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孙一鸣 《学理论》2014,(33):288-289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巨大挑战。互联网迅猛发展、普及率迅速提高;网络流行语符合大学生追求个性、追逐时尚的心理特征,网络流行语的运用满足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诉求,是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流行的重要原因。不良网络流行语导致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失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产生巨大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流行语有效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占领网络新阵地,以网络流行语为新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网络流行语为新元素,弘扬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与外界环境交往的方式,也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同时它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因此,高校德育与网络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现代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德育应当充分认识信息革命所带来的挑战,研究、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和对策,积极探索和开拓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使高校德育这一开放系统健康有序地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网络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挑战以及新时期开展德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6)
如今,网络大数据时代已悄然而至,它正变革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技术及效果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揭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其带来的挑战,探索网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方向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便捷,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不但是自身的发展要求,也是党和国家交给思政工作者的重托,只有利用好网络,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5.
李慧敏 《学理论》2013,(16):201-202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猛,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外界和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重视新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发展校园新媒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新媒体的导向、监控和管理,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颖 《学理论》2011,(16):276-278
微博作为新兴网络交互平台为大学生开启了新的网络生活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微博的传播和交互特点,充分发掘微博的独特优势,发挥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坤 《学理论》2013,(33):367-368,373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平台,集合信息发布即时、信息传递快捷、互动性强等优势,吸引了广大大学生群体,满足当今追求独立、张扬个性的大学生的各种需求。同时,微博渗透着意识形态,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如何利用好微博这一新事物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一大课题。结合微博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拓展和增强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深度和接受度,大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与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郭晓红 《学理论》2012,(22):237-238
高校作为知识最密集、思想最活跃、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最快的地方,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前沿阵地.网络逐渐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型空间,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分析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陈建伟  宋加木  孙丽 《学理论》2012,(14):271-272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作为一种新技术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信息资源平台,同时它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基本思路: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相关知识和思想被大众共享与传播的过程。人与人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这些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是人们之间知识、信息、情感乃至思想传递的途径。大学生的社会网络构成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和机制。基于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特点,大学生有两种基本类型的交往网络,即"内聚性网络"和"桥接性网络"。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基于交往形成的两种社会网络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显著影响,其中"内聚性网络"比"桥接性网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影响更为强烈。应针对不同社会网络类型制定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鲁志美  高鹏宇 《学理论》2012,(22):233-234
当前,网络迅速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原来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同时也引发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以相关理论概述为逻辑起点,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在我国高校师生群体中快速普及,成为大家维护人际关系、交流情感体会、获取信息资讯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和重要平台。微信的普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微信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模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多采用命令式、填鸭式的"灌输",较少注重双方的平等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4)
在全球化语境下,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渗透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需要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形式,探索互动交往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5.
网络民粹主义是由社会转型矛盾诱发的蔓延于网络舆情的一种立场、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既开阔文化视野、促进政治参与、激发了爱国情怀,又曲解正确认知、冲击科学信念、加剧了极端行为。为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引导网络民粹主义的着力点应在于:管好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管好阵地,以高校意识形态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引导大学生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管好队伍,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引导大学生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与行为场域,网络的正负效应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上网冲浪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宣泄情绪、寄托情感的最好场所.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滞后于网络时代的发展,与互联网时代已不相宜.思想政治教育低效性是长期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顽疾,其关键在于方法滞后,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飞速发展,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也给大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如何认识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开展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高校必须认清形势,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思想的日益活跃,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大学生完善自我、提升素质的必然选择.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变化,必须重视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赵宇洋 《学理论》2013,(12):371-372
主体间性这四个字的含义是把个人主体性作为基础,深刻突出了主体间交流、平等、对话以及理解的一些和谐关系,而主体间性这一理论它更是在主体和主体性以后慢慢发展过来的十分重要的哲学上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把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当作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也是科学化、人性化、合理化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理论在各个高校的大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中,更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让学生们不再闭塞,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而且崭新的视觉盛宴,让学生们摆脱了以往传统的单向的理论灌输模式,让各个高校的学生有一个新的受教育环境和受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
翟建华 《学理论》2012,(35):340-341
网络文化的普及和网络信息的传播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多种困境。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播工具,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又要规避网络风险,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共振,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