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金红 《学理论》2012,(2):24-26
尼采的生命哲学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学者大都从尼采中期和晚期的著作中研究尼采的生命哲学。通过对形而上学历史的分析,再以尼采《悲剧的诞生》这部早期著作为例可以说明尼采的哲学是依照历史发展而来的,他一生的生命哲学思想具有统一性。尼采哲学的首要贡献是实现了存在哲学向价值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线天长  吴营洲 《各界》2011,(1):50-54
曹雪芹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大部分是在北京西山度过的。这段时间,曹雪芹没有再写再改他的啼血之作《红楼梦》,以致“书未成”,自己也“泪尽而逝”。而在人们通常的印象里,曹雪芹该是“生命不息,写作不止”的,其实不是。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命科技的深入研究与广泛运用,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的冲突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的内涵分析可以看出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有着共同的人文价值本质,我们应以此为切入点,强调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携手,促进生产力与生命力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
"创造生命"的理念付诸实践,为我们探寻生命起源提供了一种科技可能,这既是对"历史之谜"的回答,也宣告了主体理性的真正复活。对生命的自然生成而言,人造生命的诞生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彻底祛魅,是一种自我的高度扬弃,是人的普遍意识的一次再呈现。然而,科技意识形态所造就的生命伦理"塌陷"引发新的哲学沉思,一种新生命的诞生需要新的社会伦理去规约,我们必须在"对一切传统道德文化进行重估"的基础之上,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新的价值体系的人类。..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生活节奏也明显地变快。随之发展,青少年在生活、生命与人生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正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力图借助对儒家生命哲学、道教生命哲学,以及丹道生命哲学的解析,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借鉴,为今后生命教育研究做好坚实的基础,并且可以揭示生命哲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正段钢,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社长兼总编、高级编辑、研究员,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经济哲学、文化哲学等研究,在《求是》《红旗》《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红旗文摘》《复印报刊资料》、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媒体全文转载,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成杰芳 《学理论》2011,(26):24-25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内核是生命哲学,尤其是老庄生命哲学中的"道法自然"、"道通为一"的思想,对当前生命教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生命与生活的关系中,老庄生命哲学比较注重生命的本体,而现代人却更注重当下生活感受,而忽视了生命本源。对于这一现象,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从注重个体生命的本真性,注重人生境界的超越性,注重个人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性三方面进一步完善,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8.
周建国  莫先武 《学理论》2012,(27):104-105
朱志荣的《中国艺术哲学》是我国“第一部”、“独立的”艺术哲学研究的专著.朱志荣的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中国艺术哲学的特质——生命意识,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中国艺术的独特审美方式:超感性的体悟方式.通过超感性的体悟方式,他将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的生命意识与艺术品实现了内在沟通与融合.朱态荣为我们构筑的中国艺术哲学,为我们反省自己的传统艺术与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生命价值是人类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一块基石,也是医学伦理的根本依据和最高原则。本文探讨了生命价值的基本构成,揭示了生命价值与医学伦理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生命价值原则在医学伦理中的地位、作用和表现。  相似文献   

10.
陈大维 《学理论》2010,(11):88-89
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常常是哲学探讨的热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个体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活动之中展现的。个体的生命价值不在实践活动之外,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具有最高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基于马克思生存论视角与西方哲学的比较中,分析了个体生命的三重特点,揭示出了生存论视域下个体人生命的永恒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孙晓梅 《学理论》2009,(12):170-172
综观汉魏六朝的文学,越是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生命意识就越凸现出来,而且生命意识的构建必然的融入这一特定时期的文化而铸成了生命的信仰,体现了人类生存智慧在终极意义上的回归。本文拟就从《古诗十九首》、阮籍、嵇康、陶渊明等这几个典型特例来说明汉末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进而论证这种生命意识的觉醒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4,(6):6-7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13.
由生命科学技术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根源于人性的冲突,为研究解决这些冲突,产生了生命伦理学。它是生命科技中人性矛盾的产物,也为生命科学技术活动提供了伦理底线,伦理底线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之分。  相似文献   

14.
周黎岩 《学理论》2009,(30):234-235
《红楼梦》是一杯芳醇甘洌的艺术美酒,沁人心脾;《红楼梦》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艺术奇葩,芳香四溢。《红楼梦》三字是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既全面隐括着原书主旨,又高雅脱俗,情趣典雅,较之其他书名要高出一筹。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爱米尔·涂尔干在他的《自杀论》一书中有力地证明了社会因素对人类自杀起到的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其深层原因主要在个人与社会间特有的平衡失去、原有的社会规则逐渐打破、社会转型期的制度错位等方面。面对日益严重的自杀现象,我们必须转变心理咨询和精神医学治疗的单一模式为强化生命教育的综合预防模式,让大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创造生命的价值,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相似文献   

16.
冯凌宇 《学理论》2009,(27):246-247
曹雪芹虽然不是修辞学家,但其倾毕生心血创作的《红楼梦》却随处可见关于言意观的精辟见解。本文从“内诚”与立意;重视词藻,强调新雅以及不避老题,倡翻新意三个方面入手,对曹雪芹散见于《红楼梦》有关章节的言意观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认为《红楼梦》在修辞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到了极好的结合,曹雪芹也通过《红楼梦》真正做到了“随意所之”,出语自然,“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  相似文献   

17.
郭亚萍 《理论导刊》2006,1(12):35-37
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生命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此对传统的伦理学提出了挑战,即提出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问题。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生命科学技术所造成的人性冲突,能做的未必就是应做的。必须掌握“伦理底线”,达成道德共识。  相似文献   

18.
艾冬梅 《学理论》2010,(15):142-143
法国作家、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一部充满荒诞意识的剧作,简单枯燥的反戏剧情节蕴涵着丰富而深邃的哲学内涵,在形象与抽象的和解断章中展示了人类生存境况的图景。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名为《存在与时间》,阐释存在与时间二者的相关命题,受其启发,围绕"存在"与"时间"的关系,来解读《等待戈多》中关照人类生存和体现于时间叙述之中的生命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19.
时常浩 《侨园》2014,(11):35-35
《红楼梦》一问世,就以它特有的文学价值和惊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成为"红学"迷。至嘉庆年间就出现"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社会文风。到20世纪前后,一大批名人、学者对《红楼梦》都做出了特殊评价。王国维称《红楼梦》为"宇宙一大著述";鲁迅称《红楼梦》写出了"真的人";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预言《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可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周汝昌等人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20.
王昆仑  卓家武 《学理论》2010,(3):100-101
生命道德是调整人与自己生命、他人生命、人类生命及它类生命之间关系的道德。当代大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能够自觉担当起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生命道德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存在生命责任意识缺失的状况,并且逐步呈现出以下两种趋向:一是对自我生命的保护意识趋于理性;二是对社会生命的责任意识趋于淡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