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制度建设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保证。当前我国存在的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多与制度设计、安排的缺失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需要健全和完善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只有整个制度真正蕴含和体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才能确保以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平等,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政府是最大的制度供给主体,政府制度创新需要一定的支持,否则,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本文把政府制度创新的支持性要素分为四大类并逐一进行分析。第一类是共同性支持,第二类是同源性支持,第三类是关联性支持,第四类是社会成员通过利益集团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公平正义思想是推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行动指南。习近平从政治哲学的高度,把公平正义看作价值观、原则和制度等三者的辩证统一。公平正义首先是价值观,是人们关于公平正义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诉求;其次,作为原则和规范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价值平等享有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权利平等原则、机会平等原则、规则平等原则;最后,公平正义是制度的正义,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政策以及各种社会经济安排必须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时时刻刻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将我国社会组织建设视为一种传统制度安排向另一种制度安排发展的制度变迁过程。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对于传统结构,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这种制度安排具有更大的制度优越性——可以调节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关系,降低政府治理的风险及成本,促进制度不均衡向制度均衡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廉政文化研究》2022,(1):85-92
在新发展阶段,制度之治成为基层廉政建设的必然选择和时代要求。实践中,基层制度之治有比较典型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显现出了许多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理论研究加以指导。完善基层廉政建设制度之治的路径,在制度制定上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保持适度前瞻性、坚持问题导向性、强化现实针对性是其重要内容;在制度运行上需要注重过程控制,包括在村民自治中运行监督制度安排、依靠参与性机制建设推进监督制度运行、发挥地方党委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制度运行等;在制度保障上需要依靠制度伦理的约束作用、坚持底线思维的界限意识、建立制度之治的自洽机制。  相似文献   

6.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公平正义是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影响我国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主要是制度性因素,必须加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中,平等和公正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平等是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在等级社会,没有平等,也就没有真正的公正.在近代社会,由于法律制度以及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出现了形式平等,而实质平等则没有实现的可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要确立形式平等,更主要的是要实现实质平等.平等与公正是有着广泛社会价值的,在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实现中,平等和公正能够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平等和公正的途径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秩序混乱的现象较为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运行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如不利于培育健康的市场规则,破坏社会的投资和消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培育和形成等。造成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相关配套制度的缺乏,信用环境不规范,这其中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是一个重要因素,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信用制度、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的不完善。建立信用制度,完善产权制度,强化法律制裁手段,加强伦理道德建设,是解决信用缺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平等是社会主义基本的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基本制度框架奠定了社会主义平等的制度基础,即在政治上保障人民主权和平等的参政权利,在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打破平均主义,消除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协调区域发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政治权益,逐步调整效率与平等的关系,为积累社会主义平等的物质基础提供了有效途径。新时代我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共建共享,促进社会主义平等向更高质量发展:把平等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民参与和发展的权利平等,以净化经济和政治生态来保障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平等,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社会共建共享,以生态文明建设力图实现代际平等。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政绩观扭曲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各级地方政府,而部分地方政府的错误政绩观叉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地方政府政绩观的扭曲和地方政府的一些非理性行为是当前制度非均衡状态的必然结果.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变迁中,一方面社会大众缺乏有效的政治参与机制,另一方面作为强制性制度变迁主体的中央政府推动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变迁的动力不足,导致这种制度安排的不均衡状态持续存在.地方政府树立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正确政绩观,相应的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高卫华 《党政论坛》2008,(15):26-28
现代国家建设(State—building)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主题,而国家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中心。国家制度建没是一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在内的系统综合性工程,国家制度的有效运转和持久运行有赖于社会的基本共识、民众的普遍信从。社会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的共同理念,凝聚了人民的共同信念,既是国家制度体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5,(4):44-47
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分析是针对特定社会因素不足引致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当前,影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成败的社会风险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社会主体风险,包括市民素质培养力度不足、人才基础薄弱、管理者决策偏差;二是制度因素风险,包括组织协同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撑体系不完整;三是非制度性因素风险,表现为技术伦理失范、道德体系滞后、社会信任机制缺失。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风险需要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能力,完善制度内核,优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思路上要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引领,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及各项事业建设;布局上要统筹安排,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重点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使法治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规则;难点是要抓好制度执行,强化组织、考核、激励措施,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可通过变革制度、完善制度、督查制度和维护制度来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复杂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法律制度安排及其完善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也是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我们针对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劳动仲裁、行政复议、司法诉讼、法律援助、国家赔偿等法律制度的运行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完善这些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军章 《行政论坛》2007,2(3):46-50
关于制度的价值或伦理的追问似乎已不只是现代社会乃至后现代社会"创造"的概念或范畴,而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本然状态的历史表述,或者说对制度的伦理关照和对伦理的制度安排可以理解为本来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类本质的重要表征,它是人类通过社会化、组织化或秩序化存在及其重建以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目的的常规工具和途径。于是制度与伦理的"融合统一"所构成的制度伦理价值的定位就成为社会公共领域变革与发展难以回避的话语论题,对制度伦理公共价值意蕴进行阐发与追问,对其价值取向进行发展哲学的厘定,进而为制度伦理现实功能发挥机制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便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以和谐发展观为哲学指导来审视制度伦理的价值取向,发挥制度与伦理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双重功效,是和谐社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杨金铭  刘洋 《学理论》2012,(18):6-7
党的制度运行是党的制度建设的关键,而制度运行的程度是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的核心内容。从实现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目标的四个维度定位党的制度运行的价值取向,是现代政治生活对执政党的基本要求。在四个价值维度上,如何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得到贯彻,也是现实中每个执政党在党的制度建设中都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学基本实行以绩效为导向的教师待遇制度,其核心精神是市场意识和公平原则,其实施机制是绩效考核。这种制度安排追求“绩效不同,待遇不同”,以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促进社会服务。对于发展中的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有一定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按照市场经济制度的层次性安排,通过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建设新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社会主义.是中国经济转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模式实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理想村级组织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村级组织是联结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建立理想村级组织制度模式,有利于改革和完善村级组织制度,增强村级组织的功能。村级组织实际制度与成文制度较高的一致性,成文制度安排的行为模式与制裁手段的统一,成文行为模式的相容性以及充分照顾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村级组织成文制度安排,是构成理想村级组织的主要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内法规作为管党治党的制度规范,其运行必然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而成本的高低影响着效能的大小。当前党内法规建设中由于存在设计不科学、执行不到位、监督保障不严格等问题,给其顺利运行带来了阻力,也增加了制度成本。为此,就要求我们注重党规制度供给与现实需求的良性互动、寻求党规制度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促进党规体系的协调耦合以提高制度安排的精准性,减少制度制定成本;要注重提高党规执行主体素质、优化执行环境、严格执行保障以提高制度执行的实效性,降低制度执行成本,从而有效调节党规制度的供给数量、提高党规制定质量、整合党规资源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