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地舍命献身。 日本武士道的古称为《叶隐》,是江户时代的佐贺藩(肥前锅岛藩)所传诵的武士道修养书。“叶隐”就如树木的叶荫,在人家看不见的地方为主君“舍身奉公”之意。  相似文献   

2.
谭蓓蓓 《学理论》2011,(16):53-55
主要介绍了二战时期日本的金融动员法律体系和该时期金融动员主要法律规范与相关法律规范的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对二战时期日本金融动员法律体系的梳理和法律规范发展过程的分析,归纳出该时期日本金融动员法律对我国构建国防金融动员法律制度产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立红 《学理论》2009,(10):168-169
道德榜样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他们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由于文化多元化等因素影响,道德榜样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中国道德榜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4.
▲ 4月14日,韩国民众举行集会,抗议日本审定歪曲史实的历史教科书 4月6日,菲律宾慰安妇在日驻菲律宾使馆前集会,抗议日本的军国主义暴行最近,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掀起的轩然大波令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感到惊愕和愤慨,他们僵硬的态度甚至引发了日本与邻国的外交危机。日本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的反反复复甚至是变本加厉的动向不能不令人深思:日本政府为何对右翼势力如此纵容,右翼势力愈发猖獗的原因和社会基础何在?根源是右翼还是民族主义20世纪70年代初,当日本那位醉心于武士道精神、一心要恢复皇国体制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评价中国目前的道德现状 问:如何评价中国社会目前的道德状况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各界说法很多,滑坡论有之,进步论有之,混乱论有之,各家有各家的道理,各人有各人的角度,您能谈谈看法吗? 魏杰:当前的道德评价我看有两种,一种评价是道德滑坡,另一种评价是道德进步,我的看法是,滑坡不确切,进步也不确切。 中国现在是两种道德交替的时期,一种是计划经济包括自然经济的道德体系,这种道德体系已经开始在瓦解,而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还没有形成,所以是一个很怪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市场经济最好的东西能找到,计划经济最坏的东西也能找到,而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中许多好的观念却被抛弃了。我认为,中国现在的道德状况是,新的道德体系没建立,旧的道德体系在慢慢崩溃。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惑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天才 《理论导刊》2001,(11):56-58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道德建设面临着两难困惑,既有道德的进步,又有道德的失范和某种意义上的道德沦落。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既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又有因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我们工作和宣传导向上的失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便是构建包括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社会伦理在内的新的道德体系。道德两难困惑产生和存在的现实根源1.评价社会发展进步的双重尺度的困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应该是以生产力为标志的历史发展和以道德水平为标准的道德尺度的统一。从宏观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结构全面转型时期,出现了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剧烈震荡性的道德失范。如何积极地克服道德失范,建构一个超越“实然”的“应然”社会道德体系,是理论工作者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从道德发展的动力始点——制度激励、利益诱导、道德供给三个始点出发,对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烨 《学理论》2010,(16):140-141
文章讨论的是日本人的生死观。日本人喜欢瞬间绽放倏而凋落的樱花,崇尚武士道的牺牲精神,日本这个民族的自杀率比较高发,日本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心中"(即殉情)的场景,日本人喜欢"物哀"的感觉,这些都表现了日本人与众不同的生死观。日本人看轻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分析日本人生死观的形成,并探究其形成的根源以及其具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道德规范是道德体系的核心,也是一定道德体系的价值标准之集中体现.中国传统道德发展了几千年,规范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认识和整理传统道德规范,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规范.这里,我们有必要首先研究一下它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0.
来稿摘登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韩新华:道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历史时期的道德具有不同的价值定位标准。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要素在重新分化组合,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向,因此道德的价值定位具有不确定性,表现为以传统伦理为核心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多种道德体系同时并存,并在某种程度上冲突碰撞。因此笔者认为,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6)
溯源干部激励体系的理论基础,从早期动机激发的理论出发,再根据研究层面与角度的不同分析现代激励理论。并对其发展历程加以历史考察,我国干部激励体系建设历经奠基时期、改革时期、发展时期、创新时期,纵向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这对于新时代构建正向激励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取向,是我们在谈论道德建设诸问题的最主要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促成了中国社会的转轨变型,也带来了一系列道德问题,我们可以从道德价值体系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角度来进行一些探索。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系统的变化对道德价值体系的冲击表现为:第一,社会交往媒介的错位,诱导社会行为失范,使道德教化发生困难。第二,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组织的功能专门化趋势更加突出,社会生活中出现了道德真空地带。第三,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重组加剧,人们的道德意识淡化。第…  相似文献   

13.
战俘回忆录     
《瞭望》2010,(33)
<正>日本投降后,日军战俘大都回到日本,他们纷纷撰写回忆录和回忆文章,诉说他们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的转变过程。"当时我真顽固"1937年8月,我为"圣战"的美名所驱使,胸中装着帝国军人的荣誉,佩带着"正义之剑"勇敢地奔向中国华北战场。8月6日我在战斗中负重伤被俘。当时我真顽固,认准了只有封建的武士道精神才是帝国军人的灵魂。然而,由于周围同志热情的国际主义援助,我这个顽固分子也不再墨守陈规了。他们帮助我树立了新的人生观,使我沿着中国同志指出的真理道路前进。——吉田太郎,《武士道精神垮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道德意识形态形成于苏联时期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它是苏联伦理学产生的前奏。苏联伦理学是指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苏联共产党人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建构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苏联化。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和苏联伦理学在俄罗斯和苏联的萌芽、产生、发展的一系列过程中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与其说是道德理论迎合了社会道德现实,毋宁说社会道德现实选择了道德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共同富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与价值理论的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历史主体的价值选择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道德价值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公平的伦理正当性诉求、正义的伦理合法性诉求以及幸福的道德目标诉求是共同富裕思想的基本伦理诉求。塑造新时期的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打造新时期的经济伦理道德体系、形成新时期的社会伦理价值氛围,是推进共同富裕由理想走向现实的三条伦理价值进路。  相似文献   

16.
断想之一:青年战士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社会变革的加快引起某些道德失衡现象——道德教育成为青年战士思想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青年战士处在人生转折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年战士,在道德关系、道德意识、道德活动等方面都遇到了一些特殊矛盾,如个性形成中的矛盾;自我意识发展中的矛盾;爱情体验的出现与发展;成才、职业选择的需要与矛盾等。总之,在这个时期,他们要成人、成才、成婚,面临着如何做人的人生重大课题。妥善引导和处理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道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10,(4):46-46
文丰安、孙红霞在《求索》撰文指出,当前如何理清道德自律与意志自由的辩证关系.建立与市场机制相契合的道德体系,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由于道德自我调控方式的柔化及非制度化特点、中国社会文化的嬗变特征以及当前社会利益导向的市场化倾向等导致了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学理论》2012,(31):147-149
对于中国历史上历代中央政府来说,如何将西域这个地处偏远、历史文化独特、战略意义重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纳入国家体系中,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作为边防的战略要地,西域的行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对历史时期西域行政发展的研究,特别是对历史时期西域行政发展中轴的关注,不仅是对西域行政发展历史的梳理,更希望为西域当下及未来的行政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香港的养老服务政策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迁,逐步形成了两种看似"对立"的模式——日本形成了以国家为主导的福利型养老政策体系,香港形成了更加凸显市场化与社会化特征的去福利型养老服务政策模式。日本、香港养老服务政策的构建及模式差异,深刻地嵌入到各自特定的历史、制度传统之中,受到了不同内涵的历史制度因素的复杂影响。其中,政府在养老服务政策方面的认知理念,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传统关系格局,特定时期的经济与财政能力状况以及关联性或替代性的制度安排等因素,对养老服务政策的构建及变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日本偏居亚洲一隅,四面环海,茫无际涯.生长于此的大和民族有着与其他民族遇异的民族性格.这种民族性格在生活上表现为对神道的信仰、对武士道的狂热、认为花有神性和报恩于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