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刚 《理论导刊》2006,(12):46-47
现代新儒家是中国现代哲学重要的一派,其中西文化观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论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梁漱溟的“文化路向说”为代表,强调的是中国文化的优越性;第二类以冯友兰的“城乡家国说”为代表,强调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第三类以贺麟的“中西文化共进说”为代表,认为中西文化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有长短。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鲜明的文化立场,彰显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区的使命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树立强烈文化担当,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相似文献   

3.
方本荣 《求知》2011,(11):13-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在文化建设方面,《讲话》突出强调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改革和文化创造,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文化发展的新的重大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新发展,是文化发展理念的新转变,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4.
对于文化创新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文化要为21世纪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就必须实现文化创新与现代转型,熔铸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此,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形成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要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分析、利用和改造,对西方文化加以鉴别与借鉴,在实现文化的综合创新中推进文化建设;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是事关国家乃至世界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民族复兴、文化转型乃至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当前不少人对“中华文化”范畴的理解存在片面化、定式化的倾向,以及存在许多对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重大认识问题上的误解与偏见,势必影响到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完整认知与文化自信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9,(11)
<正>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文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如何传承、弘扬、保护、发展中医药文化,使其焕发新光彩和新魅力,是一项事关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课题。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而中医药企业则成为了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药都"辽宁本溪,辽宁上药好护士药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内蕴着自身特有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也体现着对其生成逻辑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涵盖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效提升中华文化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其鲜明特点主要体现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根本原则、坚持物质基础与文化建设相促进的内在诉求、坚持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相融合的时代视野、坚持民族特色与开放包容相贯通的胸怀格局。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新发展,民族复兴的新驱动和世界文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8,(11)
面对当代物欲释放下为学发展的困境,根植儒家文化传统,通过对"为己之学"内涵演变和价值维度的探讨,汲取文化中国自身的精神源泉和文明精华,实现传统儒家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的灵魂再植,为当代治学精神的重构提供可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可从文化自信、文化自省、文化自觉三者相互联系的维度来探讨。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一种发自内心的信奉、珍视和坚守;文化自省是深刻反思自身文化,区分精华与糟粕。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省是一体两面,是相互依存的。文化自觉是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省的辩证综合,是对自身文化的"否定之否定"。须用理性、历史、系统的眼光看待文化发展,全面、客观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文化发展责任,兼容并蓄,取长补短,改革创新,实现文化的超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要以国内自身建设为前提基础,以党风、政风建设为重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塑造东方古国文明和谐的新形象;要依靠教育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从而为文化“走出去”提供内驱力和人才保障;价值观念是文化“走出去”的源泉,要注重挖掘和阐发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并融入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之中;世界矛盾冲突需要文化的力量去化解,文化“走出去”要顺应有识之士的呼唤,顺应时代的需要,以促进世界和谐、人类进步为宗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拥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化在悠久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自己想象和建构世界的世界秩序图像,即集宇宙天道秩序、人文政教为一体的"天下"体系。当中国仍然深陷于中国朝代更迭的超稳定结构中,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现代性在西方世界加速生长,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民族国家不断形成,并进而形成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现代世界体系。公元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发现,加速和深化了世界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古典中国的"世界秩序图像"无可避免地与西方近代以来的世界体系相碰撞。这种碰撞既是空间维度上的中西之间的碰撞,也是时间维度上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碰撞带来的历史事实就是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危机。为应对现代性挑战,中国走上了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来实现现代国家构建的道路。迄今,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仍未完成。  相似文献   

12.
修身文化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国仁人志士千百年来追求理想境界的内心超越和道德实践,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本精神。刘少奇在《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创造性地将儒家修身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理论基础,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全面从严治党、为建设中国梦进行的伟大斗争中,融合儒家修身文化提高党员修养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儒学与传统儒学的分野,受中国的现代转变驱动。现代政治促成多元社会,引发中国传统儒学的聚变,儒家独占国家统治思想资源的状态因此终结。两个相互连接的变化,让传统儒学从一家独尊转变为一家之言:政治与教化的合一结构、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内嵌关系,相应告终。现代尝试重建儒学的部分人士,总是心怀一种重光儒家独尊的意念,这是与现代处境相悖的想象。对重建儒家的尝试者来讲,正视现代变迁大势,据守社会领域,推进中国的现代发展;尽力聚集社会文化资源以成富有见地的一家之言,提升中国文化的现代品质,可能是重兴儒家的恰切进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思想史中,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化发展历程是透视新思想、挖掘传统与现代梗阻、锻造文化自信的重要研究场域。作为鲜明文化发展标志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以民族为基点,打开人文精神畅想的开端时期;而就中国人自身精神力量的塑造,以此发展而来的中国文化自我形象更是以凝聚具体历史的方式,固化了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并不断昭示着文化自信当代树立的应有话题。因此,关注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超越传统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追求,在面向未来的角度,挖掘具体历史凝聚的具体精神,以人文精神为主语继续探索文化自信的现代内涵是本文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创新中国现代文化,要立足以人为本,总结中华文化发展的经验,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衔接,在全球化背景下考虑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家与传统儒家在佛学观上有很大的差异,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牟宗三对佛教的看法也有区别。唐君毅对佛教中国化非常赞赏,而牟宗三则否定有所谓佛教的中国化。唐君毅对华严宗极其钟情,而牟宗三对天台宗非常喜好。唐、牟虽然都能对佛教持一种同情的了解,都否认佛教对宋明理学有实质性的影响,但佛教在二人的思想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唐君毅、牟宗三的佛学观,代表了现代新儒家对佛教的消化、吸收和融会,体现着佛教在现代新儒家思想创造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新儒家不仅深入诠释了传统儒学的心性智慧,而且做了传统儒学没有做过的事情,那就是构造系统的文化-历史哲学。现有研究对这种理论努力的特性缺乏仔细解释。对于儒家传统来说,高明的心性智慧与实际中国社会与文化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近代中国形势赋予这个问题以新的严重性。对梁漱溟的分析,显示这个问题的压力如何促使他构想关于中国文化与人类历史的哲学,从而表明理解这个问题如何能帮助我们理解现代新儒家的思想格局。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3)
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中的民本思想与人格平等的思想是民主思想的种子,民主政治的建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传统儒家能够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道德资源,儒家可以通过民主政治实现道德主体的客观化。认为儒家思想既包含有利于民主的内在思想机制,又存在发展民主的种种障碍。虽然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两者具有很大的不同,不应混为一谈。而且新儒家忽视了传统儒家的"礼"对个体平等的自由和权利造成的极大压抑。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文化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基于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继承传统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顽强拼搏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9,(10)
中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古代儒家重要的"孔门心法",更是儒家心性修养与伦理道德实践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本文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中庸思想中提炼出"过犹不及,强调适度;执两用中,强调整体;权宜时中,强调时中;和而不同,强调和谐"的方法论原则,对于现代人修养心身,合理对待人、自然、社会、国家关系,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