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知·自胜     
宏图 《瞭望》1991,(33)
鲁迅先生“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钢弊常取类型”,因此,梁实秋先生即以“恶辣”、“著名的‘刀笔’”品评他的散文。显而易见,此系梁氏之“偏见”,忽视了鲁迅先生的另一面——更重要的一面,即“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历史每每重演。钱钟书先生学术力作《谈艺录》、《管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篆刻     
伏琛 《瞭望》1991,(22)
鲁迅先生曾于1914年写过一篇有关篆刻的短文,收于许广平编的《集外集拾遗》,这是仅见的鲁迅谈治印的专文,题为《<蜕龛印存>序(代)》。后来他虽无暇注意及此,但他游览过杭州的西泠印社,对这个专门研究篆刻艺术的学术机构颇为重视,也很关切。 川岛(章矛尘)在《鲁迅先生1928年杭州之游》一文中,曾记述了鲁迅游览西泠印社的往事。此次游杭,鲁迅偕许广平同来,自7月12日晚至17日展,前后游憩了四天,这在鲁迅辛劳的一生中,是很难得的数日之闲。 鲁迅到杭州的第二天,就由郑奠和川岛陪同前往西泠印社。他们在“四照阁”  相似文献   

3.
要读懂鲁迅的杂文,甚至要明了题名之由来,是不能不知道其背景的。比如,鲁迅为什么给他后期的几个杂文集取名《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这些集子中,那些“论时事不留情面,砭锢弊常取类型”的犀利的杂文,究竟因何而发?这都得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研究鲁迅和《申报》副刊《自由谈》的关系。鲁迅自己也说:“我的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申报》的《自由谈》开头的;集一  相似文献   

4.
今天提起鲁迅,人们往往将他想象成一个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天天跟人打笔仗的作家,一个至死也不肯宽恕的世故老人;其实不然,除了“金刚怒目”,鲁迅也有“菩萨低眉”的一面. 鲁迅并不像一些人传言的那样自私、冷酷和无情,相反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以至于受伤后仍“以德报怨”.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有位青年学生,因仰慕鲁迅来到上海,到上海后,鲁迅不但收留了他,还收留了他找的女友,给他们提供吃住.这位青年学生不但心安理得地享用了这一切,甚至还提出要鲁迅为他谋一出路.鲁迅没法子,只好找到郁达夫,请他为这位青年学生去谋一职业,假使真的找不到,那么就请一家书店或报馆在名义上用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则由鲁迅自己出,让郁达夫转交书局或报馆,作为月薪来发给这位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坛上,许杰先生应该说是一位“耆宿”了。 今年八十二岁的许杰是硕果仅存的“文学研究会”会员之一,也是当年与鲁迅先生交往较多的一位前辈文学家。早在一九二四年,他就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曾称道许杰的《惨雾》,说它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近几年来,他创作是不弄了,主要写点理论研究文章。他的散文选集、小说选集已经出版,今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还将出版《许杰文艺论文集》。他说得很风趣:“大概人老了,朋友们就要考虑帮他办后  相似文献   

6.
王锡荣 《各界》2014,(6):28-29
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曾经说过:“鲁迅从民三开始,研究佛经,用功很猛,别人赶不上。”他认为鲁迅的思想中受佛家的思想影响不少。有一次鲁迅对他说:“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  相似文献   

7.
卜束 《瞭望》1990,(12)
新版《鲁迅全集》对鲁迅早年的友人乔大壮,作了这样的注释:“乔大壮(1892—1948)名曾劬,字大壮,四川华阳人。1913年任京师第二初级审判厅书记官,后任教育部编审员。鲁迅曾请他书写《离骚》集句“望崦嵫而勿迫,恐鹈(夬鸟)之先鸣’。” 从《鲁迅日记》检索,发现自  相似文献   

8.
最近收到一本天津新创刊的刊物《文学自由谈》,看来好象是一本比较活泼的文学评论刊物。躺下来随便翻翻,第一篇是蒋子龙的《自由的生命是真诚》。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这篇“文章”主要就是为了介绍他的下面这段话,我自己是并没有什么新见解的:  相似文献   

9.
谢云 《瞭望》1988,(44)
近年来,刘甲同志竭力倡言“新基调杂文”并出版了《新基调杂文创作谈》。何谓“新基调杂文”?从他一篇文章的题目:《要警惕和克服鲁迅式杂文基调的“积习”》,大致可以窥见其实质。“鲁迅式杂文基调”的“积习”,尚且要“警惕和克服”,可见这“新基调”与“鲁迅式杂文基调”对立之深,简直如冰炭之不相容。兹事体大,其中是非,非本文所能说清,姑置不论,只说他所强调的作为“新基调杂文”论重要基石的“官民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卜束 《瞭望》1989,(49)
宫竹心是何许人?查新版《鲁迅全集》注释,仅知他笔名白羽,山东省东阿县人,生于1899年,病逝于1966年。早年曾与鲁迅交往。他曾任北京《国民晚报》、《世界日报》记者、编辑。先前曾在北京邮局工作,因爱好“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文学,与鲁迅通信,深受影响;但后来又迫于生计,转变方向,成为三、四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武侠小说家。当时在华北,  相似文献   

11.
先前有过     
晓秋 《瞭望》1999,(47)
80多年前,山东历城有个叫江希张的孩子,据说他不到十岁就著了《三千大千世界图说》、《四书白话解说》和《息战》等书,创立了“三千大千世界之说”。1918年10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随感录·三十三》,引用了这位“神童”的一些鬼话,并作了深刻的评析。鲁迅说,这位“神童”在《三千大千世界图说》中“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他说能看见天上地下的情形,他看见的‘地球星’,虽与我们所晓得的无甚出入,一到别的星系,可是五花八门了。因为他有天眼通,所以本领在科学家之上。”比…  相似文献   

12.
伏琛 《瞭望》1988,(49)
鲁迅买《文始》 《鲁迅日记》1932年8月11日记云:“下午同三弟往蔡先生寓,未遇。往文明书局买杂书四种,27本,共泉(钱)5元……”文中所称“蔡先生”指蔡元培;“买杂书四种”,查“每月书账”,其中有章太炎著“《文始》二部二本,0.60(元)。” 鲁迅为什么买《文始》,并且一买就买了二部?  相似文献   

13.
朱正 《民主》1996,(10)
鲁迅头上戴过的帽子可谓多矣。在他生前,好听的,例如“思想界先驱者”、“青年叛逆的领袖”、“中国的高尔基”等等;难听的,例如“世故老人”、“刀笔吏”、“封建余孽”、“堕落文人”等等。以致他不得不发出“头少帽多,身心交病”的慨叹。可是,不论是出于好意和恶意,都没有称他为政治家的。这是很自然的。鲁迅是文学家。在他看来,文学家与政治家经常处在不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鲁迅之子周海婴写的《我与鲁迅七十年》一书畅销,全国各地有数十家媒体争相连载,为此,2001年11月15日.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播出了半小时对周海婴的专题访谈.节目中间有一段,周海婴说:“我打官司不是为了钱。”主持人倪萍问:“关于鲁迅的后人,社会上人们有所传说是很自然的,有一种传说是关于鲁迅的后人为鲁迅著作版权打官司的事,  相似文献   

15.
《野草》与波特莱尔卢洪涛中国现代文学是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形成的。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接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在鲁迅的整个创作中,他的散文诗创作比之小说和杂文创作,更能显出外国文学影响的痕迹。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一部“...  相似文献   

16.
广田 《瞭望》1991,(33)
在鲁迅先生心目中,长夜漫漫的旧中国,人杰是不多的。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猝遭暗杀,鲁迅怀着“无怖于死”的激情写了一首七绝《悼杨铨》,尊之为“健儿”,“为斯民”而哭之,可见鲁迅悲愤之深,也可见他对国民党反动派憎恶之甚。 杨杏佛(1893—1933)名铨,江西清江人,早年求学于上海中国公学,后留学于美国纽约州绮色佳康奈尔大学学机械工  相似文献   

17.
谢狱 《瞭望》1990,(16)
鲁迅先生爱好古籍、碑帖、笺纸,也欢喜购买一些古铜镜、古钱币,这和他平生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这里仅想就鲁迅买古钱的事,参照《鲁迅日记》,略作一二钩沉的小札。 1913年8月14日《日记》记云:在广文斋买古泉(钱)十八品,银一元。”琉璃厂有专卖古钱的店家,最著名的是“广文斋”,它的创始人为刘三戒,店铺开张于清咸丰五年,由于对古钱的真伪好恶颇有  相似文献   

18.
史志谨 《理论导刊》2000,(10):37-38
一“五四”时期,针对封建保守势力压制新生力量,以“老”自傲而歧视“黄口小儿”的旧意识,鲁迅大力宣传了进化论的生死观,指出新陈代谢的规律不可抗拒而应正确对待:“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所以新的应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如此各各走去,便是进化的路。”当然,进化仍须斗争,鲁迅总是给青少年以引导和激励:“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随感录六十六·生命的路》*在《两地书》中,鲁迅也郑重地表白过,他“是不厌恶‘死’的”,因为“死是…  相似文献   

19.
    
1933年6月,鲁迅写了一篇《推》,描写“我们的同胞,然而‘上等’的”,在上海走路“推”的情形,说:“上车,进门,买票,寄信,他推;出门,下车,避祸,逃难,他又推。推得女人孩子都踉踉跄跄,跌倒了,他就从活人上踏过,跌死了,他就从死尸上踏过,走出外面,用舌头舔舔自己的厚嘴唇,什么也不觉得。”而且预言:“住在上海,想不遇到推与踏,是不能的,而且这推与踏也还要廓大开去。要推倒一切下等华人中的幼弱者,要踏倒一切下等华人。”  相似文献   

20.
鲁迅发过一次怪论:“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见《小杂感》)有位确实是鲁迅研究的专家说:不对,女人也有妻性。可惜他的文章到此戛然而止,没有说明他看到的或想到的女人的妻性是什么,无法判断他和鲁迅的分歧到底在哪儿。 闻一多先生以新诗名家,然后又专攻中国古代文化。他的论神话、《诗经》、《楚辞》、乐府、唐诗诸作,蔚为大家,誉满学界。有一次他直接指出:妻性就是奴隶性。这使我非常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