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于城镇化的研究,可以运用社会质量理论的四个条件性因素,即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来展开。从社会质量理论来看,传统异地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劳动力流失影响社会经济保障机能,社会反向情绪削弱社会凝聚力,社会系统性排斥制约社会包容性发展,农民选择局限影响其权能的实现。作为新型城镇化合理模式的就近城镇化则注重以民生建设为基础,保障社会经济安全;以增强社会信任为重心,提高社会凝聚力;以推进各阶层融合为导向,建立包容性社会;以扩展选择范围为最终目标,实现农民的增能和赋权。  相似文献   

2.
建国六十余年以来,从我国农民赋权体系的发展进程来看,执政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制定系列法规政策来保障农民权益,赋权农民,确保农民成为权利主体、经济主体、治理主体和发展主体,农民的权利逐渐获得了广泛、深入发展。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时期,执政党在农民赋权的思路选择上,应当适度减少行政赋权,增强对农民的法治赋权,实现赋权与治权的对接,以推动农民的各项权利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缺失的社会影响与改进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既承担着大众娱乐职能,也发挥着社会教育、政治动员、凝聚价值认同等社会治理功能。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处于公共文化产品供应不足,服务机制缺失的状态,存在经费不足、人才缺失、体制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仅农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给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缺位、错位与不到位,导致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非均衡化,农民文化需求与政府供给的非对称化,城乡文化发展非均等化.农村文化服务供给,需要以保障农民权益为基点、以建设制度与机制为着力点、以改革财政体制为抓手确保实现均等化的价值与目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分析社会质量对青年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在不同学历层次青年中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社会质量的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三个维度对青年的社会公平感有显著影响,社会赋权维度的影响不显著。社会凝聚和社会包容维度对不同学历层次青年的社会公平感均有显著影响,而社会经济保障维度中基本经济保障仅对低学历青年的社会公平感有影响,社会赋权维度则仅对高学历青年的社会公平感有影响。建设高质量社会,提升青年社会公平感,着力点在于夯实青年的社会经济保障,通过增强社会凝聚力满足青年的心理需求,提升社会的包容度,积极赋权青年进行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6.
目前,包容性发展理念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先进理念。本文从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其所蕴含的公平正义、权利保护和规则之治等法治品格,揭示了包容性发展实现的路径。实现包容性发展,实际上就是国家与社会的包容性治理过程,是一个社会和谐包容的法治实践过程,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法治实践,尤其需要健全的司法体系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必须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文化建设进程中的方向指引、组织带头和服务保障作用,找准农村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建设困境,进而凝聚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力量破解困境,从而实现农村文化繁荣兴盛、乡风文明焕发生机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耕文化传承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传承农耕文化既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又要协调和平衡与农民权益保障间的互动关系。农耕文化传承对促进农民权利发展与实现有推动作用,能够促进农民权利主体化、体系化、法治化;农民权利的认知不足、权利保障缺失、法律缺位又制约着农耕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因此,通过法律、制度、机制等层面的架构,培育农民法治意识,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赋予农民相关权利;建立明晰的管理制度、农业文化遗产登记制度、资金保障制度;实施和引入协调保护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多方参与机制,相互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农村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完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农村农民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了基本条件。构建和谐农村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农村社会养老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增加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可信,可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认真对待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发展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农民发展权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目标,农民有权与其他个人、群体平等地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享有发展成果。新农村建设中认真对待农民发展权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神圣条款内容的必然延伸;是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因此,营造充分保障农民发展权的相关机制,认真对待农民发展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转换思路 创新机制 推进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新 《民主》2006,(8):22-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建设农村文化就是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的到来,有必要认真总结农村文化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研究和遵循农村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地更新工作思路,建立长效机制,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效,全面发挥文化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传播知识、凝聚人心、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2.
和谐农村是中国社会和谐的基础。农民是和谐农村建设的主体。促进和谐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阶段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是:农民民主政治意识淡薄;思想道德行为失范;封建迷信思想抬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实际脱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滞后。因此,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成员的整体素质;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获得农民群众拥护与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经济上要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和实现共富;政治上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文化上要组织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上要化解农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农村;生态环境上要实现村容整洁,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芳 《理论探索》2006,(1):64-66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政治意识淡漠、道德行为失范、文化素质不高等等。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要解决好工作主体、内容、载体和机制四个方面的问题: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其他组织齐抓共管;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着眼点;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载体,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何宇  舒永久 《学理论》2010,(12):12-13
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农村,必须拓宽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引导农民这一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其政治愿望和利益诉求,使农民在有序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建立新的和谐关系。在分析了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特点,结合构建和谐农村的背景,从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及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封建迷信的风行及其遏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学庆 《理论探索》2008,1(3):107-109
由于历史根源、经济文化落后和市场经济冲击等原因,当前农村封建迷信又死灰复燃并风行开来,这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有效解决农民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红白喜事理事会建设,同时加强监督和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农民主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主体素质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农民主体意识的实然现状及其原因做了系统、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物质基础;弘扬先进文化、培育主体精神;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农民权益等四个方面探索了农民主体意识构建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8.
梁春燕 《学理论》2011,(27):57-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包括农民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方面。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大农民政治参与,有利于解决农村的政治和经济矛盾,有助于保持全社会的稳定和有序运转。但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度。因此,要保障农民政治权利,提高农民社会地位;增强参与主体意识,提高农民参政议政能力;完善参与制度,拓宽农民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20.
和谐视角下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满足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执政为民意识;强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