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犹豫的境界     
几乎每个入都有犹豫的时候,仔细观察,可从中看出不同的境界。孔子是个有智慧的人,可是他坚决不谈鬼神。子路向他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人死后会去哪里.孔子的回答是:“未知生,  相似文献   

2.
第一,要确立做人的基本品德。其核心有三点:知耻、守信和气节。一个人有一点羞耻心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没有羞耻心,那他什么事都敢做。保持一种羞耻心是人最基本的做人品德。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还有谁会跟他打交道呢?还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呢?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孟子提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做到这三点不容易啊!  相似文献   

3.
随众性     
刘淑春 《党政论坛》2010,(10):35-35
车停了,上车去。里面几乎坐满了人,却有一个位置空着。空位边上站着一个神情专注的年轻女人。上车的人纷纷抓住把手,自觉地靠边站着。有一个人朝那个空位的方向看去,看了又看,最终没有过去。另一个人欲过去,还没到那个空位时停了下来,因为他发现那个站立的女人毫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他醒悟过来:“哦,位子上有雨水吧?”  相似文献   

4.
一位市委领导在某乡检查工作时,问这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里有多少人,上年人均收入有多少,全乡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在乡里工作多年的党委书记竟张口结舌,答不出实数。 由这位糊涂的乡党委书记,笔者想起了一则笑话:古时候有个叫笼统哥的人,生于浑沌国含糊省糊涂县囫囵村。一次,笼统哥来到京都,谈话间,有人问他:“多大年纪?”,答说:“几十岁了”;“有几个儿子?”答说:“好几个”;“一个月赚多少钱?”答说:“不多”;“一顿吃多少饭?”“答说:“不少”;“贵国离这里多远?”答说:“很远很远”。 笑话当然是夸张…  相似文献   

5.
刘诚龙 《各界》2011,(1):54-55
官做到一定程度,说起话来常常是很温吞的。曾国藩官做得大,说起话来滴水不漏,但他有句话比较猛:“不信书,信运气。”曾国藩是科举举仕,为什么又说官场当官是靠运气呢?  相似文献   

6.
阿Q的攀比观     
鲁迅笔下的阿Q有两个著名的观点:一个观点是精神胜利法,有人打了他,他说是儿子打老子,用以麻痹安慰自己;再一个观点就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当他去摸小尼姑的头皮,被小尼姑责问“你怎么动手动脚”的时候,他便是这样理直气壮回答的,并赢得了掌声。 如今,信奉阿Q前一个观点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家都觉得这样自我欺骗多少有些二百五。但信奉“和尚动得,我为什么动不得”的却大有人在。在押的一些腐败分子在悔过交待犯罪动机时,大都陈述了这样的心理活动:眼看别人升了、发了、玩了、拿了,自己心中便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感!他…  相似文献   

7.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8.
房向东 《各界》2010,(4):32-32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能折射出为人父母者的价值取向。在这一点上,胡适和鲁迅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胡适希望他的孩子成为社会精英,“做最上等的人”;鲁迅则较有平常心,他在文坛行走多年,见多了正人君子们的种种丑陋嘴脸,看够了上层社会的堕落,  相似文献   

9.
王锡荣 《各界》2014,(6):28-29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曾经说过:“鲁迅从民三开始,研究佛经,用功很猛,别人赶不上。”他认为鲁迅的思想中受佛家的思想影响不少。有一次鲁迅对他说:“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3,(14):48-48
刘震云是15岁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那是1974年,他刚当兵。 母亲对他写作影响最大 刘震云说,母亲是对他写作影响最大的人。他说:“我母亲是个卖酱油的,酱油店边上有个书店,她经常拿鲁迅的书看。有一天,她知道我在搞写作,就说:‘你也写东西?这工作不难。’  相似文献   

11.
李兴濂 《各界》2011,(7):83-83
《韩非予》里讲述一个故事: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上得到一块玉璞,如获至宝,他恭恭敬敬地把玉献给了楚厉壬。厉王命玉匠鉴定,玉匠看了一眼说:“这是一块石头,哪里是玉呀!”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了他,下令砍去他的左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  相似文献   

12.
扁鹊是中国古代的名医,有一次他去见魏王,魏王问:“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谁的医术最高明啊?”扁鹊答日:“长兄最好,二兄次之。我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道:“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俩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鹊道出其中的原委: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就是说在得病之人还没有显出征兆时,他就铲除病根。  相似文献   

13.
袁良骏 《学理论》2008,(1):88-88
近年来,盛行一句所谓鲁迅的“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且不管这句话的对错,问题是你查遍《鲁迅全集》,也找不到这句“名言”的踪影。因为这本来就不是鲁迅的话,而是别人望文生义、节外生枝出来的。那么,鲁迅的原话是怎样说的?不妨原文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鱼钩和鱼     
小鱼 《党政论坛》2010,(18):8-9
钓鱼钩阴险地伸到了水下,见多识广的鲫鱼一眼就看穿了钓鱼钩的鬼把戏。它厉声说道:“你这坏蛋,以为人家不知道你的鬼把戏?你不就是想用那点好处引诱我们上钩吗?别在这里白费力气了,快滚!没人上你的当!”  相似文献   

15.
时下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没当官,做牛作马;为当官,溜须拍马;当了官,指鹿为马;下了台,逃荒落马。”简称“四马干部”。这段顺口溜是对“四马干部”四种脸谱的简单勾画。四马的核心是拍马,所以四马就是拍马。拍马,过去就有。晚清时期的曹振镛,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七十二行,行行不沾边,堪称不学无术者,然而他却是晚清的三朝元老。他官运亨通的奥秘何在?用他自己的话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换句话说,就是当今的所谓“拍马”。在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拍马者借尸还魂,且有愈演愈烈之虞,这些人…  相似文献   

16.
管仲举代     
管仲卧病,齐桓公前去探望,忧心忡忡地说:“先生病成这样了,这可怎么办呢!先生一旦不测,我该把国事托付给谁呢?”管仲问:“您打算托付给谁?”桓公答道:“只能是鲍叔牙。”管仲说:“这恐怕不行。鲍叔牙为人清雅,品格高尚,的确是一位贤良方正之士。但他有个不足,对于不如他和他所看不起的人,不怎么亲近;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长时间会记在心上,不大能容人之短。让他这样的人身居相位,处理起问题来,免不了上下都会得罪人。这样一来,他就干不长久了。”桓公问:“那么谁合适呢?”管仲说:“如果非要让我推荐的话,我看隰朋可…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党政论坛》2011,(16):18-18
一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啊,你在干什么?”答日:“写文章。”问:“什么题目?”答日:“《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童。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个奇人:寿命近百岁。上世纪30年代就以“阿迹子”的笔名与鲁迅等人并肩在上海、南京等报刊上发文攻击蒋介石而颇负盛名:抗战时,他将自家的近3000亩地卖掉,为著名的“沙家浜”地区养病的新四军们提供医疗和打鬼子所需的枪支弹药经费;  相似文献   

19.
肖伊绯 《各界》2014,(8):21-22
1932年春天,郁达夫在杭州一块空地上建起了“风雨茅庐”。时价5000大洋的新居,在郁达夫卖文“按揭”后,几经风雨,最终成为了一所无主物业。这其中有郁达夫于乱离时世的安居情怀,也有他的朋友鲁迅先生史海微澜般的劝阻。  相似文献   

20.
寓言四则     
一个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禅师点头道:“有的。”他又问:“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禅师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掌指给他看,并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斜线叫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就是将手慢慢地、紧紧地握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