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2017,(12)
正"不是每个擦肩的人都会相识,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会相知。"这是由我作词、王立老师作曲、王爱华演唱的《说不出的爱》之中的句子。这是一首爱情歌曲,我和王立老师不是异性,也不是"同志",所以没有爱情,但有的是相识、相知的机缘巧合,有的是相知、相惜的难得情份。与王立老师相识,先是因为传说中他的音乐天赋与文学才华,更是因为他的朴实与厚道。归根结底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音乐,我们走到了一起。虽然至今我们也只有和黔东南音乐人在凯里欢聚,  相似文献   

2.
友人送我一张国画。我不懂国画,看不出什么门道,只觉得一张纸都画满了,没有什么空白,忽然想到,这可能就是通常所说的缺少"留白"吧!据说在书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中都讲究"留白"。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自责     
《侨园》2017,(Z1)
正1966年,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了。无所事事的我爱上了文学书籍。可那时文学书籍都被视为"毒草"封存起来,没有借阅之处。我只有到处找私人借,借到一本看完再去找人换书。借的书一般都有时间限制,所以每借到一本,我就抓紧时间看,这样就和家里产生了一些矛盾。因为我的父母都是三班倒的工人,所以要求我在家里帮他们做些家务事。可我在看书时往往太投入,忽略了家务事,为此我父  相似文献   

4.
王乾荣 《民主》2011,(2):51-51
我没有先见之明,没有。我一般“跟着感觉走”。但这“感觉”是“己见”,因源于事实。所以有时也灵。  相似文献   

5.
路春 《学理论》2008,(1):90-91
朋友家里虽然简陋一些,窗子前摆放的几盆菊花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我的朋友喜爱写写画画,交际很广。他屋里有几盆菊花点缀,顿然有了文雅的气氛。我说,老兄,你的屋子除了菊,恐怕没有值钱物了!他矜持一笑,含蓄地说,知我者,老弟也!他送给我一本据说某位官员的诗集,翻阅起来,满纸玑珠,豪情满怀。近一个时期,文学颇有坠入低谷之嫌,不但文学读物很少有人问津,就连鸿制巨著也难觅销路。  相似文献   

6.
牧神午后     
《党政论坛》2008,(24):26-26
第一次听德彪西,感觉特别的新鲜,一种新奇的味道是那样的与众不同,特别是当时对比那个刚刚过去的时代,我们听惯的那种样板戏中的模式音乐或赞美诗般的晚会音乐,一下子拉开了那样迢迢的距离。距离的遥远,让我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音乐,一种此曲只有天上闻的感觉突然涌上心头。那时,法国印象派的绘画还没有来北京展览,无法想像莫奈、马奈等人真正的画作是什么样子,也没有读过马拉美的诗,只能听德彪西的音乐去心游万仞,胡思乱想。  相似文献   

7.
<正>文学在我们那个时代是大写的,文学高于一切,文学最能够投射一个民族的心灵精神的力量。文学也许在实用方面,对股票没有用,文学也不能够健身,杜甫写的《秋兴八首》也没有挽回唐朝下一步的命运。可是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教育,没有文学的教育,人还处于野蛮时代,所以文学的确有教化作用。文学最能够拉近人类心灵。文学最能够弥补任何的历史或者是政治造成的创伤。  相似文献   

8.
200万与13岁     
蒋元明 《民主》2009,(3):53-54
两条消息,都是要人感动的,结果却没有感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草房子》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儿童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房子︾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的儿童小说肖复兴很久没有看到这样让人心动的儿童小说了放下书抬头望见的不是北京阳春三月的天空而是油麻地那一群草房子和房顶上空飞翔着白色花环似的鸽子心里充满着感动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感动又是什么在使你感动我竟一时说...  相似文献   

10.
一则消息说,有一个县几位领导在节假期间到特困企业访贫问苦,不少职工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而此时的县委书记却转过了脸,低下了头:“我们只做了一点点自己该做的事,群众却如此感动,我感到很惭愧。” 面对群众的感动不是喜形于色,志得意满,而是感到内疚和惭愧,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敬佩。 然而,也有一些干部,为群众做了一点事,或是说了几句让群众感动的话,便沾沾自喜,不仅对群众的感激之言不感到惭愧,反而心安理得,以为自己为群众做了多么了不起的贡献。有的做了两件早就该做的事,也以为自己对群众施了多大的恩,要大造声势,大上…  相似文献   

11.
蒙眼法     
蒙眼法刘洪波朱自清名篇《荷塘月色》,我在80年代初就念过。那时正读高中,老师说“这篇课文是现代散文大家的不朽之作,必须通篇背诵”,所以我对这名篇也就倒背如流。快20年过去,我一直没有再读过这名篇,每每碰到都放了过去,因为我连它有几根汗毛也摸得很清楚了...  相似文献   

12.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 感动。 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譬如看见一只鸟尕,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总之,感动…  相似文献   

13.
《侨园》2016,(6)
正一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一向对音乐不"感冒"的我,也被那动听悠扬的旋律和美丽的民间爱情故事所感动,仿佛看到一对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自由自在地在花间飞着。祝英台是富家女,美丽大方,聪明好学。三年同窗,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梁山伯。当梁山伯知道祝英台是年轻美貌的女儿身时,他也深深爱上了她。当这个穷书生向祝员外求亲时,祝员外根本没看上这个穷书生,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了。没多久梁山伯忧郁而死。一直与父母抗争反对包办婚姻的祝  相似文献   

14.
威言 《党政论坛》2009,(16):52-53
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个书法家。那天,我们几个人相约去参观他的工作室。啜着香茗,听着音乐,看着满眼赏心悦目的书画,我向那个书法家发问道,您练了这么多年书法,有没有写得最拿手的一个字?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9,(11)
<正>笔者最初知晓海城喇叭戏还是在中学时代,那时,我们使用的省内通用音乐教材上介绍的地方戏剧种中就有海城喇叭戏,当时我很纳闷为什么在一个县城会兴起一个地方戏剧种。近年来我从事辽宁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对海城喇叭戏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特别是当我了解到海城喇叭戏的历史后,更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留住乡愁记忆的特殊作用所感动。海城喇叭戏源于海城地秧歌,因其主奏乐器唢呐的俗名为"喇叭",所以被称为"海城喇叭戏"。海城喇叭戏最早形成于辽宁省海城市西部的牛庄镇一带,  相似文献   

16.
大度读人     
《党政论坛》2009,(18):26-26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它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专业作为当前许多高校的最基础性学科,英美文学课程也成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英美文学课程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应用能力。但在当前高校开展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和记忆的能力都较差,所以需要教师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需要针对课程内容庞杂的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通过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授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人文素质修养。  相似文献   

18.
曾自 《瞭望》1995,(13)
从跛鳖千里到只争朝夕──为最近发现的毛岸英一封书信注曾自敬棠同志:到田家英处偶尔读了你写给他及彦修同志的信,颇有所感。许多天前我曾经康公处转你一信,不知收到了没有?张家集党小组会上我对你的放肆的批评,今愿收回80%。由于我对自己的认识错误,所以也不能...  相似文献   

19.
冼星海曾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音乐。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华之时,冼星海回到了祖国,他表示:“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用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的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的危亡服务。”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0.
选择政工     
我在大学里是学国际企业管理的,说起来和政工是两码事,以前也从没想过今后要干这行,但由于我从小对书法和文学比较爱好,所以在校时就一直负责班上的宣传工作。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几乎是历任了所有班级的宣传委员一职。 这种缘分终于带我到了现在的政工岗位。还记得在毕业前的供需见面会上,当单位的人事处长不问我的专业知识,却对我在大学里担任过的学生会宣传部长、团委宣传部长等学生干部职务表示出极大兴趣,仔细询问我这方面的情况时,我这才意识到,命中的缘分终于来了。 于是我就“双向选择”到了现在的宣传工作岗位。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