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中部地区进入到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时期,各类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以湖南省常德市为典型案例,研究中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十二五"期间的土地集约化利用问题,有助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农村经济作为中部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健康发展对中部整体经济有明显的支撑作用,同时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以中部地区为例,对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仍然不足,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够,存在一定的"金融弱化"和"金融抑制"现象,必须加以重视并解决.  相似文献   

3.
当前,地区间的产业竞争集中体现在产业集群的竞争,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就要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而要求搞好产业集群的空间载体即产业园区的建设。从集群的视角看成都产业园区建设,可以发现其中存在许多不足,因此,要按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来整合成都各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定位明确、区位优势突出、园区之间互动互补的具有自组织性质的统一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建设"两型社会"发展湖南经济是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部署,也是中央实现中部崛起重大决策的具体实践。全省人民应当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湖南人杰地灵之优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实现湖南经济社会的历史巨变。  相似文献   

5.
服务型地方政府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之后,中部崛起成为国家又一项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这是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国家战略取向。在经济后发型的中部地区,地方政府能力建设对中部崛起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提升地方政府能力,才能确保中部崛起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战略”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部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竞争的主体也被推上了前沿阵地。在城市经营过程中,时刻保持动态的竞争观念,在不断打破旧的竞争优势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才是城市经营的终极选择。土地经营的规范化、资源经营的绿色生态理念以及产业经营的循环经济道路,是中部地区城市经营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7.
邢春生 《求知》2007,(10):34-36
天津滨海新区是一个综合性功能区.因为在其区域内已有多个功能区,它们是国家级的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海洋高新区以及地方自办开发区、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新区中还有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行政区域。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建设滨海新区的初衷.就是要发挥它临海靠港的区位优势、功能区的政策优势、背靠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腹地优势。富含荒地、石油、天然气、海盐、地热等自然资源优势和已初步形成的电子、石油、化工、冶金、汽车、医药、食品等产业优势。使其成为带动京津冀、环渤海经济振兴的增长极。现在。中央已确定将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更增强了滨海新区功能经济区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8.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西部地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自然资源、政策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资金不足、人力资本欠缺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制约因素。为此,应因地制宜,多方举措实施管理创新战略、园区增长极战略、人才集聚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和生态文明战略,走出一条以特色产业支持西部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麦宗琪 《学理论》2011,(6):75-76
随着越来越多的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学者专家对其功能定位、规划实施和盈利模式等展开各种讨论和持有不同见解。以我国物流园区的两大投资运营主体—政府和企业为关键研究对象,通过了解社会和企业对物流服务及投资营运物流园区的需求,找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同时尝试结合我国物流园区外部环境,分析两个主体投资营运的优劣势,探讨互补利用两者优势的运营模式,并进一步探究政企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大力推进地区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用5到10年时间,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使西部开发有一个新的良好开局。中部地区要发挥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步伐。东部沿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格局的变化 80年代初期,我国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对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确立了以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指导思想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兴起,公共服务理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公共服务理念所倡导的以公民需求为中心,坚持责任意识、民主正义的价值理念对于当代各国政府的转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人口众多。强化中部地区乡镇政府能力对于实现"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至关重要。在公共服务理念背景下探讨我国中部地区乡镇政府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试图以公共服务理念的视角来研究我国中部地区乡镇政府能力,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就建设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要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现代产业的集聚区,必须在发展理念上由注重经济发展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协调发展转变;在发展模式上由依靠政策优势驱动向创造综合竞争优势驱动转变;在产业战略上由生产制造基地向科技创新基地转变;在功能定位上由单一产业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新城区转变。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建设生态型政府的必要性及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大部分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并成功地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西部许多省区和中部部分落后地区经济贫困、社会落后,并由此引起的对自然资源的粗放型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因此,探讨欠发达地区积极适应行政环境变化,建设生态型政府,对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巍  白娜 《学理论》2011,(10):7
一、为什么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使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5,(12)
<正>在"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京津冀空间格局中,武清区是北京、天津"双城"的连接点,位于"三轴"中最重要的"京津发展轴"上和"四区"中的"中部核心功能区"内。京津"双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京津发展轴"将打造京津冀地区科技研发转化、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发展带和主要城镇聚集轴;"中部核心功能区"将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使武清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有利于武清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充分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部崛起"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撑。而政府支出通常能够反映出政府职能及其优先选择,即能够反映出公共政策。因此,在"中部崛起"中,本文重点研究了政府财政支出问题。同时,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的借鉴有助于中部地区的发展。本文以上海和武汉为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武汉和中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北京金融功能区建设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金融功能区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对西城区金融街和朝阳区CBD这两个金融功能区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着资源整合利用不够、规划指导不到位,主导产业不突出、政策支持不到位,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金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提出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首都优势资源、发展总部经济,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9,(47)
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八五”时期,国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并使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即所谓“资源导向型”战略。在当时情况下,这一设想有其理论和客观依据。但是,随着近年来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一战略的实施遇到了挑战。首先是在基础产品短缺时期,国家推行价格市场化首先放开了下游产品的价格,而上游产品价格偏低的局面由于受国家的控制一直没有改变,利益分配机制对中部地区极不合理,资源品输出地区仍然存在价值双向流失…  相似文献   

19.
曹立 《求知》2006,(12):3-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并对落实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展现了新形势、新任务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给各级党政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地区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把握经济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地区发展,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共同命题。 近几年来,济南市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实施东、中、西联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为目标,努力发挥省城优势,大力发展省会经济,使全市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山东省共有10个城市入选,济南市跻身榜中,居全国第十三位,位居全省第一。这充分显示了济南市的强大实力和旺盛活力。从本刊2004第52期刊发的"魅力泉城(上)"和今天刊发的"魅力泉城(下)"这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济南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快速前进的矫健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