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元 《瞭望》2004,(52)
站在新的起点,冷静审视后过渡期传递出的紧迫和压力,真正的战场已在眼前。中国从2005年起,开始进入世"后过渡期"。"后过渡期"的具体含义包括两点:一是我国大部分产业将结束过渡期,实现最终入世承诺;二是仍被保护的一些关键产业面临刺刀见红的最后阶段。 在后过渡期,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将大幅降低,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将会出现一次"井喷",我国的产业将直面动真格的"大考"。正因如此,新的一年对于在全球化道路上越行越快的中国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努力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第一,入世将给我国文化产业造成现实威胁。人世实际上就是中国政府作出一系列承诺,允许国外资本、产品、服务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它最直接、最现实的影响在产业领域。在文化领域,我国承诺的主要内容有三条:①在新闻出版方面,3年内逐步向外国服务提供者放开在国内市场的书报刊批发零售业务。②在音像制品方面,在不损害中国审查音像制品内容权利的情况下,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按照中国法律  相似文献   

3.
裴建军 《理论探索》2005,(4):100-101
WTO协定在国内如何适用和在WTO规则下如何充分行使权利、适当履行义务,是中国"入世"承诺履行中的重大问题.前者应考虑以间接适用为主、直接适用为补充的方式来解决;后者则需要综合考虑中国经贸法制建设的实际情况、中国加入WTO相关法律文件和WTO规则三方面的情况,通过深入研究、灵活运用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入世"对我国法律制度的挑战将不限于涉外经济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的所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议定书、决议和谅解,实质上就是一整套关于国际经济贸易的法律框架和制度,是调整各成员方国际经贸活动的行为法则.WTO的法律规则对各成员方政府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与其有关的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管理提出直接的、强制性的变革要求,因此从WTO规则本身看,其直接干预、制约的是成员方政府对外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规则.但是,贯穿于WTO规则的市场经济理念、管理模式和运作规则,对各成员方法律制度的影响和冲击将不仅仅限于涉外经济领域,尤其对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各级政府部门长期以来习惯运用的制度、规则、程序和方法将面临入世的影响和冲击.这种影响和冲击将是巨大的、持续的和全方位的.国内法律制度面对"入世"巨大挑战的同时,也面临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在即。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除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活动外,对于凡是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育活动均被列入教育贸易服务范畴,所有成员国都有权参与竞争。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业按此协定重新洗牌的时日已近。 “入世”无疑意味着外资和 社会资金进入教育贸 易服务领域。我国政府已作出承诺,遵守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照章办事,大力推进政府决策和行为的透明度、公开化和法制化。可以设想,在逐个拆除了教育贸易服务领域的一道道“铁栏杆”之后,政府机构的一些“习惯性动作”,将可能被指控为“涉嫌垄断”、违反“公平竞…  相似文献   

6.
"三有"承诺     
日前,福建省委代书记、省长卢展工同志赴基层调研时反复强调,政府承诺要有诚、承诺要有度、承诺要有信.好一个"三有"承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入世",将面临全面冲击和挑战,教育也不例外,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3条规定,除了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教育贸易服务范畴.国际教育趋势和现状促进了国际教育贸易服务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泛化将为国际教育贸易服务提供新契机,教育形式的多元化也将为国际教育贸易服务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工业行业协会"入世"后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的工业行业协会在对外经济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入世之后我国的工业行业协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团结》2001,(6)
入世后,中国老百姓究竟能得到哪些实惠呢? 商品物美价廉服务高质量 入世后,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将按承诺的时间表逐步削减,外贸经营权也将进一步放开。未来几年内,国外产品会通过大幅降低后的门槛进入国内市场,降价应是大势所趋。在与国外商品的竞争中,我国商品必将在提高产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使我国成为国际经济规则的受益者,也对我国执法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注意到,入世议定书对我国实施WTO贸易制度提出具体的要求,就是统一实施、透明度和司法审查。这些要求,既是WTO对我国政府的要求,也是我国政府的自主承诺,更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WTO后过渡期的收官阶段,地方政府综合应对工作的能力,将至关重要距离入世5年还有最后两个月的时间,这意味着入世“后过渡期”也将要走入尾声,国内企业终于要适应离开“最后的保护伞”的日子。来自国家主管部门的要求十分清晰:随着WTO的影响逐层深入,在后过渡期的收官阶段,如果地方政府能进一步转变职能、让政策措施的制定更透明,明晰产业发展重点,协助企业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对改善当地产业生存环境、加快其脱离保护后的适应进程,将有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2.
于安 《瞭望》2006,(49)
应适时地从开放市场和建立平等竞争平台转入维护国内贸易竞争制度在WTO制度的贸易自由、贸易救济和公益例外三个部分中,入世五年来,我国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如何践诺以实现自由贸易方面,而对其他两个部分“有所作为”,但因机制缺陷而“着力不够”。  相似文献   

13.
"入世"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面对我国农业双层经营承包制的产业组织形式下农业经济主体(农户)的微小和分散,特别是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代表性组织尚未形成,我国自然农业的经济基础与国际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有鉴于此,研析我国农业产业组织战略目标及实施,对指导农业产业组织内容及组织形式科学化,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从而有效应对"入世"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林嵬 《瞭望》2002,(27)
今年是我国“入世”第一年,按照重要农产品的准入承诺,今年我国小麦进口配额将达845万吨,相当于国内产量的85%,小麦商品量的22%左右,是近三年小麦总进口量的4倍多。自1997年以来,我国小麦出现结构性过剩,市场价格下跌了近40%,而且大量积压,出现“卖不动、存不下”的局  相似文献   

15.
膨胀的就业压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瞭望》2001,(46)
当读者拿到本期刊物时,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已经就中国加入WTO的问题做出了正式决定。按照中国政府的郑重承诺,入世后WTO的游戏规则将影响到我国人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许家用轿车会大幅度降价,也许手机和家电会更便宜,也许在金融、保险、电信服务领域消费者的选择会更多,……但是,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这些也许都不是最迫切的。面对入世  相似文献   

16.
论“入世”与中国旅游业的法律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世界贸易组织关于服务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探讨了现行中国旅游服务业体系在“入世”的背景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提出了中国旅游服务业当前所应进行的几项法律建设内容,尽早建立起完整的旅游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制定《旅游法》,根据WTO规则补充,修订和完善现有的旅游服务立法,使之提高到GATS框架下承诺的水平,依据GATS有关尊重各国政策目标,照顾国家发展水平的原则条款,争取有序开放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相关领域自由化进程与旅游业开放的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农业方面所作承诺主要体现在关税减让与关税配额、出口补贴、国内支持等方面。分析这两年的入世影响,大概呈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税减让影响平稳,关税配额波澜不惊。从这两年情况看,关税减让导致的农产品进口增加有限,我国的农产品相对于进口产品仍有价格优势,人们真正担心的不是价格,而是进口品的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纺织品面临"南北合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纺织品贸易领域,欧美变换手法,鼓吹"中国威胁论",竭力拉发展中国家"上船",形成了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南北合围"挤压之势。  相似文献   

19.
张汉林 《求知》2002,(8):22-24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到现在已经有半年时间了。在这半年时间内,我国履行入世承诺的状况如何,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在未来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势又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20.
作为政府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和前提条件之一,政府信任是民众对政府兑现以前所做承诺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它体现为一种具有较强的心理暗示和心理预期的活动过程.政府信任在一次又一次从"承诺"到"兑现"过程中不断累积起来,政府信任生成路径从本质来说是"承诺"与"兑现"的互动和强化过程.根据实际产生时间可以将政府信任的生成路径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前生产阶段、生产阶段和再生产阶段.不同阶段中由于政府承诺与兑现出现脱节导致政府信任危机的出现.加强政府诚信建设需要针对每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策略,将政府科学合理做出承诺与严格兑现承诺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政府信任源源不断地生产和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