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潘薇 《学理论》2009,(18):174-17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先进的广告技术传播先进文化,让网络广告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网络广告的本质是:向互联网用户传递营销信息,对用户注意力资源合理利用。相对于传统的广告传播形式,互联网条件下的网络广告呈现出交互性、广泛性、针对性、多样性、易统计性、强制性和用户主导性等特征和优势,同时也存在对传播信息难于完全控制、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的不足。为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应开发和传播具有特殊商品文化属性的网络广告,开发和传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网络广告,开发和传播具有当代中国文化特色的网络广告,开发和传播有利于社会心理健康的网络广告。  相似文献   

2.
敖翔宇 《各界》2007,(4):87,91
网络广告的本质是向互联网用户传递营销信息的一种手段,是对用户注意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对与传统广告形式,网络广告呈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了解这些不足,是把握网络广告营销策略实质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地探寻网络广告的发展对策,以便企业做出更好的网络营销决策。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和网络媒体已成为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争夺的"高地",应该重视其在我国社会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强大引领功能.面对西方信息和网络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积极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维护我们的文化利益,确保我们的文化安全.为此,应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强化党和政府的法制管理和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注重对网民的教育和疏导,加强网络行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5.
卢营 《学理论》2009,(5):76-77
长期以来我们在看待中国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时只是看到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二者的统一。但是,对于二者的区别却很少考虑。从统一中把握对立,对立才具有不可分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历史进程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表现、先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不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不完全的中国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可以看到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陈荣荣  古世平 《学理论》2013,(16):33-34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内在联系。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互动融合等内容展开探讨,并认为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必须要继续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化,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具有中国的性格、中国的气象、中国的风韵,使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获得其现代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等"四大特色"。在这"四大特色"中,民族特色有着鲜明的特点: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科学社会主义的全新内涵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鲜明的共产党人的要求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区别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群众性的特征。党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先进文化发展进程,必须进一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必须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和吸收一切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9.
刘家贺 《学理论》2013,(21):183-186
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基础,只有继承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展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全球文化生态中,增强中国文化认同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增强文化认同,就是要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其它社会思潮、传统与现代、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包彦征 《学理论》2011,(25):1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由中国人民大众创造的文化,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探索、提出、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网络广告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越 《理论探索》2005,(5):157-158
网络广告是最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崛起的一种新的广告媒介,但是,我国目前的《广告法》及其他法律与网络广告本身的发展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网络广告的健康发展。因此,分析网络广告现存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考量相关法律适用现状,并进而提出网络广告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意见,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丰厚滋养,中国革命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发展沃土。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互联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信息社会全媒体传播环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传播主体角色与作用的变化在深层意义上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在政治、经济、精神等不同层面的价值意蕴代表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在全媒体传播思维下,廉洁文化传播效果的提升有赖于传播载体的创新及培育方式与传播范式的变革。廉洁文化的价值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促进全媒体时代传播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渊源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丰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播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更新文化传播理念、修筑文化传播渠道、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构建文化传播平台、提高文化传播速度和传播能力、实现文化传播的科学化问题。更为重要的,还是一个文化传播内容如何赢得群众和被群众所掌握,进一步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实现文化传播的人本化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开展,无论文化传播的技术、手段和装备如何发生改变,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播,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传播内容,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作为主要传播载体形式,致力于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世界重建。  相似文献   

17.
先进军事文化是军事强国崛起的基因,文化强则军队强。大力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方面,军队媒体功能强大、作用巨大、责任重大,必须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培育传播先进军事文化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8.
论全球化中的中国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给中国政治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如何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理性认识我国政治文化的现状,发挥其优越性,在对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超越中构建既立足实际,又前瞻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杜明娥 《理论视野》2014,(4):15-17,6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内在地包含对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综合创新,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文化特质。无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前提,也是"中国道路"、"中国形象"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表征。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依托互联网发展,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在此背景下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将面临崭新的社会格局并面临巨大的挑战,进而揭示创新和加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在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新平台传播马克思主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话语体系;加强中国智库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