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1)
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客观需要,京津冀一体化能够进一步解决北京、天津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能带动河北经济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网络舆情是顺应信息化发展所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治理网络舆情,已经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建勋  王燕晓  罗慧 《学理论》2012,(25):158-159
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舆情走向。大学生网络舆情除了有社会舆情的一般特征外,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高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推动大学生网络舆情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校园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邓欣  秦宏毅 《学理论》2015,(1):119-120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引领高校网络舆情步入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主体以大学生为主,具有专业性网络舆情主体和散步式网络舆情主体的双重特点,在监测技术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增加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难度,预警存在盲区。为此,高校亟须提高网络舆情生态意识,健全规章制度,提高技术水平,避免和缓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4.
徐中慧 《学理论》2014,(15):278-280,296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化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新的生活方式,高校网络舆情正悄然兴起。对高校网络舆情现状进行研究,从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入手,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的分析,以安徽某高校校园管理类网络舆情为例发现网络舆情话题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带来显著的民主政治效应,表现为打破了信息垄断和旧的话语权力格局,为民意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以互联网为公共载体的网络舆论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最活跃的民主政治场域。但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舆论的特性决定了它可能造就"优质"民主,也可能带来"劣质"民主。要使网络舆论促进民主政治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回应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议题,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公民的民主参与和政治诉求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民意监督,建立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构建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建设责任政府,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考量地方政府政治公信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7.
姜铭凤  黄心华 《学理论》2013,(33):304-305
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呈高发态势,许多舆情危机通常或是由谣言引发,或是舆情发酵中谣言充斥,给学校的声誉带来了极大伤害。网络舆情危机的高发对高校的危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管制思维,尊重网络舆情衍化规律,整合学校资源,建立以"监控、预警、快速反应"为主体的网络舆情危机的长效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舆情,政府相应的可采取以下5种应对策略:(1)"淡化式"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先由事件主体自行处理,在适当时候介入,调停事件矛盾,有利于避免网络舆情过早、过多的给政府施加责任或将舆情指向转至政府。(2)"萌芽式"网络舆情应对策略。一是第一时间通报网络舆情,主动了解事件真相,协调有关部门处置;二是转入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观察后续舆情动态和事件处置效果。(3)"强力式"  相似文献   

9.
甘忠涛 《学理论》2012,(19):274-275
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及时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准确把握大学生舆情动态,引领大学生舆情方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研究领域。因此,认真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探讨其特征,针对其带来的影响,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以期实现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促进高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3)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手机媒体的广泛运用和普及,手机媒体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深入研究手机媒体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是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