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们要坚持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继续切实遵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要继续全面贯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增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大融合,不断增强两岸同胞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努力构建基础坚实、支撑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2.
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调动多方面力量,统战工作无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动员无党派和民主党派人士、非公经济人士、宗教界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投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不仅丰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经验,也将丰富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  相似文献   

3.
贾玲 《学理论》2009,(7):76-77
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新型战略课题。文化的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新的角力场,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有利于在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吸引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是一个和合共生的文化共同体,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化充满活力绵延不绝,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华各民族文化实现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层次、各类别中华民族成员所"共有、共建、共享"的精神文化和价值系统。中国海外移民作为中华民族成员,他们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长期以来,海外移民以中华文化认同为文化基石,以跨国互动为社会基础,以中华民族复兴为价值目标,以精神家园变迁为现实追求,全方位、多渠道、多场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和平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华文化理念是我国和平发展要义的思想基础、重要内涵和条件。中华文化理念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体现,"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体现着东方价值观和中华文明的大智慧,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要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到重要地位,并对如何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宏观部署。十七大提出要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把发展文化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在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一系列文化政策实际上宣告了两个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其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构成这个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积淀在其文化传统中。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在于对和谐的追求。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谐是其最高价值标准。儒家的理论和实践,无论是讲修身持家,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文化生态中,增强中国文化认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增强文化认同,就是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其它社会思潮、传统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香港特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维系问题可以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身份认同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香港与内地同处大中华文化圈,本不存在文化认同问题,民族认同基础较好;但是,香港因百年殖民统治和国际自由港地位而身处经济全球化前沿,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较深,这造成港人对内地政治经济体制存在隔膜,进而影响了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及对"中国人"身份的认同,这不利于文化认同的维系。  相似文献   

12.
袁方 《民主》2009,(6):6-8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兴盛都伴随着文化的强力发展。可以说,文化创新不仅关系纠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西安印象     
杨富有 《党政论坛》2012,(16):27-27
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归属和认同,其实流露着大多数人的一种文化膜拜和文化皈依的自豪感,而我们很多人自豪的依据也总是与西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半坡的萌动,西周的崛起,大秦的一统,刘汉的辉煌,李唐的盛世……即使在中华民族危亡之秋,还有舍身兵谏的义举;就更不要说秦始皇兵马俑、昭陵阳陵、大雁塔、法门寺、秦岭华山之类的了。总之,在中华文化中,没有了西安,就没有了精神,没有了气质,没有了神采,没有了底蕴,更没有了风骨。  相似文献   

14.
民主监督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本文作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种文化因素构成了民主监督的历史文化源流:第一,爱国主义传统;第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观;第三,贵和尚中的思想;第四,中华文化的实践品格。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它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5.
余源培 《民主》2014,(6):10-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努力做到"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文化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基于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继承传统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顽强拼搏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谐是其最高价值标准,修身持家,治国安邦,皆以仁爱与和谐为起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3,(24):1-1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住哪里?必须从中华文化中去找。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中凝聚、积淀、总结了许许多多优秀、精辟、独特的思想精华,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所敬仰、认知、学习、传承。比如,“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灭下”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王虎丹 《学理论》2011,(13):58-59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人民就陷入深重苦难和屈辱中,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民族的复兴,使国家具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抵抗外敌侵扰和欺辱,必须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性。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和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2,(1)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软实力的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是对自身母语文化之外的异文化接纳、适应和认可的心理情感,影响到自身留学生涯中学习和生活的融入和适应情况。因此本文从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小组工作介入,让来华留学生在丰富的小组活动中体验、理解、接纳和认可中华文化,培养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融入与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