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是集中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综合符号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具有话语价值的人民性、话语内容的民族性、话语表达的创新性三大鲜明特征。而中华文化的深刻沉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厚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鲜活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三大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深入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鲜明特征和生成原因,对通俗化阐释党的执政理念,夯实党执政的群众根基、形象化传达治国理政思想,增强制度自信、生动化传播中国价值,消除思维偏见,都具有多重时代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2.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话语体系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度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所谓话语体系就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话语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就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包括探索历程话语群、道路话语群、理论体系话语群、制度话语群、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话语群、基本要求话语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群等话语群,在每个话语群当中都包涵了许多富有创新思想的话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原则是:立足实践,注重文本,面向世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路径是:着力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着力于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着力于解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于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其实质上就是提升内嵌了中国本土原创性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文明等多元文明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影响力。从理论背景切入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问题,明晰“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命题的生成逻辑,从而找到制约中华文明影响力扩大的核心难题,即尚未形成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从话语内容、主体、传播方式出发,以话语体系基础建设为“纲”,以培育专业化对外话语人才队伍为“基”,以数字传播空间为“云”,建构提高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的立体式话语体系,从而破解中华文明被西方国家边缘化、赋魅化的困局,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自信与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话语体系既是推进中国政治学繁荣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发挥政治学的功能和价值,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长期探索和积累,中国已经具备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的条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话语体系,必须充分认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的意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概括和提升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在加强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有益资源,大胆地、批判地学习和借鉴国外政治学话语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0,(1)
新时代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为核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为基础,以中国大国形象话语为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生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推进强国发展战略的中国道路的实践、国际环境与西方语境的检验密不可分。经过国内环境的实践与国际环境的检验,新时代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在理论、实践、价值、历史等尺度呈现出稳定的话语体系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中国主流话语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时代课题。回答好这一课题,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紧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目标,明确面向实践、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诠释中国道路、表达中国智慧、讲述中国故事的历史方位,以不断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大众认同在话语权的建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中国特色"的大众认同正遭遇多重话语困境,集中体现为我国在"中国特色"话语的建构和传播中未能很好地满足"中国特色"大众认同的话语需求。要牢牢掌握在"中国特色"问题上的话语权,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大众认同的一般规律,大力推进"中国特色"话语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建构,多维度强化"中国特色"的大众认同。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期待并呼唤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促进相关理论观点在政策话语中的传播,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  相似文献   

9.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富强作为理解"建设什么样的国家"问题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范畴,具有价值导向和精神灵魂的意义。富强范畴在一定历史时期未能得以充分延展和系统论证,因此,从历史和理论逻辑的双重路向阐发富强范畴,是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关键环节。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了从民族国家的自强到富强为主导性的历史目标和价值取向的转型路径与历史选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立足古今中西的思想资源实现着以富强为目标自觉和文化选择;有别于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政治传统和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推进着国家富强的价值诉求和政治主张的理论自觉与政治选择。因此,富强范畴是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价值,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基石以及中国梦的价值导向。我们在新时代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和构筑中国梦理论,固守和发展作为历史目标、哲学理念和政治主张的富强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全世界现代文明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宝贵思想财富和优秀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5)
增强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二要科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三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理论和话语的关系,四要不断改进文风,采用对话型语言增进人民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个由先进文化所统领和指导的系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依据,包括理论思想层次、理想道德层次、价值认知层次、  相似文献   

12.
大众话语是意识形态传播的载体与必然要求。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大众话语领域面临主导地位动摇、影响力减弱的边缘化风险。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大众话语体系,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大众话语的构建路径,坚持时代性与创新性、竞争性与开放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价值诉求,防范化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被边缘化的风险,在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共生与交锋中建立和保持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社科学术期刊既是重要的学术传播媒介,也是重要的政治传播媒介。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需要更好发挥社科学术期刊的政治传播功能。社科学术期刊具有的政治属性、价值属性、媒介属性、公共属性,构成了更好发挥政治传播功能的独特优势。强化政治认同,创新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传承中国文化,是新时代发挥社科学术期刊政治传播功能的新要求。坚持政治与学术、一元与多样、守正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新时代社科学术期刊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路径。更好发挥社科学术期刊的政治传播功能,对于研究阐释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21,(8)
正随着我国逐步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发展优势充分显现,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和"四个自信"普遍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评价普遍提高。当前,我国的发展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在世界舆论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尚待加强,有理说不出和有理说不清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是近年来兴起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和意识形态传播的全新场域。针对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理性权威、安全性和凝聚力的多重挑战,必须着眼于思想文化多样性与马克思主义主导性的辩证统一,突显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系和表达方式,促进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代变革。  相似文献   

16.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国际传播力是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国际传播力要求:在提高传播主体的自觉意识方面,要提升话语自觉、理论自觉和精神自觉;在注重传播内容的深度凝练方面,传播内容要扎根传统文化,要有利于中国国际话语权,要凸显自身优势;在构建创新性传播平台方面,要注重传播渠道的整合和传播形式的创新;在把握好传播对象的异同方面,要着力于传播对象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在传播效果的全面实现方面,要促进整体性传播效果、互动性传播效果和积极性传播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自由问题是现代政治思想聚焦和界分的最主要议题之一。面对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的强势话语和社会主义自由观话语权的弱势现状,我们亟待建构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的意识形态话语权。马克思创制了社会主义自由观及其经典话语体系,它遭遇了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各种"话语权挑战"。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自由在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获得新确认和新阐释。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为根据,提炼和概括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自由元素和自由精神,批判自由主义自由观,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换中国古代尤其是近现代自由思想,这是建构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观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立足点、着力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话语权物质论"和"话语权辩证法"相统一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思想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的理论基础;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本质和核心,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作为关键环节,将弘扬主旋律与抵制西方话语霸权作为坚定方针,将重点把握好互联网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作为重点方向,是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思想的战略思考。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是领导权和主导权的实现方式,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举措,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信念、实践运动和理论学说贯穿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毫无疑问,共产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仍需遵循的价值定向。在中国当代现实语境中,共产主义话语并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获得相应的抬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共产主义话语体系的缺失导致其经常处于被遮蔽状态。在构建"理论中国"和实现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下,我们有必要在理论和现实中把握住共产主义的特质,围绕其价值话语、实践话语和"世界历史"话语三重维度进行共产主义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5,(10)
<正>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郭建宁在《人民论坛》2015年4月(上)撰文认为,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须把握三重维度。第一维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打造中国话语体系的基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打造中国话语体系的来源,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尊重群众的实践创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并善于概括、总结和提升理论。二是学者要致力于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