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马克思人学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人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人性基础、动力基础、价值基础、历史基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性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的本质展开的内在应有之义;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动力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的社会性需要在世界图景中的呈现;马克思人的利益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的利益生成和发展规律,体现人类的共同利益;马克思人的历史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表征人的发展的现实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人为的"与"为人的"辩证统一,是"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的辩证统一,是世界人民共同建设与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世界历史是生产关系、交往方式、基本历史、文明交流、生态环境五个方面下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逻辑与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在习近平视野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集经济、安全、社会、文明与生态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下构建超阶级、超国家和超民族人类价值的总布局总路径。因此全面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并以此为角度加以切入,我们才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备系统整体的考量,才能在国际国内实践中自觉贯彻习近平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才能真正理解习近平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想要中国建设成何种世界"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2)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其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格局、文明交流和生态体系等方面存在逻辑关联。因此,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切入点,倡导建构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明共同体和生态共同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它顺应了国际与国内形势发展的要求,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理念。它是新时代处理国际关系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智慧。在中国外交实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对构建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都有着重大意义。一、从时间维度看人类命运共  相似文献   

5.
在后疫情时代深度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理路、现实境遇与赓续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根植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理论,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后疫情时代,需要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来提供强劲经济驱动力,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以解决全人类的共同难题和挑战,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新道路,以实现全球共赢共享的发展之道,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赓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在实践基础上为解决诸多世界难题提出的。同时,它与人类解放、人的平等合作和自由发展直接相关,更与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的现实联系紧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从具体继承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联合体"理论的升华。从全球治理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借助联合国这一全球治理体系具有广阔的实践舞台。从思想精华看,"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灵魂,它包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但"共同价值"只是理性约束,国际法才是全球治理的硬性约束。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也在推动国际制度的发展,在提升国内法治水平的同时也在加紧国际规则的制订,加快中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以良法保障善治。  相似文献   

7.
侯玉环 《理论导刊》2020,(2):113-1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逻辑、立场与样态,与文化实现着深度融通。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色,能够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多重维度构建,实现向"自由个性"的进阶,铸牢人类共同价值;文化的出场与在场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之中,是人类文明走向的新判断、人类普遍交往的新纽带、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征程;文化的扬弃与超越确定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从对抗排斥迈向合作共赢,从资本支配转向人本价值,从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文化的发展延伸,刻画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态,呈现共创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践样态、共筑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样态、共享开放包容世界的实现样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背景和对世界人民生存与发展现状的现实考量,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世界各国人民把握前途命运,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这一理念包含三重价值:"仁爱""和合""义利""诚信"等伦理价值、"重民""天下""大同"等政治价值、"亲""仁""善""诚""义"等实践价值。从三重价值维度揭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是理论和实践的现实需要,为世界人民达成价值共识提供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1,(6)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世界历史思想有着紧密的关联,从原始共同体到虚假共同体再到真正共同体的发展,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和标志性结果。在此过程中,人对自身发展的认知也由浅入深,逐渐从追求片面的自由、公正等意识形态幻象进入到对真正政治价值认同的追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就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人的主体性与社会公共性的完美融合。中国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构建中发挥引领作用,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凝聚共识,构建全球新秩序,为世界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李宏 《理论导刊》2020,(2):107-112
应对全球发展危机,需要人类谋求世界各国发展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价值共识,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共同体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理想共同体的生成过程,需要确立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类命运与共意识,确立各民族国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或地区性问题过程中的价值共识。基于全人类的价值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和现实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指引人类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伟大实践,以之构筑世界和平发展的新支柱、探索全球合作共赢的新机制、提供各国同舟共济的动力源,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促进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从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体"迈向共产主义"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看成处于二者之间的过渡性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不仅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而且也提出了共同体构建的现实方案,开辟了人类构建美好未来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周军  刘冲 《理论探讨》2019,(5):155-1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面对新的时代定位,谋篇布局、举旗定向,将绿色发展理念推向新的战略高度,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深入思考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创新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形成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在理论逻辑层面,绿色发展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历史逻辑方面,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逻辑方面,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绿色发展理念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基本遵循。通过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事业取得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重要突破和变革,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方向引领和行动指南,为世界生态治理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提供了一种全新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进步观由民族性、阶级性向世界性和人类性的迈进,其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9,(11)
进入新时代,我国在追寻自身实现共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如何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共享发展理念的国际实践路径,在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中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世界性的价值观也在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共建共享的内涵中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方方面面。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国际实践路径,更好地发挥共享发展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更好发展的国际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国际关系提出的新期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新指导,是推动建构新型国际秩序的价值依托。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实践方案,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旨在造就以政党外交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具有高度的相互依存性,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离不开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有力保障,而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支撑,这既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政治逻辑,也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顺应了时代诉求,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实质、目标旨向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其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质,并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着手实质性推动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是适应新全球化进程及"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提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到倡导和推动不同主体、内涵和范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逻辑体系,蕴含了深邃的思想智慧。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突破"西方历史"范式下的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历史"范式下的中国中心论,在"世界历史"范式下的比较视野中深入探寻和把握中国与世界、民族国家与全人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等复杂多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看待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新视角,也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的一种预判。与传统的以民族或国家看待文明的视角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全世界人民都纳入解释范围,力求构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民主秩序和世界文明(类文明),以谋得全人类共同的自由发展。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并不是要建立一种整齐划一的世界文明整体,而是要推进一种由不同文明凝结而成的共识文明即类文明的发展。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趋向以及其逻辑内涵进行探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推进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展示了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促进这一理念的国际认同,既是时代发展的呼唤,也是中国实现大国复兴的要求。当前,西方话语霸权对中国的抹黑、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质疑以及中国自身相对孱弱的国际话语权等因素,严重制约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为此,我们要大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夯实话语基础;完善中国话语体系,扩大"中国声音";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促进理念共识。唯有如此,方能切实推动世界各国凝聚"命运共同体"共识,从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其深远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天下观""天下大同"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真正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和价值渊源。虽然"天下大同"与"真正共同体"的理论思想与价值寻求有其时代性与社会文化的差异,但又呈现对人类社会发展之理想状态的一致性或相似性的追求,这种一致性或相似性在当代世界历史进程中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上会通并耦合。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智慧,也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持,我们要在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和推进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