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15)
语言暴力现象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小学校园,教师的"语言暴力"正在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文中,笔者重点探讨了三种常见的"语言暴力"类型,即:讽刺挖苦型、威胁恐吓型、妄下论断型,指出了它们对小学生身心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6)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语言越来越多地被加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一些消极的现象也在随之产生——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语言暴力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网络现象问题,而是一个牵涉社会道德的重要问题。将从伦理学的视角来审视当前的网络语言暴力问题,揭示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希望为杜绝网络语言暴力,打造和谐网络环境做出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3.
话语暴力是一种软暴力,然而其造成的伤害却是严重的,话语暴力在如今的网络语境中变得愈来愈常态化。从暴力话语形成的直接动因来看,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类:基于起哄驱使的无意识群体的"骂街"、基于仇视心理驱使的恶评、基于市场利益驱使的有目的的"话语围殴"。话语暴力现象形成的深层逻辑在于:网络语境中民主泛化纵容了主体的"狂欢"、网络语境中主体的道德冷漠、社会转型期人的焦虑、网络传播环境助推了"群体意见"极端化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促成了此种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教育,缩短主体素养与网络交往空间诉求的差距;严厉惩戒措施,从外部环境做好对主体的引导和规范;强化监督,有效筛选信息。  相似文献   

4.
当网络暴力日益泛滥,我们需要尽快梳理网络社区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规范网络暴力,正在成为网络社区的一个热门词汇。自"虐猫事件"后,"网络暴力"现象近年来愈演愈烈,"铜须门"、"史上最毒后妈"、"姜岩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接踵而至,参与网民数量形成规模,不仅在网络上声势浩大,更对现实生活形成冲击。  相似文献   

5.
反暴力极端主义是一种强调"反激进化"的非强制性的"柔性"反恐怖策略,与目前主流的"刚性"反恐怖策略,即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模式"不同,该策略可以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的蔓延,改变促发恐怖主义的社会环境,从根源上逐渐消除恐怖主义。基于严重的"内生性恐怖主义"问题,澳大利亚立足本国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反暴力极端化措施,但是存在投入不足、针对性不强与风险泛化的弊端。我国当前面临的反恐压力较大,依据我国国情,可以有选择地借鉴澳大利亚的反暴力极端主义策略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刑法打击方向和力度的变化,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也不断翻新。与传统违法犯罪相比,其行为实现了四个转变:由硬暴力向软暴力转变,由内生暴力向雇佣暴力转变,由犯罪行为向违法活动转变,由并联向串联转变。与此相伴,司法认定和适用中也面临着一些困扰和问题,如违法犯罪活动累计次数统计欠妥,非法手段与合法手段处理失当,对暴力雇佣行为认定混乱,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的违法性排除不当等。因此,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的认定要有新思路,活动次数应予明确,行为的暴力基础不应忽略,雇佣行为应区别对待,另外还要注意行为认定须与结构层级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从重处罚"暴力袭警"的新条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内容,对"暴力袭警"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有了明确具体的、更具有针对性的规定,这对于进一步彰显法律的神圣性、权威性,保障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执法权,保护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太阳花"是一场恶质化的学生运动两岸已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时期,台湾也已进入了政党轮替的民主社会。台湾"太阳花学运"却重拾暴力、破坏的"利器",既有悖时代主题和潮流,也有违60年代学运的集体反思。事实证明,"太阳花"是一场恶质化的学生运动。恶在暴力乱政。学运首日的晚上,为阻挡学生闯进"立法院"有27名警员受伤。六天后,示威者又翻越栅栏闯入"行政院",2500名警力只能用高压水车驱离近万名抗议  相似文献   

9.
旷芳 《学理论》2012,(15):49-50
大学生是实施网络暴力行为的主要群体,网络暴力行为包括语言暴力、传播色情与暴力影视、玩暴力游戏、黑客行为四种表现形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具有消极影响。网络立法滞后、网民的"三无"、大学生性格特点和课程负担过轻等是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的形成原因,高校应加强传媒教育、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培养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司余娟 《学理论》2015,(6):247-248
男教师在小学校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他们对学生成长的作用非常重要。为了减少课堂语言暴力的发生,使男教师能更好地发挥其教学作用,从男教师面临的社会困境入手,分析"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依据2013年对西安交通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对不同性别的中国大学生自残行为的发生率、发生频率、部位、方式、动机、后果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的自残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男孩危机",男大学生自残行为的发生率和发生频率要高于女大学生。其中性别角色冲突是解释自残行为"男孩危机"的最重要的前因变量,同时语言暴力经验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女大学生的自残行为而言,性别角色冲突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同时语言暴力、视觉暴力和性暴力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一段时间以来,扶贫领域"四风"新变种被众多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也常听到来自基层干部、群众的"吐槽声",一些地方的精准"扶贫"演变成精准"填表"、精准"拍照"、精准"建档"……精准"留痕"仿佛成了扶贫工作的绝对"主角",而工作落实到不到位、工作成效如何却被冷落在边角里。"痕"不仅要"有",还要讲究留的"精美"、有"颜值",着实成了一些地方扶贫迎查工作中亮  相似文献   

13.
国家失败是指国家无法单独垄断暴力的合法使用,无力承担起码国家职能的一种状态。集中表现为国家解体、暴力和恐怖主义蔓延、宗教与族群等社会冲突常态化、难以为国民提供基本的安全和生存保障等。作为一种现象的"国家失败",在一些后发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并不罕见,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归根结底与其国家建设存在结构性缺陷不无关系。论文以乌克兰为典型案例,以国家建构的二维度理论为视角,分析其国家失败的深层次成因,并阐述其对后发多民族国家推进国家建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郭春生 《理论视野》2007,(11):31-33
十月革命是俄国无产阶级遭受暴力压迫而进行暴力反抗。列宁等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理论,在二月革命后复杂的形势下,适时地选择和平与暴力的手段,最终以暴力形式获得革命胜利。他们没有一味地强调暴力手段,也没有滥施暴力,诟病十月革命的暴力形式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5.
"藏独"组织——"西藏青年大会"(以下简称"藏青会")不仅制造了1987年、1988年、1989年的三次拉萨骚乱,更策划实施了拉萨"3·14"事件以及对中国18个驻外使领馆的暴力冲击。  相似文献   

16.
王宇宁 《学理论》2015,(5):125-126
近些年来电影界对暴力进行的风格化探索不断推进,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暴力美学"热潮,昆汀作为该进程中的代表人物一直获得多种解读,《被解救的姜戈》作为昆汀的最新作品自上映以来便受到人们的关注,影视同行的愈加赞赏,评论专家的众说纷纭,普通观众的褒贬不一,都让这部电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从故事内核与画面呈现两个方面来探讨昆汀的手法运用,近一步评价这部电影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7.
乡村合谋是理解乡村混混治村的新视角。当创建示范点这类中心工作迫使乡镇行政介入村庄秩序时,孱弱的乡镇倾向于引入乡村混混,这与乡村混混攫取村级权力的逐利动机不谋而合。混混在治村过程中,通过治理村内暴力和建构权力的利益网络,建立起以私人暴力为底色的"威权秩序"。最后混混与地方政府"共谋经营"自上而下的国家资源和村庄资源,形成新乡村利益共同体,这一新乡村利益共同体成为了导致基层治理内卷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措施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旺 《青年研究》2002,54(11):44-49
校园暴力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列举了美国校园暴力的现状、特点及形式 ,分析了校园暴力产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因素 ,介绍了美国政府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黑恶势力是指以暴力、威胁为手段,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秩序的违法犯罪群体.黑恶势力的形成原因,很多借助于寻求"保护伞".各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充当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的保护伞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就是"保护伞",从已破获的许多案件中巳充分证明这一点,大部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当地党政干部和公安司法人员有一定联系,后者有的甚至堕落为黑社会组织成员.不仅有利于壮大其自身的发展,而且腐化了很多机关、司法人员.如何打掉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就成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7)
《狐火》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创作的一部史诗性女性成长小说,延续了她一贯的暴力书写风格。文章在简单梳理欧茨暴力书写特征的基础上,以《狐火》为批评文本,探讨她如何从暴力的角度透视美国底层阶级女性的成长之路,以及使用恰当的美学策略,在实现暴力美学的同时表达了其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