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如今层出不穷的为"小众"、"小小众"服务的口号,在部分项目中颇有借文化与创意之名,谋取稀缺公共资源之实的嫌疑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09,(14):48-49
我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领军人物王石,这几年至少“制造”了“楼市拐点已经出现”、“三四年后再买房”、“40岁前别急买房”等引起行业“地震”的三大言论。日前,王石在渝详细讲述了这些轰动言论的出炉真相。  相似文献   

3.
完全无能力买房的家庭根本就不应该去评价"房价",这些家庭根本就不应该买房来解决住房问题,不是不该"有其所",而是不应"有其屋".如果这部分群体总想用"有其屋"的方式获得资产,必然让市场的政策受到不合理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苏铃 《侨园》2013,(6):64-64
<正>近年来,美国移民政策收紧的趋势越发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都盯上了"投资移民"这条路,但这背后的风险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前不久,美国地区法院审理了涉及"芝加哥会议中心"投资移民项目的欺诈诉讼,该项目所有资金被冻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被称为"美国投资移民历史上最大的骗局"中,涉及290余名受害者,而其中有250名来自中国。投资移民是一个高风险的选择,投资不成功则移民愿望难以实现,投资也会血本无归。时下,低门槛投资移民项目层出不穷,投资人更是需要火眼金睛。事实上,无论是美国的EB-5还是欧洲买房移民,都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证成功,每一个移民项目都有很多风险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力度的加大,污染环境渠道的增多,社会变迁和利益冲突的加剧,环境纠纷层出不穷,传统的环境纠纷诉讼制度在纠纷解决方面逐渐力不从心,暴露出许多问题和缺陷.调解解决机制为环境纠纷的妥善处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式和平台,调解解决环境纠纷也愈来愈体现出它的成本、效益优势.运用经济学有效的分析工具,探析环境纠纷中采取"调解"机理的经济学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完善"调解体系建设"的若干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2015年新民诉法解释确立的立案登记制对先行调解产生了重大影响:先行调解在性质上成为立案之后的调解,在功能上发挥着过滤纠纷、缓解讼压、避免司法资源浪费的作用。基于此,应当改革诉讼实务中先行调解的运行模式,承认委托调解模式的正当性,构建新型"立案调解"模式。在先行调解主体的选择上,应充分利用大调解格局下形成的多种调解资源,并考虑与当下法官员额制改革相结合。同时,有必要通过修改相应的立法表述,采取"正面原则规定+反面明确排除"的形式,合理确定先行调解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马迅 《学理论》2012,(19):139-140
作为我国公务员法律制度领域的新生事物,公务员职位聘任制试点风靡全国。与以往公务员选任制和考任制不同的是,职位聘任制通过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在行政主体和所聘人员之间建立起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聘任合同成为这项制度运转的核心。近几年,围绕聘任合同的纠纷开始出现,而聘任合同公法与私法相结合的属性却导致其定位困难,直接制约着纠纷解决的效率。在重点分析比较学界各种学说的基础上,肯定"人事行政合同说"的合理性,并以此作为纠纷解决的枢纽。  相似文献   

8.
调解的存在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及现代社会的法律背景。调解具有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必要性。婚姻家庭纠纷的多样性和纠纷当事人追求婚姻家庭纠纷解决价值的多元化,决定了调解可成为婚姻家庭纠纷解决的一种方式。同时,调解中体现的"和"的思想及调解解决纠纷较之其它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使其具有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亓鑫 《学理论》2012,(15):69-70
首先通过分析环境纠纷的特点和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关键问题,研究"法庭之友"制度对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在我国如何构建该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立法的滞后和实务操作中存在的缺陷,造成了滥征农民土地,侵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村民合法权益,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土地的合理利用,导致土地纠纷日益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在土地征收补偿中显现出来的问题,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借鉴国外在土地征收补偿中立法和实务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理性分析征收补偿的概念和征收补偿的原则等,并据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2)
基督教传入宜宾后,为了更好地传播基督的"福音",在宜宾创办了幼稚园、小学、中学、护士职业学校等各类学校。基督教会在宜宾创办以上教会学校,其目的是借教育之名行传播基督"福音"之实,吸引更多的人入教,以扩大教会势力。但教会学校传播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引进西方的学校制度和教育方法,客观上培养了一批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宜宾教育近代化和社会进步等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中国"视域下的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具有法治化、有效性和系统的调和等特点。比照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的目标和标准,可发现行政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系统性"疏漏"、各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未得到发挥、各纠纷解决方式间衔接不畅、各纠纷解决方式的功能与负担配置不协调、纠纷解决的有效性不足、纠纷解决的法治化程度不高、纠纷解决的权威性、中立性和专业性不足等现实偏差。建议采取一种系统改良的路径,对行政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3.
郑午 《瞭望》2008,(12)
又见物业纠纷。"3·15"消费者权益日刚过5天,3月20日北京海淀区七彩华园小区筹建业委会的牵头人周先生就在小区门口被3名不明身份男子打伤,目前仍在医院接受观察。据小区业主介绍,该小区从建立之初业主与物业就一直存有矛盾,而在向物业维权期间,小区业委会筹备组的数名骨干分子都曾遭到物业电话威胁或不明身份者书面威胁。目前,警方已  相似文献   

14.
法学"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一个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应打破职业割据,扩大教学主体外延,将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作为高校专任教师的有益补充。为使专、兼职教师协同合作,应对二者在实务技能培养中的职能进行准确定位。其中专任教师适宜担任理论兼顾型师资,兼任教师适宜担任专门实务型师资。在此基础上对两类教师在实务教学中承担的课程做出理性安排。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学者倾向于把"国家法——习惯法"看成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认为随着国家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强制推行,习惯法的影响将越来越小,最终被彻底取代。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婚姻纠纷解决过程中,围绕着"最大限度促成案件尽快妥善解决",有时国家法和习惯法会同时"在场",或轮番"上场",甚至以一种不在场的"在场"方式出现,在冲突之余也表现出一种合作关系。国家法与习惯法的跨界合作成为婚姻纠纷解决的客观需要。大量实地调研也向我们表明了这一点。为此,在立法上,我们要珍视民族习惯法中的优良成分,利用国家法赋予的制度空间完善民族自治法和乡(村)规民约,实现国家法和习惯法有机结合。从实践层面看,要坚持在民族地区变通实施国家法律,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努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乡镇政府处于国家政权的最基层,但就整个社会结构而言,它又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它一方面要支撑强大的国家权力体系,构成国家大厦实实在在的一堵"承重墙",另一方面又要连接九亿之众的广大农村社会,充当缓解农村社会矛盾的"护堤石"。乡镇以其特有的方式调处化解着形形色色的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形成一种颇具特色的乡镇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正是这种颇具特色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过滤和消解了大量的农村矛盾纠纷,从而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而这种颇具特色的乡镇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无疑是我们构建科学合理的纠纷解决机制的宝贵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链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从普通链接到深度链接,从网页端走向移动客户端,网络环境中基于深度链接行为引发的著作权纠纷在司法实践中频频上演。iframe嵌入式链接为深度链接的一种新型形式,虽名为链接,但以技术中立之名行内容提供之实,符合信息网络传播权定义中的"提供"要件,构成信息网络传播权直接侵权,不应适用"避风港"获得免责。  相似文献   

18.
困境与出路:“摇号”政策应对城市公共资源分配难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14,(5):56-60
近年来,"摇号"政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共领域中,从摇号购车到摇号买房,从摇号升学再到摇号午托,"摇号"作为一种手段被广泛复制。摇号政策反映的是公共资源的供给与公民需求之间的矛盾。"摇号"政策的优势在于:"摇号"政策的正当性,"摇号"可以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摇号"政策能够创造机会均等。但"摇号"政策也存在缺陷,即"摇号"也存在着不平等,"弃号"导致的无效资源配置,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造成寻租。解决我国城市公共资源分配难题的途径:完善"摇号"政策,发掘其他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频发的煤矿瓦斯事故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瓦斯成为煤矿安全的头号敌人,为此,很多煤矿积极引进、借鉴外部先进的瓦斯治理经验,借外来的"真经"治理瓦斯,但收效甚微。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问题就出在是不是真念上。我国大多数煤矿都是井工矿  相似文献   

20.
余瑷 《学理论》2012,(24):83-84
民事纠纷是社会当中最常见、所占比例最大的纠纷种类。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存在"有纠纷找法院"的行政指导意见,民众形成了凡事诉法院的习惯。但是从司法实践来看,很多纠纷特别是大量民事纠纷并不需要采用诉讼途径解决,不仅耗费纠纷双方的时间、金钱;也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司法资源。目前针对民事纠纷的解决更多适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将和解、调解、仲裁以及诉讼都纳入解纷机制中。然而,如何合理科学地分配几种不同解纷方式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