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协作治理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央政府、支援方政府和受援方政府在对口支援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加强府际协作治理能力建设对提升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政策运行效能的重要性。而加强府际协作治理能力建设必须在深入分析府际协作治理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系统剖析其面临的阻滞因素,并探寻有效化解之道。当前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府际协作治理能力建设的阻滞因素主要包括:援助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府际沟通协商机制、府际适应性学习机制与府际利益冲突协调机制不健全,以及绩效考评和责任追究等核心制度建设滞后。必须站在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高度,探索有效化解这些阻滞因素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民主》2020,(8)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自1979年以来,我国陆续启动了援边、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战略。为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工作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发达地区在总结对口支援政策实施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对口支援方式。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应用以及"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北京、广东、浙江等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积极运用"互联网+"方式,对欠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3.
省直管县改革形式上表现为纵向层级体制变革,但实质上是省市县府际关系的调整与优化.基于府际关系视角,运用文本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对2002-2016年22个省出台的129份省直管县改革相关政策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各省文本总体上都能涉及府际关系中的财政关系、权限下放关系、公共行政关系,但存在趋同性和省域特色不明显问题,且府际管理缺失,府际治理理念鲜见.作为导引、规范和推进省直管县改革的蓝图规划,政策文本的完善,亟待拓宽府际关系主体、关系内容,优化关系管理;而文本内容的未来设计,应在加强中央导引下,结合省域特色及地方治理趋势,注重府际治理并提供细化的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4.
博弈论视角下的府际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弈论视角下的府际关系,既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在博弈中,如果各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就会陷入"囚徒困境"。整合府际关系,使府际之间的博弈走出"囚徒困境",就必须树立府际双赢意识,意识到博弈的长期性,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构建奖惩、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三地视察调研时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推进河北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好京津对口帮扶机制的作用,确保2020年京津冀地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开展天津与承德(下称"津承")对口支援与扶贫协作工作,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一、津承对口帮扶的实践回顾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其目的在于打造中国北方经济增长极,实现南北发展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有关府际关系研究从关注纵向或横向府际关系逐步走向网络型府际关系研究。通过分析与讨论理想主义府际关系的特征,我们可以反思构建理想主义府际关系存在的现实障碍,并且在比较构建网络型府际关系的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7.
地区间对口支援和协作的法律制度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道波 《理论探索》2005,(6):155-157
地区间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实际上已成为我国的一项法律制度。这一法律制度已历经几十年,在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上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这一法律制度在法律规范体系本身、实施机制以及实施效果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加强这项法律制度体系本身的协调性建设,建立有关有效的实施机制;建立市场化的跨地区企业协作机制和支援项目的跟踪协调制度是我国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不断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8.
府际关系研究从关注纵向或横向逐步走向了关注网络型府际关系研究,探求理想主义的府际关系有何特征,对反思现实府际关系的缺陷,以及如何走向理想化的网络型府际关系将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9月下旬,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会议,讨论沿海省市对口支援内地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科技和文教事业问题。11月初,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土规划和地区经济同在北京召开会议,商讨横向经济技术协作,其中一项重要议题,是沿海省市对口支援内地及边疆民族地区的有关政策问题。两次会议透出一个新动向: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及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正在采取措施加强沿海省市对内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援助。  相似文献   

10.
巨灾与灾后可持续恢复是当前灾害研究的两个热点议题,且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巨灾的情境下,社区互助模式难以适用,灾后恢复更依赖于外部援助,灾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为凸显。中国政府在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启动的“对口支援”为巨灾的可持续恢复提供了新的实践模式,也为从理论上总结中国灾害管理实践如何贡献于全球知识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本文以长期的田野调查为资料,以可持续恢复为概念框架,分析了中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对口支援”政策的长期效果,将“对口支援”作为促进巨灾可持续恢复的新的政策路径,识别了“对口支援”中的组织结构与网络特征,分析了“对口支援”网络结构中多元主体的互动对可持续恢复目标的影响,倡导并推动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对口支援”的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