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丽佳 《学理论》2009,(2):72-73
以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为观察视角,从叙事者、叙述时间对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进行具体的阐释,力图发现该小说在叙事上独立于一般小说的一些特异之处,并指出其中折射出的文学旨趣和艺术追求,以及它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基于叙事学理论并结合及物性系统理论,通过对凯特·肖班<一小时的故事>的文本分析,探讨了及物性系统与多视角叙述手法之间的潜在关系以及小说叙事视角的转换机制,揭示了及物性系统的主观无意识选择在人物刻画、情节组织以及主题表达方面所起到的客观作用.  相似文献   

3.
果笑非 《学理论》2012,(24):155-156
现代情景喜剧已不是单一的艺术创作,枯燥的情景喜剧很难在现实中生存。《老友记》是20世纪末美国热播的著名情景喜剧,共获得了33次艾美奖提名,其中四次为"杰出喜剧奖",连续五年获得全美民选奖的最受欢迎喜剧。以叙事学角度,从叙事结构、叙事色彩、叙事时间、叙事习惯与风格等方面分析《老友记》,解读其成功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娜 《学理论》2012,(25):124-126
在19世纪的美国文坛,纳撒尼尔.霍桑无疑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与他同时代的著名作家艾伦.坡称他为"真正的天才",而梅尔维尔在1850年为霍桑写的书评中也认为他是"美国的莎士比亚"。在他众多的优秀作品中,《红字》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从叙事学这一较新的文学评论理论出发,分析《红字》中的叙事视角和叙事交流。霍桑时而在零焦距、外焦距和内焦距之间变换视角,营造热闹的全景场面,神秘的人物对话以及复杂的内心活动;时而他又停下来与读者交流,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5.
萧红以打破成规、自由创作的文体意识向传统小说发出挑战,使《呼兰河传》呈现出异样的风格。而萧红文本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又表现于其超前的叙事策略中。《呼兰河传》"散点透视"的场景性结构、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转换与"越界"、反讽的话语方式等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郁琪 《学理论》2010,(20):185-188
书信体叙事是莫言小说《蛙》所采取的一个重要策略。书信体的朴素性、私密性和自由性,有利于小说实现以计划生育事件为背景来表现人性和人的灵魂,同时又不对计生制度本身的功过是非予以简单评价的叙事目的。为更好地完成这一目的,《蛙》还对传统的书信体叙事进行了改造,创造了一种电子邮件式的内外嵌套型双书信结构和主人公和写信人相分离的叙述模式。这种改造所导致的戏剧化效果,一方面为小说的跨文体叙事做好了铺垫,另一方面也使得小说的感染力和小说人物应有的心理深度被大为削弱。  相似文献   

7.
苏珊·桑塔格是著名的女权主义者,美国女小说家、评论家,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理论批评家之一。虽然桑塔格的影响波及文化界的诸多方面,有关桑塔格的评论也比比皆是,但系统研究其思想和创作的著作却不多见,专门对其小说创作进行研究的则更鲜见。《反思的文学:苏珊·桑塔格小说艺术研究》(2013年)正好替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书具有三大优点:结构清晰,章节有序;重点突出,论点新颖;观点辩证,论证严谨。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的成果,《反思的文学:苏珊·桑塔格小说艺术研究》的出版标志着国内桑塔格研究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同类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栾栋 《学理论》2015,(6):126-127
经典叙事学着力研究文本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叙事要素之间的联系,维恩·布斯提出的不可靠叙述对于文学作品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试图运用经典叙事学中的不可靠叙述理论消解纳博科夫名著《洛丽塔》的伦理道德定位困境,从而探寻其文学之美。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作为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方面来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10.
郑婷婷 《学理论》2010,(22):167-168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183;德拉布尔的《红王妃》与加拿大文学女皇玛格丽特&#183;阿特伍德的《盲刺客》突破时空的界限,运用多层次的叙事结构和多元化的叙事视角表现了古代和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命运。  相似文献   

11.
经过对比发现温庭筠《商山早行》颈联存在异文,通过版本的比勘、异文在工具书中的词条释义以及历史地理学等三个方面的理论分析,最终断定异文当以叶为是,对版本比勘时笔者所目及的八种著作或选本中的关于此异文具有校勘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尹缉熙  尹逸如 《学理论》2009,(25):70-72
金圣叹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小说批评家。他在评点《水浒传》时,具体深入分析了小说家对绘画艺术的的技法、色彩、布局等方面的借鉴,并深入阐述了其艺术作用。这对建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小说美学和文艺理论,极具理论价值,同时,对当今的文艺创作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尚志远 《学理论》2014,(2):141-142
当代美国作家罗伯特·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甫一面世便在全球刮起了一阵旋风,广受各方追捧、经久不衰。小说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故事,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了小说中展现的美好爱情主题和独特艺术魅力,其叙事策略及叙事手段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尹福俭 《学理论》2009,(24):54-55
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是史传分流的结果。尽管小说已经形成自己的体制与特点,但对史传的师承却不绝如缕。本文拟就《史记》与《儒林外史》在结构模式上的承传与重构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是史传分流的结果。尽管小说已经形成自己的体制与特点,但对史传的师承却不绝如缕。本文拟就《史记》与《儒林外史》在结构模式上的承传与重构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冯平 《学理论》2015,(6):124-125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卡森掀起的生态思潮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诞生,那就是生态文学思想。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很多学科都建立了与生态主义文学相联系的新的交叉学科,这其中包括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量描写崇尚大自然的文章,我们不妨把它们称作是生态主义文学的初期萌芽状态。以生态主义视角为基础,选择相应的叙事策略,对《狼图腾》和《草原日出》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借此向读者传达出生态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周良娥  秦祖儒 《学理论》2009,(31):181-182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者与伟大实践者鲁迅,娴熟地驾驭叙事技巧,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叙事艺术经验。他的小说《示众》、《弟兄》巧妙运用了“外聚焦”的两种形式——《示众》采用有限视角外聚焦,《弟兄》则采用无限视角外聚焦,因而使主体思想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实现了创作主体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黄丹 《学理论》2015,(8):102-103
《觉醒》是一部带有多元化主题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其中涉及道德和制度、女权和爱情等等。同时,《觉醒》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批判意识,对《觉醒》的多元化主题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得出其多元化主题如下:女权意识的觉醒;女性独立的觉醒;自然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19.
在18世纪后期,有一种相当崭新的小说分支出现——哥特式小说。它大约是在英国1790年至1830年间形成的,属于浪漫主义文学范畴。"哥特"一词最开始是暗示中世纪的,但是在18世纪后期,当哥特式小说变得很有影响力的时候,这词就蒙上了神秘、恐怖和超自然的色彩。哥特式小说趋向于发生在哥特样式的建筑物中——主要是城堡、公馆、墓地和许多其他野生怪诞的地方,讲述可怕的、梦幻的和超自然的故事。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哥特式小说达到它的顶峰,在许多高度备受关注的哥特式小说中,马修·格雷戈里·刘易斯因其《修道士》而享誉盛名。从经典叙事学的角度审视刘易斯的《修道士》,作为一个重要和主要的哥特式范例,以期望就有关它的历史耐力,普遍成功和集中性中打开或重新打开一些探索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灵泉洞》是赵树理关于革命叙事的一部评书体长篇小说,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叙述了太行山区人民群众在日寇和匪军双重压迫下的生死斗争。1962年,脚本创作者蔡传业、尚文,画家任伯宏、任伯言在赵树理《灵泉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连环画改编。改编后的《灵泉洞》连环画在"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情节线索"三方面,均体现出极高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向读者展示了图像和文字双重叙事的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