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对以往思想家永恒公平观、完全平等观、公平分配观的批判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消灭阶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平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解读,提炼出所蕴涵公平思想的基本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志伟  龙东  李坚 《学理论》2013,(12):49-50
机器,是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也是科技水平的象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表述了他们的机器观,分析和批判了机器在资本主义中的应用及其后果,阐述了机器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人阶级的正负两重性效应。通过分析《共产党宣言》中的机器观,对于现代社会正确理解和应用科技手段、解决科技异化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玲  陈娟 《学理论》2010,(19):68-70
马克思是在对资本主义公平观的批判的基础上,阐释了其公平观的内容和实质。马克思的公平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其实质内容是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可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的公平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时,几乎都涉及到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即经济落后国家,甚至象中国这样一个原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能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其理论根据究竟是什么?有不少同志认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已预言过的。这个预言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为经济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先进入社会主义而提供的理论根据。我认为这是很值得商榷的。马克思、恩格斯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在他们生前,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还未充分扩展到现代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因此,在他们的著作中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使用"中间阶级"这一概念时,主要是用来描述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所有社会阶级,即把中间阶级等同于小资产阶级.对于中间阶级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导意见是它作为一个阶级将整体消亡,被无产阶级所取代.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谈到过不同于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类似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的社会成员,但认为他们最终还是会进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以上两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带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事实,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吸取阶层分析法的合理内核,赋予其中间阶级理论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公平观的发展轨迹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从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抽象的公平观入手,阐述了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公平的原则,从而把公平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研究马克思的公平观的发展轨迹,有助于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和坚持公平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确地处理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中的公平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本文经过考证指明,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讲过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相反,他们多次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从列宁首先提出,经过斯大林及前苏联理论界的强化和系统化,最后经过毛泽东更加强烈的意识形态化,成了前苏联理论界和中国改革开放前以至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内普遍认同的一种所谓"马克思主义观点".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极大误解.本文既指出了在这个问题上,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区别,又指明了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致之处,阐明了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的关系.最后文章说明了把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理直气壮地作为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的国家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马克思国家观的继承,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与经验分析的研究方法,阐述了他的国家观,即国家的起源、本质及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等。通过分析研究恩格斯的国家观,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家的本质,为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创举肖国安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两大思路。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量论述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和中期,他们思索未来的社会主义将在哪里突破时,始终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曾经设想...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对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社会根本性变化的观察和研究,对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分析与论述在马克思主要经济学著作的完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恩格斯关于政治经济学概念范畴的批判分析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重要意义,成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批判分析的参照点。恩格斯基于数据分析提出对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及其经济社会后果的见解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一个模板。  相似文献   

11.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正式提出通过“中间环节”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的设想快一百年了,正确认识和把握过渡的“中间环节”,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将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国家将直接掌握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将被消除。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切实庄塞到十九世纪出现于西欧的合作社以及嚆来发晨包裹的合作工厂之炙的合作生产形式.一八八六年一月.旺格斯在《致奥·倍倍尔》的信中指出:“我的建议要求把合作社推行到现存的生产中去”,并且明确提出:“至于在向完全的共产主义经济过渡时,我们必须大规模地采用合作生产作为中间环节,这一点马克思和我从来没有怀疑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16页),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中间环节”是指“合作生产”,即有组织的联合劳动,但还是比较抽象的,只是原则地提出问题,列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以无产阶级革命斗士的大无畏精神,宣告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并矢志不渝地为之进行奋斗;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提供了考察分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决不是简单的诅咒和痛骂,也不仅仅是猛烈的抨击和批判,而是从社会发展的自身运动过程中,合乎逻辑地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客观的、全面的、科学的考察和分析,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资产阶级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各种机会主义的重要之点。认  相似文献   

13.
1、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问题,实际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在经济发展落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能不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二、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这是两个有区别的问题,前者是就一国本身的发展历程而言,回答的是资本主义的阶段能不能绕过或编短的问题;后者则是以世界范围的历史进程为背景的,由于是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以还要回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问题,即如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各个方面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进程是与今天的社会主义的实际状况联系在一起的,是我们认识今天社会主义的基本出发点。2、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人,我们今天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许多理论判断,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提供的。但是,不应忽略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大量的  相似文献   

14.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共顺德市委党校、广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四家联合举办的“迎接新世纪新千年: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理论研讨会正式开会。我受江流会长的委托致开幕词。 我们学会和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完全一致的。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他们只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勾绘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且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特征。他们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  相似文献   

15.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不公的社会基础,运用其深厚的政治经济学功底,针对哥达纲领中的一系列有关分配公平的思想进行了批驳,阐述了其分配公平观,包含有: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是理清一切分配关系的理论前提;资本主义社会的"公平分配"是形式上的公平;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也仍只是形式上的公平;直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按需分配才是实质上的公平。这对我国的经济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收入差距拉大并不直接等同于两极分化。 最早论述两极分化问题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阶级的对证时提出了两极分化思想。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社会阶级矛盾开始凸显和激化。  相似文献   

17.
在“跨越”问题上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本为根据,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澄清了我国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公社是否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的一个误解,即有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作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公社及其发展道路的看法基本一致同时又存在一些差别,而不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18.
刘世定在《民主与法制》1986年第8期上撰文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结合或协调发展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概括地说,可分为目标模式的协调、现状研究的协调和改革步骤的协调这三个方面。1、目标模式的协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经济体制模式,因而政治体制改革的模式应与此相适应。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没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从而也不可能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角度来考虑政治制度问题。因此,我们不能拘囿于他们的论述,而应根据社会主义的实际,创造性地思考。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研究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政治制度。重视研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属于商品经济基础上的一般社会管理职能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马克思预见的那种社会主义,并一度为我们能提前进入到这一历史阶段而沾沾自喜,在公平与效率问题上以绝对平均主义代替公平而牺牲效率,结果到头来还要对自己的体制进行改革.这丝毫不是马克思的错,应该检讨的是我们自己.因为马克思明白无误地讲过:“如果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带来过多的侮辱”.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党的十五大报告重申了十四大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既是对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的肯定,是科学的决策.公平与效率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家首先提出的命题,在他们看来,公平与效率是难以兼顾的.如果在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上承认天赋人权,在法律制度上保证人人平等,而在经济制度上遵循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就无法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一条既不损害公平又不牺牲效率的中间道路.然而,从公平与效率的原意上看,二者并不属于同一领域.公平是一个政治伦理问题,而效率则是一个经济问题.公平的对立面是不公正和不平等,效率的  相似文献   

20.
朱爱叶 《学理论》2012,(19):193-194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前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教育公平的一系列思想,包括平等接受教育权的基本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条件、消灭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的政治条件以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对正确评价和认真研究中国目前存在的各种教育不公平现象以及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教育公平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