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了传统儒家思想存在的尊重独立人格的节操、刚健、弘毅、自强不息有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天下为公,爱国为民、以义为上的整体主义价值取向、宽以待人,厚德载物、推已及人的和谐和恕道精神、立品为人、修已笃行、知行统一的道德自觉与修养理论等五个方面优良品质,并论述了这五个方面的儒家价值观对于身于21世纪全体中国国民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斌 《学理论》2009,(18):6-7
本文指出了传统儒家思想存在的尊重独立人格的节操、刚健、弘毅、自强不息有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天下为公,爱国为民、以义为上的整体主义价值取向、宽以待人,厚德载物、推已及人的和谐和恕道精神、立品为人、修已笃行、知行统一的道德自觉与修养理论等五个方面优良品质,并论述了这五个方面的儒家价值观对于身于21世纪全体中国国民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爱国的价值准则,体现了对人的社会性的深刻认知,而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具有启发意义。爱国以个体人格的修养为基础,其逻辑是爱自己进而爱他人和国家;爱国是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意识及其天下为公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政治认同的出发点;爱国也是以返本开新的方式对自身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窦春蕾 《理论导刊》2007,(2):104-105
屈原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而且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杰出体现者。他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追求理想的执着态度、独立不迁的人格魅力、顽强不屈的批判精神在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在今天建设当代文化精神上依然意义重大。《渔父》突出体现了屈原激进的人生态度和光辉峻洁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5.
王文轩 《学理论》2013,(8):35-36
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作为整体中国人思想与精神世界的主导,已历经千年的发展,早已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成为我们至今仍坚信的思想与价值体系。儒家思想核心精神对中国人思想与精神所起到巨大影响和塑造作用,当下社会亟须传统儒家优秀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作为民族道德规范之本的儒家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在儒家道德标准仁的影响之下,古代医家实践着医乃仁术的仁爱之心,形成了仁者爱人的传统医学道德。从儒家忠孝仁义等生活和道德准则出发,探讨医乃仁术、知医为孝、推己及人、重义轻利、以德待患等传统医德内涵,阐释传统医学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孔子仁爱思想以个体品德结构的知、情、意、行四个层面的培养为主线,强调情感育人的作用。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僵化的缺陷,孔子仁爱思想的研究与运用正是弥补高校教育工作不足的重要路径,也是凝聚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精神瑰宝。因此,通过研究孔子仁爱思想的核心内容,分析高校在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探讨如何运用孔子仁爱思想,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人格独立;树立大学生的礼制观念,优化其人际交往,塑造大学生的君子风范,培养其自律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孔子仁爱思想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部分,这里的仁爱出于情感又超乎情感,是道德理性的体现。仁爱思想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也是凝聚中国精神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鲁宽民  李运 《理论导刊》2020,(7):126-129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集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博大深厚的思想精髓及其所表征的价值理念,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儒家教育学说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德育思想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德育思想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是一套完备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发挥儒家思想文化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过程中的涵育功能,对于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3)
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中的民本思想与人格平等的思想是民主思想的种子,民主政治的建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传统儒家能够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道德资源,儒家可以通过民主政治实现道德主体的客观化。认为儒家思想既包含有利于民主的内在思想机制,又存在发展民主的种种障碍。虽然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两者具有很大的不同,不应混为一谈。而且新儒家忽视了传统儒家的"礼"对个体平等的自由和权利造成的极大压抑。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学说集中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儒家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儒家教育思想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性格。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论思想,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创造自己的历史过程中继承了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论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