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位高僧问一年轻人:“你的理想是什么?”年轻人答:“成为人上人。’:高僧听后对他说:“你这不是理想,是欲望!”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3,(8):18-19
毛泽东曾赠叶剑英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站在重大的历史关口,叶剑英总能明断是非,果敢抉择:邓小平两次被打倒,他都力排众难,助其东山再起;胡耀邦被“左倾”错误围剿,他乘专机前往搭救,不遗余力举荐其再“入阁”;为完成“两弹一星”的举世伟业,他大力周旋,三邀张爱萍出山……  相似文献   

3.
原盐城市委宣传部长、市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祁崇岳栽了:因贪污受贿数额巨大,被判有期徒刑 18年。与不少贪官不同的是,“出事”后他没有用“放松了世界观改造”一类的话替自己开脱,而是说:“人家上门送礼,如果拒绝,就是脱离群众,会使人民失望。” 在祁崇岳没“出事”前,其妻曾警告他:“你迟早会死在这些人 (送礼者 )的手里 !”他却说:“这都是基本群众……要密切联系群众嘛 !”不难看出,他的“群众观”确实很牢固。而他密切联系的,不是私营业主,就是工程包工头;联系的方式,则是权钱交易。显然,祁密切联系的不过是些…  相似文献   

4.
管仲举代     
管仲卧病,齐桓公前去探望,忧心忡忡地说:“先生病成这样了,这可怎么办呢!先生一旦不测,我该把国事托付给谁呢?”管仲问:“您打算托付给谁?”桓公答道:“只能是鲍叔牙。”管仲说:“这恐怕不行。鲍叔牙为人清雅,品格高尚,的确是一位贤良方正之士。但他有个不足,对于不如他和他所看不起的人,不怎么亲近;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长时间会记在心上,不大能容人之短。让他这样的人身居相位,处理起问题来,免不了上下都会得罪人。这样一来,他就干不长久了。”桓公问:“那么谁合适呢?”管仲说:“如果非要让我推荐的话,我看隰朋可…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3,(10):18-19
叶剑英三次力邀张爱萍“出山” “文革”期间,张爱萍受到了5年的监禁与非人折磨。 林彪叛逃事件发生后,张爱萍一家想到了叶剑英。张爱萍的子女们写好申述信后,通过王震转交给叶剑英。一直重视、关注和支持“两弹一星”事业的叶剑英,对于张爱萍遭受折磨是很痛心的。  相似文献   

6.
李兴濂 《各界》2011,(7):83-83
《韩非予》里讲述一个故事: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上得到一块玉璞,如获至宝,他恭恭敬敬地把玉献给了楚厉壬。厉王命玉匠鉴定,玉匠看了一眼说:“这是一块石头,哪里是玉呀!”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了他,下令砍去他的左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  相似文献   

7.
李会贤 《各界》2014,(11):91-91
父亲在世时常说:“做人,允许说错话,但不能说假话;可以做错事,绝不能做坏事。”这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我们哥儿几个常跟他辩论,错话假话、错事坏事都不好嘛,能有多大区别呢?父亲说,你们慢慢去悟吧!  相似文献   

8.
李文海 《党政论坛》2010,(14):39-39
清人李岳瑞在《春冰室野乘》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因为它的生动性和典型性,使读者往往过目难忘,说的是:在嘉庆、道光两朝久任军机大臣的曹振镛,晚年更是“恩遇极隆,身名俱泰”。他的一位门生专门请教他官运亨通的秘诀,曹振镛回答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敢于讲话,勇于任事,不免要冒各种风险,只有“多磕头少说话”,才能八面玲珑,四处逢源,在官场上一帆风顺,扶摇直上。  相似文献   

9.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问群臣说:“天下奇男子为谁?”群臣一致推选常国公常遇春,说:“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也。”朱元璋却叹息说:“卿等以常遇春为奇男子么?遇春虽是人杰,我尚得他为臣,惟元将王保保,终不肯臣我,这正是奇男子呢!”朱元璋所说的“王保保”,便是指元末名将扩廓帖木儿。  相似文献   

10.
于晓玲 《党政论坛》2011,(14):22-22
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徒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的徒弟很不以为然地说:“当然是四季了!这个连小孩子都知道,还用问先生?  相似文献   

11.
陈漱渝 《各界》2010,(2):31-33
1950年6月18日凌晨,被羁押在台湾台北一处囚所的陈仪被唤醒,一纸死刑的执行命令递到他的手中。执行官是跟他积有夙怨的同乡蒋鼎文。陈仪只说了一声“好吧”,便沐浴更衣,揽镜整容,从容不迫地系好那条他最爱的白底黑点领带。蒋鼎文命行刑士兵捧来美酒佳肴,陈仪拂袖断喝:“用不着,走吧!”两个士兵向前搀扶,陈仪一甩两臂,昂首上了一辆吉普。车抵马场町刑场时,陈仪对执刑的士兵说:“向我头部开枪。”随即高呼:“人死,精神不死!人死,精神不死!”  相似文献   

12.
我印象中,合肥张家这一系只剩煦和这根独苗了。修长的身材、温文尔雅。今年他来给他二姐、三姐送家乡雨前茶,听他“三姐”这么称呼,我一怔,笑道:“在北京也只有你是名正言顺有资格用这称呼了!”煦和明白我的意思,说:“黄苗子说北京人都称她(沈从文先生夫人张兆和)三姐!”“都,敢么?”——我说:“有  相似文献   

13.
我想在这篇短文里,记述恩师华罗庚在“文革”中鲜为人知的几件事,那是些永远萦绕在我心间的故事。 “爱因斯坦批不得!” “文革”中,华先生曾在中国科学院和其他几位“资产阶级当权派”与“反动学术权威”一起,遭受大会批判斗争。后来周恩来总理下令,制止了对先生的大会批斗,说以后仅能“背对背地批判”,于是先生得以稍许消停。此后,他不再去科学院,只去中国科技大学上班,因他兼任着这所大学的副校长。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生前一直坚持不准给他写传。有人曾经想写,他知道后十分严厉地说:“我还没死,你们急什么!”  相似文献   

15.
陈莘  佘宏明 《民主》2009,(5):32-34
这阵子,高潮老师十分感奋,纷至沓来的温馨让他激动得夜不成眠。首先是考进清华大学的一位学生来信说:学校迎新会上,我不会跳,也唱不了,只得背了几首古诗词,竞赢得一片赞叹。感谢你,老师!是您的“每周一诗”积淀了我的文化“底蕴”……接着是在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电影编导”的一位学生专程回扬州“谢师”,  相似文献   

16.
徐超 《党政论坛》2009,(23):56-56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文人苏东坡,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写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被天下文人称为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连他的政敌王安石读苏东坡书,也竞拍案称奇;欧阳修吟苏东坡诗后自言自语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17.
启事     
前不久,某杂志上的一篇报道说,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到,中秋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儿啊,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卅事了.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如果你贪污受贿.当了贪官.那可给全家人都带灾了!”  相似文献   

18.
王文耀  王保春 《各界》2010,(1):19-21
1989年9月20日,是一个阴雨天。忙了一天的王保春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回家,到家休息了片刻,刚拿起碗吃饭,突然电话铃响了,他放下碗去接电话,听对方说完,他放下电话自语道“怎么会呢?”老伴忙问怎么回事,他说了几句。老伴说:“那你和王文耀快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19.
鲁民 《党政论坛》2008,(18):34-34
人在倒霉时最清醒。胜利时容易冲昏头脑,也是人之常情。“人生得意须尽欢”,面对美酒、鲜花、掌声、喝彩,就忘了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拿破仑在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时,骑在马上狂妄地大叫:“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而兵败滑铁卢被流放到荒岛上后,他万念俱灰,痛不欲生。思前想后,他的头脑终于清醒了,他深刻反思说:“好长时间没和士兵一起喝汤了。”  相似文献   

20.
吃与不吃     
《党政论坛》2011,(22):45-45
在招待卓别林吃烤鸭的宴会上,有人突然郑重其事地说:“卓别林是不吃烤鸭的,因为鸭子这种可爱的小生灵曾使他创造了夏洛尔的艺术形象。”此入说话之后,卓别林发现主人面有难色,便很快风趣地说:“他说的不错,以往我是不吃烤鸭,但我不吃的烤鸭只是美国烤鸭,北京烤鸭却不算在内。”这句话一说,宾主尽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