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在陕甘宁老区9万多平方公里、600多万人口中,去年农村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纯收入350元左右,老区绝大多数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初步得到解决。这是建国40年来老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一。 路,是怎样从支离破碎的沟沟峁峁里走出来的?系统的治理、系统的开发,这就是老区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得出来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2.
吕其庆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6):I0002-I0003,33
从长沙驱车经过3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便到了宁乡革命老区沙田乡。这里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何叔衡,“延安五老”之一、新中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等伟大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2,(1)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延安革命文化。延安革命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样态,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长期积淀的精神成果,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的文化凝结,是党的独特精神标识,也是中华民族整体的革命记忆,彰显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承和弘扬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强大的鼓舞作用,对中国人民重拾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圣地。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都留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著名的延安精神就是从这个黄土高原的山沟里孕育出来的。 岁月的流逝,已使延安变为一种光荣的象征,被中国人民所珍视和崇敬。延安,也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所在。 近几年来,一股新的“延安热”在悄悄涌动。原来静静的延安城,又热闹、红火起来。“延安精神讲习班”、“赴延安考察团”、“延安夏令营”等一批  相似文献   

5.
延安赋     
红色都城,革命老区,千嶂之间,圣土一方。水会三川,流淌延安精神;宝塔冲霄,指引前进方向。大河以西,关中以北,黄土高原以东,毛乌素沙漠以南,三秦之额眉,陕北之腹脐,历史文化名城延安是也。  相似文献   

6.
改一改文风     
施平 《瞭望》2003,(Z1)
“文如其入”。读一个人的文章大致可以知道他是 怎样一个人。 一个政党也一样,读它的纲领、言论,可以大致知道这个政党的形象。所以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要把“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并列,称之为“整顿三风”。他在列数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今天的时代与当年自然不同,但是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就必须有一种生动活泼、新鲜有力、与时俱进的文风。  相似文献   

7.
延安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时期被称为中国革命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不仅是因为在这片黄土地和土窑洞里,铭刻着一代开拓者的业绩,而且在于造就了具有伟大时代特征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因此,延安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宝贵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8.
王世焕刘彤 《瞭望》2016,(36):19-19
地处陕北的革命老区延安曾被国家确定为成长型资源城市,以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开采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今日延安人     
六十年前,当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延安人用小米饭、南瓜汤和自己的生命,为中国革命的成功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乐章。 如今的延安人,不管是当年留下的老红军,还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无论是外地来的知识分子,还是在特殊年代插队的北京知青,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耕耘着。虽然时代已经发生巨变,但在他们身上却依然保持着当年战争年代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建设四个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中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播洒延安精神的使者 老红军张清义在延安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出名,不是由于他的特殊地位,而是因为多年来,他像一只辛勤的蜜蜂似地向人们播洒着延安精神。记者采访他的那  相似文献   

10.
正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七县两区结合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金寨的革命红旗始终高高飘扬,持续完整的革命史独树一帜。金寨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独特的老区县情,丰厚的红色历史,伟大的大别山精神,都是党员干部党  相似文献   

11.
延安革命文学指的就是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解放区文学。当时的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所以人们就把延安作为解放区的代名词而使用了。正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1940年1月),深刻全面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特点  相似文献   

12.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都。从1935年105到1948年3月,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13个春秋,领导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谱写了中国革命恢宏壮丽的历史篇章。在这里,我们党开展了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说,  相似文献   

13.
陈凯歌 《各界》2010,(4):13-15
现在知道陈凯歌是著名电影导演的人们当中,也许有不少人不知道陈凯歌的父亲陈怀恺曾经也是著名电影导演。文革风暴骤然降临时,少年凯歌被所受的革命教育和面临的革命形势逼着,做出了背叛自己父亲的行动。为此,他在回忆录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忏悔。他执导的那些电影大片也许在喧嚣一时之后就会被人遗忘,但是他对文革历史的反思和忏悔将会长久地被人们记住,启发许多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红色老区的“白色革命”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延安、大巴山,到井冈山、大别山、太行山,那沟沟岔岔上耀眼夺目的白色塑料地膜,为解决老区人的温饱立了头功。 老区大多地处山区。海拔高、气温低,干旱少雨。地膜覆盖恰好可弥补山区的这些先天不足,且成本较低、见效快、收益高,简单易行,故而特别受到老区人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1月6日至12日,我们中共上海市教卫党校第五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师生一行23人,赴延安、西安进行了社会和历史考察。七天的考察紧张、丰富而有意义,既锻炼了我们的党性,也引发了我们的热烈讨论和理性思考。一、窑洞著春秋,黄土树丰碑延安,这座北国边塞的古城,在这一片黄土上,孕育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被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站在延安的黄土地上时,灿烂明媚的阳光驱散了初冬的一丝寒意,使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延安的温暖,领略了“圣地”’两字的深刻意…  相似文献   

16.
沈文慧 《理论导刊》2008,(4):123-125
人们往往把延安时期丁玲思想与创作的"转向"归因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与整合.这种思路的偏颇在于对时代语境的忽略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盲视.对革命的真诚信仰,为革命服务的虔诚姿态,试图借助"革命"而克服自身困境、实现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宏大抱负,应该是延安时期丁玲"转向"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理论系统化和广泛应用的一个时期。在这期间,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社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为制定党的方针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缘起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施的调查研究是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如1927年,毛泽东同志专程到湖南做了32天的考察,形成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通过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中国农村的发展脉络,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后,总结实践经验,对中国革命的实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缺乏执政经验,也由于当时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及历史背景,致使在延安时期的执政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困境。本文通过三个大方面,一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二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三是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现实启示来全面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文化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日后中国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延安赋     
红色都城,革命老区,千嶂之间,圣土一方。水会三川,流淌延安精神;宝塔冲霄,指引前进方向。大河以西,关中以北,黄土高原以东,毛乌素沙漠以南,三秦之额眉,陕北之腹脐,历史文化名城延安是也。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9,(22)
编者按〕耶娃·萧又名叶华,是我国著名诗人萧三的夫人,原籍德国,摄影家。40年代,她同许多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一起在延安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本文是她对自己在延安一段生活的回忆。初入延安1940年10月22日,萧三带着我和孩子到达延安后,当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