关系;创新机制:建立联结,促进互动联系.  相似文献   

15.
张彬 《理论导刊》2008,1(4):17-19
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虽然历经多次调整,但始终未能找到纵向权力配置的最佳平衡点.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关系在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中最为特殊,也最为复杂.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关系调整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两个层面.应该按照集分有别、集分有度、集分有序的原则调整纵向权力结构,逐步理顺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16.
锁利铭 《行政论坛》2023,(2):55-66+2
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和优化影响着地方政府的发展活力和政策选择,历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理论领域,不同学科从制度、属性和主体等维度对其进行考察并形成“竞争”与“合作”两大议题群。既有研究采取了对二者进行独立研究的方式,分别形成了各自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相对于理解抽象的地方政府间关系而言,现实中地方政府间关系在单次行动中呈现多重效应,可以将“竞争”与“合作”对立的二分观点重新统一到复杂关系中。结合我国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实践,揭示现实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为对“委托—代理”“协调—合作—竞争”“区域目标—地方目标”等机制要素的整合,存在强协调竞争性合作和弱协调合作性竞争两种路径:强协调竞争性合作路径遵循以竞争强化合作、选择性收益带动集体性收益的逻辑;而弱协调合作性竞争路径则是地方政府采取绑定与桥接策略、以合作促进竞争并通过集体性收益带动选择性收益。  相似文献   

17.
受属地管理体制、地方保护主义和宏观治理情境等因素制约,地方政府间协商存在一定程度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和行而不果等责任转化难题。针对地方政府间协商的责任困境,现有研究多围绕横向府际关系进行分析,较少关注纵向治理体系对地方政府间协商的规范价值与约束作用。运用案例比较法,通过对纵向介入促进地方政府间协商合作的责任转化机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上级政府的介入选择和干预力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间协商的文化情境、制度架构与行动过程,对破解地方政府间协商的责任困境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级政府通过政策文件、领导参与等方式开展话语建构,引导地方政府在协商合作中树立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体负责观念;二是上级政府凭借组织权威完善地方政府间协商的制度架构,以制度化的方式明确地方行政主体在集体行动中承担的差异化治理职责;三是上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与过程监督,能够有效约束地方行政主体的治理实践,增强地方政府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职责履行效力。  相似文献   

18.
周琬  杜正艾 《行政论坛》2011,18(5):38-43
各级政府间财权、财力与事权不匹配的突出问题,即各级政府事权、财权、财力分配中"内外不清";政府间事权划分缺乏制度规范,事权范围划分随意性大;事权与财权、财力之间没有建立起刚性互动机制;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不清;转移支付体系总体设计不尽规范,监管力度不足,出现异化倾向;权力配置上存在头重脚轻,财权、财力划分上存在头轻脚重等现象。建立健全财权、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机制应处理好五个关系:正确处理事权与财权的关系,坚持以事权定财权;正确处理事权与财力的关系,坚持以事定支的原则;正确处理财权与财力的关系,坚持财权划分为基础、财力转移为辅助的原则;正确处理不同层级政府之间财权关系,坚持适度分权的原则;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财权、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机制。具体的举措是:合理界定不同层级政府事权关系,为建立财权、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机制奠定基础;合理配置中央与地方的税种,适当扩大地方税权,增强地方财力;根据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适度采取差异性的财税政策;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法》,规范转移支付行为;加快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缩减政府财政级次;完善《预算法》,保证财权、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央地关系的建构模式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家治理情境进行动态的协调与平衡。从权力分配、行为动机、体制根源等三个方面阐释央地关系动态调整的基本逻辑,可以解读出疫情防控下央地关系动态调整的成功经验与创新价值:中央临时"上收"地方应急指挥权,是高效应对地方非常规重大突发事件的创新型权力分配方式;中央领导下的地方政府间帮扶模式,有效分散了中央的应急治理压力;央地之间良性互动与有效协作,支撑国家应急治理体系高效运转;央地关系调整兼具灵活性与多样性,彰显国家应急治理的韧性与弹性;危机状态下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控,有效稳定了国家应急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企业化现象是我国经济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也是"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内容。厘清其运作模式、动力机制与影响效应,对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乃至"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均具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在运行模式上涵盖了土地财政、地方债务、巨型工程和招商引资等四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它不但植根于财政分权体制和官员晋升机制等国内形势,而且溯源于分权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等国际趋势。它既有经济和政治上的积极效应,也有经济和社会上的消极作用,且消极作用正日渐超过积极效应。全面深化改革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市场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