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志鹏 《学理论》2011,(22):241-242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接受的程度与接受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一个主体性的障碍。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过程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的认识能力、选择和调控能力以及践行能力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障碍,最后提出了接受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措施,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能力障碍的排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 ,接受这一活动是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基本规律支配的。文章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基本规律及其具体规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环体和介体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最明显的非理性要素之一,对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强化或抑制的作用,影响着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信念的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渗透情感教育,使教学客体、介体、环体情意化,激发接受主体积极情感,促进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结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居安 《理论探讨》2005,1(2):77-79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系统结构问题,有助于从整体上研究、把握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内在主动力,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主体性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环境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形成的接受主体—接受中介—接受客体这样一个体系框架置于接受环境这个作用场之中,我们才能深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否为教育对象所接受。面对发展变化了的主客观条件,必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一般说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要包括建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队伍,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艺术,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新途径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环境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非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对这一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程度事关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稳定大局,分析研究这一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对策等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主动力系统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居安 《理论探索》2005,1(4):49-51
思想政治接受主体的主动力系统是由其主动力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组合而成。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存在着明显的个体或群体差异,其主动力系统基本要素的组合方式即内在结构也不尽相同。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主动力系统的内在结构,充分发挥其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接受与否及接受程度,认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动与被动的统一、知识与价值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等基本特征,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主动与被动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它既要受到一定社会要求的影响和制约,又要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紫阳 《学理论》2010,(10):240-24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及发展趋势。其主要规律有:接受主体与教育主体的双主体互动规律;接受主体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辩证统一规律;接受主体的能动性与受制约性辩证统一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过程与接受过程相互制约规律。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是大学生自觉产生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欲望和要求及自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求知行为。目前理论界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最终效果的研究并不多,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进行归纳整理可知,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探索两条主线展开,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有些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专项研究成果较为匮乏,这也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受教育者的接受特性相吻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传导的教育信息能够为受教育者所接受的原则。坚持和贯彻可接受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把握以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对教育对象施加一定的影响,从而在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关于思想信息相互转移或交流的过程。从理论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过程包括思想信息发出和思想信息接受两个阶段,体现为确定概念、编码、传递、接受、译码、应用、反馈等七个环节。而在实践中,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效果,必须关注教育者、教育对象和传播过程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6)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条件,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带来了挑战。不论是抓机遇还是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创新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方法、遵循适当的原则,从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优化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行网络上下联合教育的工作方法、建设和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队伍方面进行网络化创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增强其有效性,更好地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吴凤 《学理论》2013,(21):385-386
不管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各国都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思想政治方法成正比,要获得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显得很重要。采取怎样的、公民易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国家都从本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情出发,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将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概念及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简单浅析,以对中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际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范畴,在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心理学原理研究的过程中,其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起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人际关系的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际观,注重驾驭人际关系协调的原則和方法,避免或消除沟通障碍,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邹雪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往往取决于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程度,又与其思想特点密切相关,不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就容易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针对性,弱化接受教育的内动力。当前教育对象思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11)
审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维度。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和引导人的方式来"美化"人的生存状态、"美化"人的思想观念、"美化"人的行为规范。高校可以通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空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审美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空间通过审美体验来感知、感觉、感受所要接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空间的建构路径在于: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理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研究;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主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审美结构。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4)
21世纪的网络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作为大学生的聚集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二选择。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素养,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情感上认可马克思主义。从多个视角出发,将情感教育应用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质性进步的重要措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题性缺失主要体现在被动化学习和功利化学习两方面,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主体性意识,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过于陈腐,没有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等等。文章将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发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